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384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排水沟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单元的底模、左侧模、右侧模以及连接在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调节支撑杆;多个单元的底模及左侧模和右侧模沿长度方向均采用企口拼接,每个单元的底模包括至少两块底模钢板并采用企口拼接;每个单元的左侧模与右侧模均包括侧模底节和侧模标准节,侧模底节与侧模标准节之间采用企口拼接;且左侧模与右侧模均与底模均采用企口拼接;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现有分层浇筑极容易影响排水沟防渗漏性质的技术问题;并可适合于不同尺寸排水沟施工,同时保证排水沟一次浇筑成型,成型顺直无需剔凿返工整改,可有效提高排水沟成型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沟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而在工业厂房排水沟施工过程中,排水后成型质量及防水质量及其重要;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木模板进行排水沟施工,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准备与排水沟相应尺寸和数量的木模板以及放线工具,在钢筋工程施工完成后,安装排水沟侧壁木模板,再进行排水沟底板混凝土浇筑,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排水沟侧壁混凝土浇筑,最后实现混凝土终凝,拆除木模板。但本专利技术人在施工实践过程中发现,上述排水沟施工方法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木模板在使用过程中需按照排水沟相应尺寸制作,其材料损耗率较高,且不同尺寸排水沟需要单独配模单独使用,造成施工成本高且形成材料浪费严重;2.排水沟采用分层浇筑极容易影响其防渗漏性质,排水沟成型后具有质量渗漏风险;3.由于混凝土侧向压力,很容易造成木模板发生移位,极易使排水沟成型后出现不顺直、涨模等质量问题,造成后期剔凿返工整改,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工期,且施工质量仍然存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目的在于辅助完成排水沟一次成型,可有效解决现有分层浇筑极容易影响排水沟防渗漏性质的技术问题;且钢模板辅助结构采用拼接安装,可适用于辅助不同尺寸排水沟施工,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施工成本;且施工工艺步骤简便、施工后面层边界处平整度好,无需剔凿返工整改,并可有效保障排水沟成型质量,提高排水沟防渗漏能力,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包括多个单元的底模、左侧模、右侧模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调节支撑杆;其中每个单元的所述底模包括至少两块底模钢板,且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采用企口拼接;每个单元的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相对设置在拼接好的所述底模两侧,且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包括侧模底节和连接在侧磨底节上部的侧模标准节,所述侧模底节与所述侧模标准节之间采用企口拼接;且在侧模底节与底模的连接处具有一企口阴角部,在所述底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企口阴角部相适配的企口阳角部,以使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与所述底模采用企口拼接。可选地,在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的拼接处设置有连接钢板,用于连接相邻两块底模钢板;所述连接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相邻两块底模钢板上。上述连接钢板的设计可有效增强底模的结构强度,以使底模钢板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可靠。可选地,沿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拼接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块所述连接钢板,且均匀分布在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的拼接处。可选地,在相对设置的侧模底节与侧模标准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调节支撑杆,且调节支撑杆固定支撑在与其对应的侧模底节或侧模标准节中部位置,用以保证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所述调节支撑杆包括与所述左侧模固定连接的左支撑杆和与所述右侧模固定连接的右支撑杆,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的调节套筒,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与所述调节套筒的连接处具有螺旋丝头,以使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的螺旋丝头分别拧入所述调节套筒的两端并与其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上螺旋丝头的螺旋线方向呈相反设置,以使转动所述调节套筒时,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能够同时沿所述调节套筒轴向相对移动。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保在证正向或反向转动调节套筒时,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与调节套筒螺纹连接的一端均能够同时向调节套筒的内侧或外侧同步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杆水平方向长度调节,该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不同几何尺寸排水沟施工,能够实现在排水沟施工中随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间距不同而灵活调整,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选地,在所述调节支撑杆与所述左侧模和右侧模连接的端部均焊接有固定钢板,在所述侧模底节或侧模标准节的中部开设有供调节支撑杆穿过的连接通孔,以使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分别穿过所述侧模底节或侧模标准节的连接通孔后,利用螺钉将固定钢板锁紧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上。本技术方案即可有效保证调节支撑杆与左侧模和右侧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可实现其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安装且材料重复利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有一种利用上述排水沟钢模板结构的排水沟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前期准备,根据排水沟的设计尺寸,进行钢模板结构材料选用准备,S2,钢模板拼接,根据步骤S1中选用的排水沟钢模板结构进行底模、左侧模、右侧模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调节支撑杆之间的拼接,直至完成所有的拼接施工,以获得与排水沟设计尺寸相适配的钢模板结构;S3,根据设计要求,在排水沟施工位置测量放线;S4,在排水沟放线处所形成的水沟施工范围内进行钢筋安装;S5,将步骤S2中获得拼接好的钢模板结构整体安装在钢筋上;S6,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S7,待混凝土终凝后,将钢模板结构拆除。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底模及左侧模和右侧模均采用企口拼接的连接方式,可快速完成拼接且结构连接稳定,可适用于辅助不同尺寸排水沟施工,根据不同尺寸排水沟施工可重复拼接利用;相对于现有模板单独配模单独使用,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且避免材料浪费,且便于运输、搬运,并可有效提高排水沟成型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排水沟钢模板结构拼接整体安装在钢筋上,可辅助完成排水沟一次成型,施工工艺简单,同时可有效保障排水沟成型质量,提高排水沟防渗漏能力;其结构的设计可有效避免在施工工艺中现有采用分层浇筑极容易影响其防渗漏性质的技术问题,避免排水沟因分层浇筑留下渗漏质量隐患。3.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采用的钢模板结构,在底模上安装有连接钢板,且在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设计有调节支撑杆,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可有效抵抗混凝土侧向压力,避免施工过程中钢模板结构移位,排水沟施工后面层边界处平整度好,无需剔凿返工整改,缩短施工工期,节省施工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中两块底模钢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中相邻两个单元底模的企口拼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中左侧模的截面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中调节支撑杆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左侧模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模,11-上单元底模;12-下单元底模,111-底模钢板;2-左侧模;21-侧模底节;211-企口阴角部;22-侧模标准节;3-右侧模;4-调节支撑杆;41-左支撑杆;411-右螺旋丝头;42-调节套筒;43-右支撑杆;431-左螺旋丝头;5-连接钢板;6-固定钢板;7-地坪;8-钢筋。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的底模、左侧模、右侧模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调节支撑杆;其中/n每个单元的所述底模包括至少两块底模钢板,且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采用企口拼接;/n每个单元的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相对设置在拼接好的所述底模两侧,且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包括侧模底节和连接在侧磨底节上部的侧模标准节,所述侧模底节与所述侧模标准节之间采用企口拼接;且在侧模底节与底模的连接处具有一企口阴角部,在所述底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企口阴角部相适配的企口阳角部,以使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与所述底模采用企口拼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单元的底模、左侧模、右侧模以及连接在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之间的调节支撑杆;其中
每个单元的所述底模包括至少两块底模钢板,且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采用企口拼接;
每个单元的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相对设置在拼接好的所述底模两侧,且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包括侧模底节和连接在侧磨底节上部的侧模标准节,所述侧模底节与所述侧模标准节之间采用企口拼接;且在侧模底节与底模的连接处具有一企口阴角部,在所述底模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企口阴角部相适配的企口阳角部,以使所述左侧模与右侧模均与所述底模采用企口拼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的拼接处设置有连接钢板,用于连接相邻两块底模钢板;所述连接钢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相邻两块底模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拼接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块所述连接钢板,且均匀分布在相邻两块所述底模钢板的拼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对设置的侧模底节与侧模标准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调节支撑杆,且调节支撑杆固定支撑在与其对应的侧模底节或侧模标准节中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沟钢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杆包括与所述左侧模固定连接的左支撑杆和与所述右侧模固定连接的右支撑杆,以及用于连接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的调节套筒,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晓龙曹筑晨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