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1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增材制造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包括模具使用测试步骤、受损检测步骤、生产制造反馈步骤、批量修复步骤。通过使用测试得到受损部位,经过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激光淬火强化,提升了模具整体性能,同时模具不发生形变,可以在实际生产之前解决模具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实际生产验证,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修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赖模具成形,模具表面的强化与修复是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能耗的技术手段之一。现有技术的模具生产过程中大多在选定材料后采用车、锣(铣)、热处理、磨、电脑锣、电火花、线切割、坐标磨等工序进行加工得到模具,通过该种方式得到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磨损,对于此现有技术中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虽模具进行修复,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但该种方式也仅能对单件模具的性能进行改进,且由于原始模具的磨损已经造成了加工产品的损坏,属于事后补救的方法,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于模具进行高效修复强化,并能够进行批量强化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使用测试步骤、受损检测步骤、生产制造反馈步骤、批量修复步骤;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为,生产出的模具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检测可能发生受损的部位;所述受损检测步骤为,对于磨损的模具进行受损部位的检测,并进行受损原因分析,预测其由于使用次数增多可能扩展的受损部位;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模具受损部位反馈至模具生产环节,在模具生产过程中进行改进;所述批量修复步骤为,将新生产的模具批量进行易受损部位的强化。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还包括通过三维模型分析软件,进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根据当前模具的材料特点以及结构,分析出受力较大、较频繁的部位。所述受损检测步骤针对的是发生磨损的模具,并在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进行受损部位标定和受力分析,进一步分析由于模具材料和结构导致的可能进一步产生的模具受损部位。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已发生磨损和可能发生磨损的部位通过三维分析软件的位置标定,反馈至模具生产制造环节,并在生产制造环节进行材料替换或结构改变。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还包括,将模具易磨损部位减材制造,为强化留出空间。所述批量修复步骤,根据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标定的已磨损部位或可能产生磨损的部位进行批量的强化,所述强化包括表面激光淬火、激光熔覆。本技术方案有益效果:1.对模具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分析,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事前补救,有效降低了次品率。2.通过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避免了过度强化导致的产能浪费。3.通过问题反馈,在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以及为强化留出加工共空间,保持了原有模具的尺寸结构,在提高模具性能的同时未改变模具原有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模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如发动机缸套模具、船用活塞环槽模具、手表模具、钢板剪刀模具、安全阀瓣密封面、牙轮钻井牙掌模具、凸轮轴模具、凸轮轴键槽、汽车刹车片模具、弯板机模具,本技术方案已在以上模具强化应用。实施例: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使用测试步骤、受损检测步骤、生产制造反馈步骤、批量修复步骤;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为,生产出的模具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检测可能发生受损的部位;所述受损检测步骤为,对于磨损的模具进行受损部位的检测,并进行受损原因分析,预测其由于使用次数增多可能扩展的受损部位;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模具受损部位反馈至模具生产环节,在模具生产过程中进行改进;所述批量修复步骤为,将新生产的模具批量进行易受损部位的强化。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还包括通过三维模型分析软件,进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根据当前模具的材料特点以及结构,分析出受力较大、较频繁的部位。所述受损检测步骤针对的是发生磨损的模具,并在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进行受损部位标定和受力分析,进一步分析由于模具材料和结构导致的可能进一步产生的模具受损部位。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已发生磨损和可能发生磨损的部位通过三维分析软件的位置标定,反馈至模具生产制造环节,并在生产制造环节进行材料替换或结构改变。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还包括,将模具易磨损部位减材制造,为强化留出空间。所述批量修复步骤,根据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标定的已磨损部位或可能产生磨损的部位进行批量的强化,所述强化包括表面激光淬火、激光熔覆。具体的如说明书附图2中的流程,在模具生产之后,进入模具实际使用测试步骤,其中可以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或三维模型的受力分析测试,以及量两者结合的测试步骤,最终进行实际受损或可能受损部位的标定,后续可直接进行批量修复,或者进行生产制造反馈后重新制造后,通过重新执行测试步骤后再进行批量修复步骤。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说明书附图3中的流程,在模具生产之后,进入模具实际使用测试步骤,其中可以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或三维模型的受力分析测试,以及量两者结合的测试步骤,最终进行实际受损或可能受损部位的标定,后续可直接进行当前单一模具修复,或者进行生产制造反馈后重新制造后,通过重新执行测试步骤后再进行当前单一修复步骤后,再进行模具使用的测试步骤后进行批量修复。具体的,本技术方案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如下:对于发动机缸套模具的强化,其采用材料为球墨或灰铸铁,在形成模具后进行使用测试,发现其内壁出现磨损,经过分析标定,对其内壁进行螺旋扫描淬火,淬火硬层深度为0.4-0.6mm,得到的硬度为800-1000HV,提升了使用性能,该模具后续生产中直接进行批量的激光淬火强化。对于手表模具的强化,其采用的材料为Cr12MoV,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上表面出现了磨损,采用激光淬火的方式进行强化,达到硬度为750HV,层深为0.5mm。对于船用活塞环槽模具的强化,其采用球墨铸铁制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环槽容易发生磨损,采用激光淬火的方式进行强化,达到硬度为850HV,淬火的方式为环槽内两道搭接,淬火的带宽为7mm以上,层深为0.4mm以上。对于弯板机模具的强化,其采用42CrMo材料制成,使用过程测试中发现其顶端发生磨损,通过三维分析软件进行标定后,采用激光淬火、激光涂覆进行强化,达到最终硬度为700-800HV,层深为0.5mm,强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形,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火焰淬火。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使用测试步骤、受损检测步骤、生产制造反馈步骤、批量修复步骤;/n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为,生产出的模具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检测可能发生受损的部位;/n所述受损检测步骤为,对于磨损的模具进行受损部位的检测,并进行受损原因分析,预测其由于使用次数增多可能扩展的受损部位;/n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模具受损部位反馈至模具生产环节,在模具生产过程中进行改进;/n所述批量修复步骤为,将新生产的模具批量进行易受损部位的强化,所述强化包括表面激光淬火、激光熔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使用测试步骤、受损检测步骤、生产制造反馈步骤、批量修复步骤;
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为,生产出的模具进行实际使用测试,检测可能发生受损的部位;
所述受损检测步骤为,对于磨损的模具进行受损部位的检测,并进行受损原因分析,预测其由于使用次数增多可能扩展的受损部位;
所述生产制造反馈步骤为,将模具受损部位反馈至模具生产环节,在模具生产过程中进行改进;
所述批量修复步骤为,将新生产的模具批量进行易受损部位的强化,所述强化包括表面激光淬火、激光熔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修复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使用测试步骤还包括通过三维模型分析软件,进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根据当前模具的材料特点以及结构,分析出受力较大、较频繁的部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武申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灯芯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