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棒分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63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芯棒分流板,包括模具分流板,模具分流板内设有分流芯棒,模具分流板的顶部设有进胶孔,模具分流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胶孔,分流芯棒上设有进胶流道槽、多个出胶流道槽,进胶流道槽、出胶流道槽与模具分流板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流道与进胶流道连通,进胶流道与进胶孔连通,出胶流道与出胶孔连通,注塑胶依次经进胶孔、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孔从模具分流板排出进入热咀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流芯棒与分流板配合实现注塑分流的目的,具有便于加工、成本低以及分流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芯棒分流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分流板,特别涉及一种芯棒分流板,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在注塑模具生产种,分流板起到注塑分流的作用,现有的模具分流板采用在分流板内直接钻出流道孔的方式实现分流。现有的分流板存在以下问题:多腔模咀流胶不平衡,想要设计成平衡结构则加工复杂。例如,1出16腔模具全平衡双层流道设计,这种分流板需要加工16条流道,浪费大量深孔钻加工时间,但是无法保证各个流道直角连接处衔接顺滑,而且对于较小的塑胶产品,在设计分流板时,还需要加工更细的流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芯棒分流板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分流芯棒与分流板配合实现注塑分流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方案分流板加工复杂以及分流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芯棒分流板包括模具分流板,模具分流板内设有分流芯棒,模具分流板的顶部设有进胶孔,模具分流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胶孔,分流芯棒上设有进胶流道槽、多个出胶流道槽,进胶流道槽、出胶流道槽与模具分流板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流道与进胶流道连通,进胶流道与进胶孔连通,出胶流道与出胶孔连通,注塑胶依次经进胶孔、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孔从模具分流板排出进入热咀流道。进一步,本方案的出胶流道槽包括主流道槽、多个分流道槽,主流道槽与分流道槽连通,主流道槽与进胶流道槽连通,分流道槽与出胶孔连通。更进一步,本方案的主流道槽是“U”形槽,主流道槽的中部与进胶流道槽连通,分流道槽是“U”形槽,分流道槽的中部与主流道槽的出口端连通,分流道槽的出口端与出胶孔连通。r>进一步,本方案的分流芯棒的一端上设有芯棒定位销,模具分流板的一端设有芯棒装配大孔,芯棒装配大孔的开口边沿上设有芯棒定位卡槽,分流芯棒安装在芯棒装配大孔内,芯棒定位销与芯棒定位卡槽形成定位销接,分流芯棒通过上述定位销接固定在模具分流板内。更进一步,本方案的分流芯棒一端的端头与芯棒装配大孔开口的相交处设有封胶焊接结构,封胶焊接结构防止注塑胶泄出。进一步,本方案的模具分流板的顶部的边沿部位上设有多个装配螺纹孔,装配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模具分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模具上。进一步,本方案的模具分流板的侧面设有环形加热保温管道,环形加热保温管道内设有电热管,电热管的两端与外部加热器连接。更进一步,本方案的环形加热保温管道的管道布局线路环内的模具分流板的侧面上设有感温线孔,感温线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芯棒分流板采用分流芯棒与分流板配合实现注塑分流的目的,具有便于加工、成本低以及分流效果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芯棒分流板的示意图。图2是分流芯棒的示意图。图3是模具分流板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分流芯棒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分流芯棒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分流芯棒的后视示意图。图7是分流芯棒的仰视示意图。图8是分流芯棒上的流道槽的展开示意图。其中,100是模具分流板,110是进胶孔,121是出胶孔,130是芯棒装配大孔,131是芯棒定位卡槽,141是螺栓,151是电热管,161是感温线孔,200是分流芯棒,210是进胶流道槽,220是出胶流道槽,221是主流道槽,222是分流道槽,231是芯棒定位销,232是封胶焊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芯棒分流板包括模具分流板,模具分流板内设有分流芯棒,模具分流板的顶部设有进胶孔,模具分流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胶孔,分流芯棒上设有进胶流道槽、多个出胶流道槽,进胶流道槽、出胶流道槽与模具分流板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流道与进胶流道连通,进胶流道与进胶孔连通,出胶流道与出胶孔连通,注塑胶依次经进胶孔、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孔从模具分流板排出进入热咀流道。上述方案采用分流芯棒与分流板配合实现注塑分流的目的,在分流芯棒上开设槽系,该槽系与模具分流板内部的结构配合形成管道系,注塑料经过该管道系进入热咀,从而避免了在多个模具分流板内加工流道的方式,通过更换具有不同槽系的分流芯棒来实现调整分流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流道加工复杂,加工成本高以及复杂的流道引起的分流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注塑分流,以及调整分流流道数量的目的,如图2、4、5、6、7、8所示,本方案的出胶流道槽包括主流道槽、多个分流道槽,主流道槽与分流道槽连通,主流道槽与进胶流道槽连通,分流道槽与出胶孔连通。基于以上方案,本方案公开了具体的道槽结构,即主流道槽是“U”形槽,主流道槽的中部与进胶流道槽连通,分流道槽是“U”形槽,分流道槽的中部与主流道槽的出口端连通,分流道槽的出口端与出胶孔连通。为了保证分流芯棒在模具分流板内的稳定性,防止滚动、滑出,如图1、2、3所示,本方案的分流芯棒的一端上设有芯棒定位销,模具分流板的一端设有芯棒装配大孔,芯棒装配大孔的开口边沿上设有芯棒定位卡槽,分流芯棒安装在芯棒装配大孔内,芯棒定位销与芯棒定位卡槽形成定位销接,分流芯棒通过上述定位销接固定在模具分流板内。基于以上方案,本方案的分流芯棒一端的端头与芯棒装配大孔开口的相交处设有封胶焊接结构,封胶焊接结构防止注塑胶泄出。为了实现模具分流板的装配,如图1所示,本方案的模具分流板的顶部的边沿部位上设有多个装配螺纹孔,装配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模具分流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模具上。为了保证注塑料的稳定流动,本方案的模具分流板的侧面设有环形加热保温管道,环形加热保温管道内设有电热管,电热管的两端与外部加热器连接。基于以上方案,为了准确掌握加热保温的情况,本方案的环形加热保温管道的管道布局线路环内的模具分流板的侧面上设有感温线孔,感温线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集特定部位的实时温度数值供操作人员参考。本方案公开了一种注塑行业的分流板模具,解决了多腔模具分流板加工复杂、费时的问题,并简化了产品在模具中的排布形式。本方案的分流板载体(模具分流板)的中间光滑的圆孔(芯棒装配大孔)容纳分流芯棒,模具分流板上面是主射嘴装配孔(进胶孔),下面的出胶孔连接热咀流道孔。基于以上内容,本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在棒芯上加工流道(槽),可以加工各种形状的流道,从而解决线性排布产品流道加工复杂,直流道孔加工太多的问题,具有加工简单,产品在模具中排布更紧密,节省分流板原材料,以及热膨胀呈线性,计算更精准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本方案芯棒分流板相比现有同类产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本方案芯棒分流板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芯棒分流板,其特征是包括模具分流板,所述模具分流板内设有分流芯棒,所述模具分流板的顶部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分流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胶孔,所述分流芯棒上设有进胶流道槽、多个出胶流道槽,所述进胶流道槽、出胶流道槽与所述模具分流板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进胶流道、出胶流道,所述出胶流道与所述进胶流道连通,所述进胶流道与所述进胶孔连通,所述出胶流道与所述出胶孔连通,注塑胶依次经所述进胶孔、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孔从所述模具分流板排出进入热咀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芯棒分流板,其特征是包括模具分流板,所述模具分流板内设有分流芯棒,所述模具分流板的顶部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分流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出胶孔,所述分流芯棒上设有进胶流道槽、多个出胶流道槽,所述进胶流道槽、出胶流道槽与所述模具分流板的内部结构配合形成进胶流道、出胶流道,所述出胶流道与所述进胶流道连通,所述进胶流道与所述进胶孔连通,所述出胶流道与所述出胶孔连通,注塑胶依次经所述进胶孔、进胶流道、出胶流道、出胶孔从所述模具分流板排出进入热咀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流道槽包括主流道槽、多个分流道槽,所述主流道槽与所述分流道槽连通,所述主流道槽与所述进胶流道槽连通,所述分流道槽与所述出胶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棒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槽是“U”形槽,所述主流道槽的中部与所述进胶流道槽连通,所述分流道槽是“U”形槽,所述分流道槽的中部与所述主流道槽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流道槽的出口端与所述出胶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分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少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瀚典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