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泡棉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07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泡棉胶带,具体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制得发泡母粒,添加于PVC泡棉基底的原料中,提升了PVC泡棉胶带在使用时的弹性和软度,提升了其拉伸性能,在一些场景中的延伸性可达到1:2,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泡棉胶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带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VC泡棉胶带。
技术介绍
PVC泡棉胶带是以PVC泡棉为基材在其一面或两面涂以溶剂型(或热熔型)压敏胶再复以离型纸制造而成。具有密封、减震的作用。具有出色的密封性、抗压缩变形性、阻燃性、浸润性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机械零部件、各类小家电、手机配件、工业仪表、电脑及周边设备、汽车配件、影音器材、玩具、化妆品等。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814852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遮光泡棉胶带,包括依次贴合的泡棉层、黑色基材层和第一胶粘层,所述第一胶粘层远离所述黑色基材层的一侧设有凹槽。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例如泡棉胶带的弹性和柔软度不够,拉伸性能弱,在一些需要进行拉伸的场景中应用时容易断裂,影响其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PVC泡棉胶带,通过利用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制得发泡母粒,添加于PVC泡棉基底的原料中,提升了PVC泡棉胶带在使用时的弹性和软度,提升了其拉伸性能,在一些场景中的延伸性可达到1:2,不易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C泡棉胶带,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所述增塑剂具体为偏苯三酸三辛酯、DOP增塑剂和DB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基底薄膜具体为PVA涂布高阻隔薄膜,具体由添加了纳米无机物的PVA涂覆于聚乙烯薄膜经印刷和复合而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PVC泡棉基底的密度为0.2-0.6g/cm,透光率为0.1-0.4%,180°剥离力为600-1000gf。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母片中的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0.3-0.8):(2-4):(0.5-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其中,所述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其中,所述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0-20):1:(2-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PVC泡棉基底通过压敏胶粘结透明基底薄膜,所述透明基底薄膜远离PVC泡棉基底的一侧经电晕处理后,通过压敏胶粘结离型膜。一种PVC泡棉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发泡母粒;步骤二,将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助剂母粒;步骤三,将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利用电子束对母片进行辐射交联后,制得PVC泡棉基底;步骤四,对制得的PVC泡棉基底通过压敏胶粘结透明基底薄膜,并将透明基底薄膜经电晕处理后,与粘有压敏胶的离型膜进行贴覆,得到PVC泡棉胶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制得发泡母粒,添加于PVC泡棉基底的原料中,提升了PVC泡棉胶带在使用时的弹性和柔软度,提升了其拉伸性能,在一些场景中的延伸性可达到1:2,不易损坏;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助剂母粒中添加聚氨酯颗粒和纳米钙粉,利用聚氨酯颗粒对PVC母粒和ABS颗粒进行共混改性,可以提升PVC泡棉胶带的密度和防渗性,防止增速性渗出,使其分子间结合的更加紧密,使泡棉胶带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得到了提高,便于进行剥离,剥离强度减弱;3、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可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PVC泡棉胶带,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所述增塑剂具体为偏苯三酸三辛酯、DOP增塑剂和DB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透明基底薄膜具体为PVA涂布高阻隔薄膜,具体由添加了纳米无机物的PVA涂覆于聚乙烯薄膜经印刷和复合而制成。所述PVC泡棉基底的密度为0.2g/cm,透光率为0.1%,180°剥离力为600gf。所述母片中的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0.3:2:0.5。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其中,所述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1。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其中,所述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0:1:2。所述PVC泡棉基底通过压敏胶粘结透明基底薄膜,所述透明基底薄膜远离PVC泡棉基底的一侧经电晕处理后,通过压敏胶粘结离型膜。一种PVC泡棉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发泡母粒;步骤二,将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经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后造粒得到助剂母粒;步骤三,将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利用电子束对母片进行辐射交联后,制得PVC泡棉基底;步骤四,对制得的PVC泡棉基底通过压敏胶粘结透明基底薄膜,并将透明基底薄膜经电晕处理后,与粘有压敏胶的离型膜进行贴覆,得到PVC泡棉胶带。实施例2:一种PVC泡棉胶带,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所述增塑剂具体为偏苯三酸三辛酯、DOP增塑剂和DB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透明基底薄膜具体为PVA涂布高阻隔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n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n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n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n所述增塑剂具体为偏苯三酸三辛酯、DOP增塑剂和DB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PVC泡棉基底和透明基底薄膜;
所述PVC泡棉基底由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共混改性后进行混炼制得母片后,由母片经电子束交联后制得;
其中,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制成;
所述助剂母粒由聚氨酯颗粒、增塑剂和纳米钙粉混合而成;
所述增塑剂具体为偏苯三酸三辛酯、DOP增塑剂和DB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底薄膜具体为PVA涂布高阻隔薄膜,具体由添加了纳米无机物的PVA涂覆于聚乙烯薄膜经印刷和复合而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泡棉基底的密度为0.2-0.6g/cm,透光率为0.1-0.4%,180°剥离力为600-1000g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片中的发泡母粒、助剂母粒、PVC母粒和ABS颗粒的质量份数比例是1:(0.3-0.8):(2-4):(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母粒由高分子量树脂颗粒和合成橡胶颗粒经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博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