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30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至少包括针头,针头的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针头的外侧设置有侧孔,针头的下方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包括两个固定件以及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椭圆形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嵌设有由多层过滤膜构成的过滤层,且上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输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口,下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液口,下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与出液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输液针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在具有侧孔的针头下方设置了具有过滤层的限位板,进而通过针头的侧孔与过滤层的综合作用,完全杜绝被针头刺破的橡胶碎块进入输液管中,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
本技术涉及输液针相关
,具体是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
技术介绍
输液设备多数采用悬挂的输液瓶插入顶尖开孔的针头进行输液。每次输液前,经常需要医护人员事先向输液瓶内注射对应病症的药剂。在针头破开插口时,也可能会带入插口处被针头割裂的橡胶碎块。在清澈透明的输液瓶内,该橡胶碎块轻则被病患或者家属发现,从而增加其用药心理负担;重则橡胶碎块会堵塞输液器插口甚至进入输液器管路内,最终对病患的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7729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医用侧孔输液针头,输液针头的顶端为圆锥形,顶尖不开孔,针端后部的针梗侧壁上开有小孔进而通过该针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瓶塞的橡胶颗粒进入输液管,然而该输液针头并无法完全避免橡胶颗粒进入输液管,仍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至少包括针头、限位板以及输液管,所述针头的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所述针头的外侧设置有侧孔且侧孔与输液通道连通,所述针头的下方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固定件以及固定在两个固定件之间的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椭圆形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嵌设有由多层过滤膜构成的过滤层,且上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输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下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液口,所述下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与出液口连通。<br>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层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出多组呈环形布置的弧形板组,相邻两组弧形板组之间留有径向沟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层的竖直方向投影呈圆形结构,所述弧形板组至少包括由过滤层圆心向外呈放射状布置的多个弧形板,且同组内相邻两个弧形板之间构成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两端皆与径向沟槽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孔的数量至少为3个。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件、上固定板以及下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传统输液针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在具有侧孔的针头下方设置了具有过滤层的限位板,进而通过针头的侧孔与过滤层的综合作用,完全杜绝被针头刺破的橡胶碎块进入输液管中,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技术在过滤层的上方设置了多组弧形板组,各组弧形板组形成的互相连通的弧形沟槽以及径向沟槽,从而有效的避免流体压力过大导致过滤层上的过滤膜破损,并且使过滤层上表面的橡胶碎块可沿弧形沟槽以及径向沟槽分散到到四周,进而使橡胶碎块堆积产生的堵塞现象不会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限位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至少包括针头100、限位板200以及输液管300,所述针头100的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110,所述针头100的外侧设置有侧孔120且侧孔120与输液通道110连通,具体的,所述侧孔120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针头100的下方连接有限位板200,所述限位板200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固定件210以及固定在两个固定件210之间的上固定板220以及下固定板230,所述上固定板220与下固定板230之间设置有椭圆形的容纳空间240,所述容纳空间240内嵌设有由多层过滤膜构成的过滤层250,且上固定板220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输液通道110连通的进液口22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液口23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下方设置有输液管300且输液管300与出液口23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件210、上固定板220以及下固定板230为一体式结构,使得固定件210、上固定板220以及下固定板230不易拆卸。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流体压力过大导致过滤层250上的过滤膜破损,所述过滤层25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出多组呈环形布置的弧形板组251,相邻两组弧形板组251之间留有径向沟槽252,所述过滤层250的竖直方向投影呈圆形结构,所述弧形板组251至少包括由过滤层250圆心向外呈放射状布置的多个弧形板253,且同组内相邻两个弧形板253之间构成弧形凹槽254且弧形凹槽254的两端皆与径向沟槽252连通,使过滤层250上表面的橡胶碎块可沿弧形沟槽254以及径向沟槽252分散到到四周,进而使橡胶碎块堆积产生的堵塞现象不会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传统输液针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在具有侧孔120的针头100下方设置了具有过滤层250的限位板200,进而通过针头100的侧孔120与过滤层250的综合作用,完全杜绝被针头100刺破的橡胶碎块进入输液管300中,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针头(100)、限位板(200)以及输液管(300),所述针头(100)的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110),所述针头(100)的外侧设置有侧孔(120)且侧孔(120)与输液通道(110)连通,所述针头(100)的下方连接有限位板(200),所述限位板(200)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固定件(210)以及固定在两个固定件(210)之间的上固定板(220)以及下固定板(230),所述上固定板(220)与下固定板(230)之间设置有椭圆形的容纳空间(240),所述容纳空间(240)内嵌设有由多层过滤膜构成的过滤层(250),且上固定板(220)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输液通道(110)连通的进液口(22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液口(23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下方设置有输液管(300)且输液管(300)与出液口(23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侧孔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针头(100)、限位板(200)以及输液管(300),所述针头(100)的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110),所述针头(100)的外侧设置有侧孔(120)且侧孔(120)与输液通道(110)连通,所述针头(100)的下方连接有限位板(200),所述限位板(200)包括两个位置对应的固定件(210)以及固定在两个固定件(210)之间的上固定板(220)以及下固定板(230),所述上固定板(220)与下固定板(230)之间设置有椭圆形的容纳空间(240),所述容纳空间(240)内嵌设有由多层过滤膜构成的过滤层(250),且上固定板(220)的中心处开设有与输液通道(110)连通的进液口(22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中心处开设有出液口(231),所述下固定板(230)的下方设置有输液管(300)且输液管(300)与出液口(231)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朱国平邹二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雅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