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21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拉拔镀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经活化剂、催化剂和脂肪酸盐反应釜中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恰当控制活化剂、脂肪酸盐、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加入的量,结合活化剂中原料成分的相对含量调整,使得镀膜剂用于金属线材前处理成膜效果得到改善,提高了镀膜剂在金属线材表面的附着能力,改善了膜层强度,且使得在金属线材表面分布的均匀性能优异,降低了拉拔过程中拉丝粉的损耗,改善了拉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拉拔镀膜
,尤其是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金属拉拔制品制备过程中,是先将金属线材前处理,使得在金属线材表面形成膜层,再送入拉拔机中拉拔成型。该工艺已经被沿用了几十年,可是,在膜层形成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磷化处理工艺和硼化处理工艺。硼化处理工艺是采用硼砂为原料,但是,硼砂具有毒性,而且涂硼工艺处理,使得拉拔形成的金属丝、金属线表面极易吸潮生锈,难以满足高强度金属丝的拉拔要求。磷化处理工艺相比硼化处理工艺优异,可在磷化处理工艺中,需要采用酸对金属线材表面活化处理,导致废酸量较大,处理成本较高,且在磷化处理的线材,在后期拉拔过程中,金属线材表面与拉丝粉结合力较差,容易导致拉丝粉脱落,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拉拔生产环境,降低了金属丝拉拔生产效率。为此,有研究者开展了金属线材前处理用镀膜剂的研究,使得避免了硼、磷等成分使用,以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前无磷、无硼镀膜剂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深度不够,致使镀膜剂用于金属线材前处理时,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①在金属线材表面,膜层附着力较强,但膜层与拉丝粉结合力较差;②在金属线材表面,膜层附着力较差,导致拉拔拉丝粉脱落严重,拉拔车间粉尘量大,影响了生产环境质量,甚至导致拉拔断头,降低了拉拔效率,导致拉拔成本较高。鉴于此,本研究者在前期开展了无磷无硼镀膜剂的研究,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9112806859中公开了采用活化剂和脂肪酸盐,在D001树脂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制备成镀膜剂,使得镀膜剂对金属线材前处理时,能够在金属线材表面形成1μm以上厚度的膜层,且膜粘附在金属线材表面的强度达到了67kg以上,改善了镀膜剂在金属线材表面的附着能力及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拉拔性能。随着近期生产实践的应用,对配制镀膜剂产品应用效果跟踪监测,发现该镀膜剂效果依然不理想,故而在使用过程中,本研究者对镀膜剂进行了改进,提供了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制备方法,将脂肪酸盐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活化剂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反应釜中温度为60-90℃,反应过程以100-300r/min搅拌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3-5h;其中,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的混合物,催化剂为D001树脂催化剂,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的混合物,脂肪酸盐质量百分比为9%,活化剂质量百分比为1.7%,催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02%,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比为8%,余量为水;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5-0.8;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0.5-1:1。优选,所述的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0.7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优选,所述的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按照质量比为0.8:1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制备方法制备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上述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用于金属线材拉拔时,对金属线材作前处理,促使金属线材表面形成膜层。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应用于对金属线材前处理方法,将金属线材放线、扭转、挤压、钢丝刷涂刷,清除金属线材表面氧化皮层,使得金属线材穿过盛装有镀膜剂的盛装槽,穿过速度为4m/min,盛装槽长度使得镀膜剂与金属线材表面接触时间为1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经活化剂、催化剂和脂肪酸盐反应釜中反应,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恰当控制活化剂、脂肪酸盐、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加入的量,结合活化剂中原料成分的相对含量调整,使得镀膜剂用于金属线材前处理成膜效果得到改善,提高了镀膜剂在金属线材表面的附着能力,改善了膜层强度,且使得在金属线材表面分布的均匀性能优异,降低了拉拔过程中拉丝粉的损耗,改善了拉拔效率。经应用试验研究:得到了镀膜剂在77MnA钢材表面的成膜厚度达到了10μm,膜层附着力强度达到了79.8kg以上,且成膜均匀性较优,对拉丝粉附着能力得到了改善,改善了金属线材拉拔时的摩擦系数,降低了断头率,提高了金属线材拉拔成品率和合格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试验:试验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03月15日。试验地点:在贵州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试验镀膜剂制备:(1)活化剂和脂肪酸盐配制:组A: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0.5:1;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5;组B: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1:1;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8;组C: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0.8:1;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7。(2)原料反应:将脂肪酸盐加入到带有水的反应釜中,加入活化剂和D001树脂催化剂,调整反应釜中温度维持在60-90℃之间,反应过程的搅拌速度维持在100-300r/min之间,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反应3-5h;其中,脂肪酸盐质量百分比为9%,活化剂质量百分比为1.7%,D001树脂催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02%,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比为8%,余量为水。(3)镀膜剂应用:取77MnA钢材,放线、扭转、挤压、钢丝刷涂刷,清除金属线材表面氧化皮层;将镀膜剂装入到镀膜剂盛装槽中,使得清除氧化皮层的金属线材穿过镀膜剂盛装槽,金属线材穿过的速度为4m/min,镀膜剂盛装槽的长度使得镀膜剂与金属线材表面接触时间为1min。对照镀膜剂制备:在试验镀膜剂制备的基础上,按照前期研究结果,将脂肪酸盐、活化剂、D001树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含量调整为脂肪酸盐质量百分比为7%,活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5%,D001树脂催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02%,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比为7%,余量为水,其他均同实试验镀膜剂制备。检测指标确定:(1)对金属线材表面的膜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参照GB6462-2005《金属的氧化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法》中的显微镜测量方法进行测定。(2)对金属线材表面成膜均匀性测试,测试方法是参照GB9792-2003《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测定膜重方法进行测定同一根金属线材上,不同段内的膜重量进行测定;其中,不同段是将金属线材处理之后的每段20cm,段与段之间间距为5cm,每组测定的段数为5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制备方法,将脂肪酸盐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活化剂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反应釜中温度为60-90℃,反应过程以100-300r/min搅拌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3-5h;其中,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的混合物,催化剂为D001树脂催化剂,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的混合物,其特征在于,脂肪酸盐质量百分比为9%,活化剂质量百分比为1.7%,催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02%,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比为8%,余量为水;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5-0.8;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0.5-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制备方法,将脂肪酸盐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活化剂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硅烷偶联剂;反应釜中温度为60-90℃,反应过程以100-300r/min搅拌速度搅拌,反应时间为3-5h;其中,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的混合物,催化剂为D001树脂催化剂,活化剂为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的混合物,其特征在于,脂肪酸盐质量百分比为9%,活化剂质量百分比为1.7%,催化剂质量百分比为0.02%,硅烷偶联剂质量百分比为8%,余量为水;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混合质量比为1:0.5-0.8;十二烷基酚氧乙烯醚和N,N-双羟乙基烷基酰胺混合质量比为0.5-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无磷无硼镀膜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酸盐为脂肪酸钙和脂肪酸钠按照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华强何友德刘安荣何瞻王振杰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水钢同鑫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