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及其出风过滤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73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及其出风过滤件。出风过滤件包括主体、第一降噪件及第二降噪件。主体内形成有出气腔,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及出气口,进气孔、出气腔以及出气口依次连通。第一降噪件设于出气腔内,包括多个一次降噪部,多个一次降噪部沿出气腔内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一次降噪部均位于气流流动路径上。第二降噪件配接于出气口,包括二次降噪部,二次降噪部上形成有多条与出气腔连通的降噪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尘器及其出风过滤件的出气口处具有较低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及其出风过滤件
本技术涉及智能
,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及其出风过滤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吸尘器,其内一般设置有动力组件及出风过滤件。在动力组件的作用下,气流流入吸尘器内部,并在出风过滤件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然而,动力组件工作时还会发出声波,声波通过气流的流动进行传播,并在出气口处形成巨大的噪音,造成较差的用户体验度。因此,如何对吸尘器出气口处的噪音进行降噪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吸尘器出气口处噪音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小出气口处的噪音的吸尘器及出风过滤件。一种出风过滤件,包括:主体,其内形成有出气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腔以及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设于所述出气腔内的第一降噪件,包括多个一次降噪部,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沿所述出气腔内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均位于气流流动路径上;以及配接于所述出气口的第二降噪件,包括二次降噪部,所述二次降噪部上形成有多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的降噪通道。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一次降噪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轴向错位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任意错位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在所述出气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共同覆盖所述出气口。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均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延伸。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降噪件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出气腔的腔壁上,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板及多个沿所述主体轴向延伸的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支撑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杆。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降噪件包括配接于所述出气口的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沿所述主体轴向具有邻近所述出气口的第一端面及远离所述出气口的第二端面,多条所述降噪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条所述降噪通道的口径由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逐渐增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的外周设置有旋扣。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的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操作把手。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过滤件。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包括排风主体,所述排风主体内形成有排气腔;及上述出风过滤件,所述出风过滤件配接于所述排气腔内,所述降噪通道与外部连通。上述吸尘器及出风过滤件,工作时,气流从进气孔流入出气腔内,并从出气口流出。与此同时,动力组件产生的声波跟随气流的流动进行辐向传播。由于多个一次降噪部沿出气腔内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一次降噪部均位于气流流动路径上,因此,声波在出气腔内传播的过程中,出气腔将不断与多个一次降噪部进行撞击,使得声波的动量减弱。而且,部分声波在与一次降噪部接触的过程中还可发生反射,以减少从出气口处扩散的声波数量。进一步地,二次降噪部配接于出气口处,还可增加出气口的遮挡面积,因此,当声波从出气口处扩散时,还可与二次降噪部发生撞击,使得声波的动量及数量在进一步地衰减后从降噪通道内排出至外部。经过一次降噪部及二次降噪部的遮挡,声波的动量及数量均减弱,以便于实现噪音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吸尘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吸尘器一个方向上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吸尘器另一方向上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风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出风过滤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出风过滤件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图7为图5所示的出风过滤件在B-B方向上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风过滤件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风过滤件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吸尘器100,其包括尘杯组件10、动力组件20、电供应组件30以及手柄40。动力组件20与电供应组件30电连接,且动力组件20在电供应组件30的驱动下于尘杯组件10内形成负压吸力,以使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形成气流进入尘杯组件10。尘杯组件10用于过滤携带有灰尘与杂物的气流,并将过滤后的清洁气流重新排入外界环境。手柄40连接于动力组件20与电供应组件30之间,方便用户持握。尘杯组件10包括尘杯主体11、一次分离部件13、尘气分离部件15、排风主体17以及出风过滤件19。具体地,尘杯主体11呈一端具有装配口110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顶壁112、自顶壁112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的侧壁114以及底壁116,装配口110开设于底壁116。侧壁114环绕顶壁112的四周,并与顶壁112及底壁116共同形成集尘腔118。侧壁114中部开设有进气口1141,外界空气在负压吸力作用下经尘杯主体的进气口1141进入集尘腔118中。一次分离部件13、尘气分离部件15以及排风主体17收容于集尘腔118内,集尘腔118与一次分离部件13、尘气分离部件15以及排风主体17依次连通。一次分离部件13及尘气分离部件15用于分离出气流中的灰尘与杂物,被过滤出的灰尘与杂物沉积于集尘腔118中。排风主体17具有排气腔170,排气腔17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尘气分离部件15及装配口110处,出风过滤件19配接于排气腔170内,并与排气腔170及装配口110对齐并连通。出风过滤件19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以使得从出风过滤件19处排出的清洁气流更洁净。此外,出风过滤件10还可对动力组件2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声波进行降噪处理,以减小吸尘器100噪音的排放。需要说明的是,当出风过滤件19配接于排气腔170内时,应密封于装配口110,以防止排气腔170内的气流在未经出风过滤件19过滤的作用下从装配口110排出。请参阅图2及图3,出风过滤件19包括主体190、第一降噪件192及第二降噪件1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其内形成有出气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腔以及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n设于所述出气腔内的第一降噪件,包括多个一次降噪部,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沿所述出气腔内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均位于气流流动路径上;以及/n配接于所述出气口的第二降噪件,包括二次降噪部,所述二次降噪部上形成有多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的降噪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内形成有出气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腔以及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
设于所述出气腔内的第一降噪件,包括多个一次降噪部,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沿所述出气腔内气流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均位于气流流动路径上;以及
配接于所述出气口的第二降噪件,包括二次降噪部,所述二次降噪部上形成有多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的降噪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一次降噪部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和/或轴向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任意错位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在所述出气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共同覆盖所述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均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件还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出气腔的腔壁上,多个所述一次降噪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过滤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