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及筑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346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及筑设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一包括用于填筑桩基孔的桩基体,所述桩基体包括固定连接的端承构体和摩擦构体;所述端承构体用于填筑基岩,所述摩擦构体用于填筑覆土;所述摩擦构体设有桩孔和若干植杆,所述桩孔用于容纳和固定桩体;所述植杆沿摩擦构体径向分布且可沿摩擦构体径向移动,所述植杆内端设置在装孔内,所述桩体插入桩孔时挤压植杆内端使植杆外端插入覆土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幅缩短桩基孔深度,从而降低嵌岩桩的施工难度和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及筑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及筑设方法。
技术介绍
嵌岩桩是指桩的下部有一定长度浇筑于坚硬岩层中的钻孔灌注桩,钢管复合嵌岩桩指桩体为在钢管内浇筑混凝体或者钢筋混凝土的基桩。具体而言,嵌岩桩下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或新鲜基岩的桩,嵌岩桩轴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和总端阻三部分组成,且随深度递减。研究表明嵌岩桩侧土层强度影响轴力分布曲线的斜率,桩侧阻力的分担的荷载比,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凌盖层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因此为确保嵌岩桩的载荷和抗剪能力,通常需要在岩体内钻取较深的桩基孔,不仅施工难度大、施工费用高,且施工周期长,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的嵌岩桩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周期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能够将嵌岩桩的大部分载荷传递给覆土层,以大幅缩短基岩上的桩基孔深度,从而降低嵌岩桩的施工难度和缩短施工周期。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填筑桩基孔(1)的桩基体(2),所述桩基体(2)包括固定连接的端承构体(3)和摩擦构体(4);/n所述端承构体(3)用于填筑基岩(5),所述摩擦构体(4)用于填筑覆土(6);/n所述摩擦构体(4)设有桩孔(7)和若干植杆(8),所述桩孔(7)用于容纳和固定桩体(9);/n所述植杆(8)沿摩擦构体(4)径向分布且可沿摩擦构体(4)径向移动,所述植杆(8)内端设置在装孔内,所述桩体(9)插入桩孔(7)时挤压植杆(8)内端使植杆(8)外端插入覆土(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填筑桩基孔(1)的桩基体(2),所述桩基体(2)包括固定连接的端承构体(3)和摩擦构体(4);
所述端承构体(3)用于填筑基岩(5),所述摩擦构体(4)用于填筑覆土(6);
所述摩擦构体(4)设有桩孔(7)和若干植杆(8),所述桩孔(7)用于容纳和固定桩体(9);
所述植杆(8)沿摩擦构体(4)径向分布且可沿摩擦构体(4)径向移动,所述植杆(8)内端设置在装孔内,所述桩体(9)插入桩孔(7)时挤压植杆(8)内端使植杆(8)外端插入覆土(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杆(8)沿摩擦构体(4)周向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杆(8)沿摩擦构体(4)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杆(8)内端端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杆(8)为三棱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复合嵌岩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杆(8)最宽的一侧正对端构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薛锐马凤霞吴华森曾祥春梁志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国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