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的第一、第二定位块,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壁抵靠,第一、第二定位块可调式设置在调节支架上,调节支架上还设置有侧部定位块,侧部定位块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壁抵靠,将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壁抵靠,调节第一、第二定位块位于调节支架上的位置,使得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管口导通,使得相邻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管口平齐,调节侧部定位块,使得侧部定位块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壁抵靠,使得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表面平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是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缝隙式排水沟多用在建筑地表排水应用中,缝隙式排水沟多采用混凝土预制件、不锈钢钢或者高分子材料制成,上述缝隙式排水沟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多采用吊车进行相应的安装,缝隙式排水沟的预制件通过吊车吊装在预先挖设的安装槽沟内,在预制式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参照施工放样的施工边线和设计高程位置进行吊装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缝隙式排水沟的预制件之间会出现前后以及左右错台的问题,使得缝隙式排水沟的预制件之间出现平整度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消除缝隙式排水沟的预制件之间的错台问题,确保相邻消除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平整度。本技术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的第一、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壁抵靠,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可调式设置在调节支架上,所述调节支架上还设置有侧部定位块,所述侧部定位块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壁抵靠。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侧部定位块位于调节支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侧部定位块分别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壁抵靠。所述侧部定位块为板状且与调节支架水平方向的可调式配合,所述侧部定位块的调节方向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壁的抵靠面为弧面,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立式布置有第一、第二调节丝杆,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伸出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壁位置的开口且与调节支架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成“T”形,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且分别与第一、第二定位块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上端伸出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锁紧螺母。所述调节支架整体呈槽板状结构,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上端伸出调节支架的槽底板。所述调节支架的两侧槽壁分别设置有侧部螺杆,所述侧部螺杆水平且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侧部螺杆杆端与定位块连接。所述侧部螺杆与调节支架的两侧槽壁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侧部螺杆的杆端与定位块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侧部螺杆沿着调节支架的两侧槽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实际使用时,吊车将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吊装至预埋沟内,将第一、第二定位块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管口内壁抵靠,调节第一、第二定位块位于调节支架上的位置,使得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管口导通,使得相邻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管口平齐,调节侧部定位块,使得侧部定位块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壁抵靠,使得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外表面平齐。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4和图5是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处在使用状态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的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抵靠,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可调式设置在调节支架40上,所述调节支架40上还设置有侧部定位块50,所述侧部定位块50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吊车将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吊装至预埋沟内,将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抵靠,调节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位于调节支架40上的位置,使得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管口导通,使得相邻两个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管口平齐,调节侧部定位块50,使得侧部定位块50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使得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表面平齐,该平整度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消除缝隙式排水沟的预制件之间的错台问题,确保相邻消除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的平整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侧部定位块50位于调节支架4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侧部定位块50分别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通过两个侧部定位块50,能够有效实施对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两侧的定位,以提高对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平整度。为实现对侧部定位块50的调节,所述侧部定位块50为板状且与调节支架40水平方向的可调式配合,所述侧部定位块50的调节方向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长度方向垂直。结合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的抵靠面为弧面,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分别立式布置有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伸出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壁位置的开口11且与调节支架40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在实际调整时,通过转动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使得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伸出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壁位置的开口11且与调节支架40构成螺纹连接配合,从而调节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位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的位置,直至调节至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处在平齐状态,从而停止对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的调节。具体调节时,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的下端分别设置成“T”形,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且分别与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上端伸出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锁紧螺母22、32;通过转动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实现对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的调整,而后通过第一、第二锁紧螺母22、32,实现对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的锁紧,进而实现对第一、第二定位块20、30的锁紧。具体地,所述调节支架40整体呈槽板状结构,所述第一、第二调节丝杆21、31上端伸出调节支架40的槽底板。为实现对侧部定位块50的调节,以确保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外表面的平整度,所述调节支架40的两侧槽壁分别设置有侧部螺杆51,所述侧部螺杆51水平且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侧部螺杆51杆端与侧部定位块5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螺杆51与调节支架40的两侧槽壁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具体地,所述侧部螺杆51的杆端与定位块50构成转动连接。所述侧部螺杆51沿着调节支架40的两侧槽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的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抵靠,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可调式设置在调节支架(40)上,所述调节支架(40)上还设置有侧部定位块(50),所述侧部定位块(50)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的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分别与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抵靠,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可调式设置在调节支架(40)上,所述调节支架(40)上还设置有侧部定位块(50),所述侧部定位块(50)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定位块(50)位于调节支架(4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侧部定位块(50)分别与相邻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外壁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定位块(50)为板状且与调节支架(40)水平方向的可调式配合,所述侧部定位块(50)的调节方向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的长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隙式排水沟安装过程中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0)及第二定位块(30)与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口内壁的抵靠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定位块(20)立式布置有第一调节丝杆(21),所述第二定位块(30)立式布置有第二调节丝杆(31),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1)及第二调节丝杆(31)均伸出缝隙式排水沟预制件(10)管壁位置的开口(11)且与调节支架(40)构成螺纹连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奇周,赵磊,江鹏志,赵鑫,何彦祥,
申请(专利权)人:汤奇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