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多功能体外循环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274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式多功能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3条主管路,还包括8条支管路,循环管路能同时用于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及全血灌流加透析两种治疗方式。能实现透析单元、血浆置换单元或是灌流单元的单独预充;全血灌流加透析的治疗模式下,全血灌流两小时后不需要拆卸管路,可以避免治疗过程管路与外界环境接触而造成感染;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模式下,对于能够重复使用的蛋白A免疫吸附柱能实现在线完成吸附柱的洗脱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式多功能体外循环管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密闭式血液净化用多功能体外循环连接管。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血液净化常用的方式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和血液滤过。具体到血液灌流又主要有全血灌流吸附加血液透析的组合及血浆分离加血浆灌流吸附的组合,例如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用到的是血浆分离加血浆灌流吸附的组合,而在尿毒症领域基本用的全血灌流吸附加血液透析的组合。面临主要的问题有:1、现在还没有一种连接管路能同时用于以上两种组合方式的治疗。2、在全血灌流两小时后要将灌流器取下,连接管必须重新连接用于接下来的透析过程。3、不能实现透析单元、血浆置换单元或是灌流单元的单独预充。4、对于能够重复使用的灌流器没有办法在线完成灌流器的洗脱再次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适用于血浆分离加血浆灌流吸附的组合治疗方式,又适用于血液透析加全血灌流的组合治疗方式的通用连接管路,并且能进行可重复使用灌流器的洗脱及重复使用。实现一套连接管路多用,同时避免拆卸灌流器过程中与空气接触。本技术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闭式多功能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3条主管路,管路3、管路6、管路7,还包括8条支管路,支管路1、支管路2、支管路4、支管路5、支管路8、支管路9、支管路10、支路11;所述支管路1、支管路2及管路3形成互通;所述支管路1与血浆分离器转接头连接,进而与血浆分离器连接,所述支管路2与透析管路的动脉端连接;所述管路6的端部与灌流器连接,另一端与管路3形成互通,管路6中间设计有一段泵管;所述支管路8、支管路9、支管路10与管路6形成互通;所述管路7的一端与灌流器连接,同时另一端与管路3形成互通,所诉支管路11与管路7形成互通;所述管路3、支管路4及支管路5形成互通;所诉支管路4与血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多功能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3条主管路,管路3、管路6、管路7,还包括8条支管路,支管路1、支管路2、支管路4、支管路5、支管路8、支管路9、支管路10、支路11;所述支管路1、支管路2及管路3形成互通;所述支管路1与血浆分离器转接头连接,进而与血浆分离器连接,所述支管路2与透析管路的动脉端连接;所述管路6的端部与灌流器连接,另一端与管路3形成互通,管路6中间设计有一段泵管;所述支管路8、支管路9、支管路10与管路6形成互通;所述管路7的一端与灌流器连接,同时另一端与管路3形成互通,所诉支管路11与管路7形成互通;所述管路3、支管路4及支管路5形成互通;所诉支管路4与血液透析器连接;所诉支管路5与透析管路静脉壶接口连接;所述各管路上均设置有管路夹,其中管路3在管路6及管路7之间设置有两个管路夹;所述各管路端部的接头均具有保护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3与管路6之间及管路3与管路7之间通过“T”形三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路1及支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金春汪治宏罗章凯张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希尔康血液净化器材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