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90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属于关节融合技术领域,包括呈弓形的导向主体,所述导向主体的弓形两端的跨距大于人体距下关节的长度,且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所述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还包括足踝罩,所述足踝罩设置有限位弧面和滑块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导向主体的两端设置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活动滑块,活动滑块内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为克氏针移动导向,确保了其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个活动滑块锁定克氏针的进入点和导出点,保证了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另外,还通过足踝罩与患者足踝的贴合,从而增大克氏针滑移阻力,提高了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
本技术属于关节融合
,具体涉及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距下关节又名距跟关节,由距骨的跟骨后关节面与跟骨的后关节面构成关节。关节融合术是促使关节骨性强硬的手术。对于足踝部畸形严重的情况需要进行距下关节融合手术,术中在胫骨上端内侧做5~6cm长直切口,切开骨膜,取全层骨皮质宽约0.8cm,长约5cm植骨块,缝合小腿切口。将取下的胫骨片分成两等块,修整成外宽内窄的梯形,将两骨块的骨松质面对合,使其牢固嵌入跟距骨槽内,为加快融合,通常需要用固定钉内固定骨块。而在固定钉进入时,需要克氏针导向。虽然现有技术可以通过CT扫描关节成像,确定钉入点及钉入方向,但克氏针并不自带导向功能,因此在钉入关节时,可能发生弯曲变形而达不到指定的路径,进而影响对骨块的固定,甚至是引发融合手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可以锁定进入点和导出点,从而限制克氏针空间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包括呈弓形的导向主体,所述导向主体的弓形两端的跨距大于人体距下关节的长度,且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所述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还包括足踝罩,所述足踝罩设置有往内凹、且与患者足踝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弧面和用于活动滑块进入并限位的滑块固定孔。进一步,所述活动滑块包括一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手柄,所述筒体外部设置有导向齿,所述导向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齿滑动配合的导向槽。进一步,所述筒体远离手柄一端设置有与滑块固定孔相匹配的导向锥。进一步,所述导向主体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所述足踝罩设置多个减料孔。进一步,所述导向主体、活动滑块和足踝罩均采用个性化3D打印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弓形的导向主体,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克氏针导向孔为克氏针移动导向,确保了其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个活动滑块锁定克氏针的进入点和导出点,保证了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另外,还通过足踝罩与患者足踝的贴合,从而增大克氏针滑移阻力,提高了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向主体;2-导向孔;3-活动滑块;31-筒体;32-手柄;33-导向齿;4-足踝罩;5-滑块固定孔;6-导向槽;7-导向锥;8-减重槽;9-加强筋;10-减料孔;11-克氏针;12-克氏针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包括呈弓形的导向主体1,导向主体的弓形两端的跨距大于人体距下关节的长度,这样在距下关节外围才有足够空间放入导向主体进行相应的操作,为进行限位固定,在弓形两端设置有导向孔2,在导向孔内设置有活动滑块3,活动滑块与导向孔滑动设置,可以调节不同的长度,以适应不同长短的距下关节,两活动滑块内均设置克氏针导向孔12,为能够实现对克氏针11导向,两克氏针导向孔需同轴设置,使两克氏针导向孔在一条轴线上,只需限定轴上的两点,即可限定其在关节上的位置,因此,需要确定入点和出点,本实施例的活动滑块包括一筒体31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手柄32,通过手柄实现对筒体的轴向移动,以调节不同的长度,当活动滑块的中心位于克氏针或固定钉轴线时,两手柄的端面中心点即为入点和出点,克氏针经过入点进入,出点出去,即实现与理论值的一致,当然,更为可靠的是:在入点端设置限位点,本实施例还包括足踝罩4,足踝罩内表面为限位弧面,限位弧面与患者足踝外形相匹配,可固定于足踝表面,足踝罩上设置有滑块固定孔5,滑块固定孔与活动滑块相匹配,当入点端的活动滑块插入滑块固定孔内,即可实现对活动滑块的限位固定,当出点端的活动滑块也贴紧在患者距下关节外表时,即实现对克氏针进入前的导向设置。当然,更优的是,筒体外部设置有导向齿33,导向孔内设置有与导向齿滑动配合的导向槽6,这样可以提供水平移动自由度,但不会周向旋转。更进一步,考虑到克氏针导入关节时存在振动,活动滑块容易滑出,将导向齿与导向槽之间设置为过渡配合,使两者之间只有较小的间隙,移动时会有一定摩擦阻力,以阻止活动滑块滑出。本实施例的两克氏针导向孔同轴设置,为方便加工,本实施例将筒体设置为等厚体,即导向孔也为同轴设置。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在筒体远离手柄一端设置有与滑块固定孔相匹配的导向锥7。通过导向锥可以方便筒体快速进入足踝罩内,提高装配速度。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导向主体设置有减重槽8,减重槽内设置有加强筋9,可以用较少的材料得到较高的结构强度,以降低加工费用。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足踝罩设置多个减料孔10,以有效减少材料成本。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导向主体、活动滑块和足踝罩均采用个性化3D打印制成。通过个性化定制,与患者的匹配度提高,手术成功率高。本实施例通过弓形的导向主体,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克氏针导向孔为克氏针移动导向,确保了其方向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个活动滑块锁定克氏针的进入点和导出点,保证了其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另外,还通过足踝罩与患者足踝的贴合,从而增大克氏针滑移阻力,提高了导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弓形的导向主体,所述导向主体的弓形两端的跨距大于人体距下关节的长度,且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所述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还包括足踝罩,所述足踝罩设置有往内凹、且与患者足踝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弧面和用于活动滑块进入并限位的滑块固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弓形的导向主体,所述导向主体的弓形两端的跨距大于人体距下关节的长度,且在弓形两端同轴设置有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有活动滑块,两个所述活动滑块内同轴设置有克氏针导向孔,还包括足踝罩,所述足踝罩设置有往内凹、且与患者足踝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弧面和用于活动滑块进入并限位的滑块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距下关节融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滑块包括一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手柄,所述筒体外部设置有导向齿,所述导向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齿滑动配合的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鹏王富友段小军范华全朱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英泰帝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