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85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撑开器,包括:定位片、承接片和杆件;定位片上设有定位贯通槽;承接片上设有承接贯通槽;杆件包括杆本体和设置于杆本体的一端的杆头部,杆头部为扁平状结构;定位片的定位部固定端与承接片的承接部固定端连接;定位贯通槽和承接贯通槽相对设置,构成供杆本体穿入的通道,杆本体可在通道中转动;定位片的定位部自由端上设有定位撑开部,承接片的承接部自由端上设有承接撑开部;定位撑开部与承接撑开部之间具有供杆头部插入的间隔;间隔的高度大于杆头部的高度,间隔的高度小于杆头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椎间撑开器能够在微创切口中进出自如,减小患者创伤大小,有效撑开面积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椎间撑开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微创手术中对椎间隙进行撑开需要专用的撑开器,但现有市场上的产品经常存在操作不便、撑开后不易拔出、切口过大、额外对病患造成新的创伤或并发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的椎间撑开器。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椎间撑开器,包括:定位片、承接片和杆件;所述定位片的两端分别为定位部固定端和定位部自由端,所述定位片上设有定位贯通槽;所述承接片的两端分别为承接部固定端和承接部自由端,所述承接片上设有承接贯通槽;所述杆件包括杆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杆本体的一端的杆头部,所述杆头部为扁平状结构;所述定位片的定位部固定端与所述承接片的承接部固定端连接;所述定位贯通槽和所述承接贯通槽相对设置,构成供所述杆本体穿入的通道,所述杆本体可在所述通道中转动;所述定位片的定位部自由端上设有定位撑开部,所述承接片的承接部自由端上设有承接撑开部;当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所述间隔的高度大于所述杆头部的高度,所述间隔的高度小于所述杆头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定位贯通槽设置于所述定位片的内侧面上;所述承接贯通槽设置于所述承接片的内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片的外侧面与所述定位片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撑开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定位片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承接片的外侧面与所述承接片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承接撑开部的外侧面与所述承接片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撑开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定位撑开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供所述导向柱插入的导向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承接撑开部的靠近所述承接片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撑开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突出部,所述承接撑开部的内侧面上设有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收纳部。更进一步地,所述收纳部设置于所述承接撑开部的远离所述承接片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的椎间撑开器,还包括定位销子;所述定位片上设有供所述定位销子插入的定位孔;所述杆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应,所述定位销子的端部插入于所述周向凹槽中。优选地,所述承接片的承接部固定端的外侧面上设有把持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椎间撑开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椎间撑开器中,由于定位片的定位部自由端上设有定位撑开部,所述承接片的承接部自由端上设有承接撑开部;当椎间撑开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椎间撑开器是未撑开状态,则定位撑开部和承接撑开部未撑开,即处于间隔中的杆头部的高度方向与间隔的高度方向同向;当杆本体在通道中转动,且使得杆头部的高度方向与间隔的高度方向垂直时,定位撑开部和承接撑开部撑开,则椎间撑开器处于撑开状态;本技术的椎间撑开器使用前,先要在椎间隙内装好通道管,然后在通道管内插入处于未撑开状态的椎间撑开器;当椎间撑开器达到椎间隙中,杆本体旋转至使得椎间撑开器撑开的状态,这就能够完成对椎间隙的撑开操作;本技术的椎间撑开器能够在微创切口中进出自如,减小患者创伤大小,不易损伤椎体;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处于撑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的杆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的杆件的设置杆头部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9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的定位片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的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的承接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定位片101定位部固定端102定位部自由端103定位贯通槽104定位片的内侧面105定位片的外侧面110定位孔200承接片201承接部固定端202承接部自由端203承接贯通槽204承接片的内侧面205承接片的外侧面210把持部300杆件310杆本体311周向凹槽320杆头部400承接撑开部401承接撑开部的内侧面402承接撑开部的外侧面410导向柱420收纳部500定位撑开部501定位撑开部的内侧面502定位撑开部的外侧面510导向板511导向孔520突出部600间隔700定位销子H1间隔的高度H2杆头部的高度W1杆头部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椎间撑开器,包括:定位片100、承接片200和杆件300;定位片100的两端分别为定位部固定端101和定位部自由端102,定位片100上设有定位贯通槽103;承接片200的两端分别为承接部固定端201和承接部自由端202,承接片200上设有承接贯通槽203;杆件300包括杆本体310和设置于杆本体310的一端的杆头部320,杆头部320为扁平状结构;定位片100的定位部固定端101与承接片200的承接部固定端201连接;定位贯通槽103和承接贯通槽203相对设置,构成供杆本体310穿入的通道,杆本体310可在通道中转动;定位片100的定位部自由端102上设有定位撑开部500,承接片200的承接部自由端202上设有承接撑开部400;定位撑开部500与承接撑开部400之间具有供杆头部320插入的间隔600;当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间隔600的高度H1大于杆头部320的高度H2,间隔600的高度H1小于杆头部320的宽度W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片(100)、承接片(200)和杆件(300);/n所述定位片(100)的两端分别为定位部固定端(101)和定位部自由端(102),所述定位片(100)上设有定位贯通槽(103);/n所述承接片(200)的两端分别为承接部固定端(201)和承接部自由端(202),所述承接片(200)上设有承接贯通槽(203);/n所述杆件(300)包括杆本体(310)和设置于所述杆本体(310)的一端的杆头部(320),所述杆头部(320)为扁平状结构;/n所述定位片(100)的定位部固定端(101)与所述承接片(200)的承接部固定端(201)连接;所述定位贯通槽(103)和所述承接贯通槽(203)相对设置,构成供所述杆本体(310)穿入的通道,所述杆本体(310)可在所述通道中转动;/n所述定位片(100)的定位部自由端(102)上设有定位撑开部(500),所述承接片(200)的承接部自由端(202)上设有承接撑开部(400);所述定位撑开部(500)与所述承接撑开部(400)之间具有供所述杆头部(320)插入的间隔(600);/n当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所述间隔(600)的高度大于所述杆头部(320)的高度,所述间隔(600)的高度小于所述杆头部(320)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片(100)、承接片(200)和杆件(300);
所述定位片(100)的两端分别为定位部固定端(101)和定位部自由端(102),所述定位片(100)上设有定位贯通槽(103);
所述承接片(200)的两端分别为承接部固定端(201)和承接部自由端(202),所述承接片(200)上设有承接贯通槽(203);
所述杆件(300)包括杆本体(310)和设置于所述杆本体(310)的一端的杆头部(320),所述杆头部(320)为扁平状结构;
所述定位片(100)的定位部固定端(101)与所述承接片(200)的承接部固定端(201)连接;所述定位贯通槽(103)和所述承接贯通槽(203)相对设置,构成供所述杆本体(310)穿入的通道,所述杆本体(310)可在所述通道中转动;
所述定位片(100)的定位部自由端(102)上设有定位撑开部(500),所述承接片(200)的承接部自由端(202)上设有承接撑开部(400);所述定位撑开部(500)与所述承接撑开部(400)之间具有供所述杆头部(320)插入的间隔(600);
当椎间撑开器处于未撑开状态时,所述间隔(600)的高度大于所述杆头部(320)的高度,所述间隔(600)的高度小于所述杆头部(320)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贯通槽(103)设置于所述定位片(100)的内侧面(104)上;所述承接贯通槽(203)设置于所述承接片(200)的内侧面(2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撑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片(100)的外侧面(105)与所述定位片(100)的内侧面(10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撑开部(500)的外侧面(502)与所述定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李长青刘明岩刘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