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59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有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个完整的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束热圈来固定在受热片的外端部,一方面可以起到对热量朝外扩散的阻挡效果,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受热片的外端散发出去,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另一方面,通过束热圈的固定作用,将所有受热片联结起来,使各受热片形成一个整体,可大幅提高受热片的装配结构强度,防止发生松脱现象,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厨具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加热装置,如炒锅、蒸锅、热水壶等。
技术介绍
锅等厨具、炊具是社会及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此类产品一般为底部平整结构,这样一方面使其能够放稳,但另一方面火在加热时只能烧到底部平面,而底部平面会将相当一部分热量沿着锅底直接散发到锅外,导致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对燃气的浪费较大。为此,有人专利技术了在锅底加装弧形受热片的方式,通过受热片增加了锅的受热面积,同时增加了热量在锅底驻留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对能源的浪费。然而,目前的此类受热片节能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受热片直接排布在锅底面,且整体呈放射状,在加热时热量会沿着受热片的末端(即外侧端)散发到锅外,不能尽可能地被挡在加热区范围内,从而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第二,由于受热片只与锅底固定,使用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松脱,甚至掉落。另外,弧形的受热片在制作和在锅底排布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利用效率更高、更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使受热片的装配强度更高的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食物或液体的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个完整的圈。进一步地,所述受热片包括有作为主体部分的受热部和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受热部的外侧部;在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一卡槽,而连接部的底面靠内侧位置设有一压槽;所述束热圈为槽状的环形圈结构,并且其槽为朝上开口结构,在槽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卡槽相配的卡圈,在槽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压槽相配的托圈,所述卡圈从外侧卡在卡槽中,而托圈从底部卡入压槽中,形成对受热片的束热及加固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外圈的高度大于内圈的高度,既有利于挡住热量朝外扩散,起到聚热效果,加热片将热能收集在锅底的中心底部,减慢热能的消失,这样集结热能,这样传递给炉具的热能更多,从而使炉具内的温度快束升高,达到节省煤气能源的效果。又使受热片与束热圈之间的装配操作更为方便,既无需焊接固定,又无需采用螺丝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受热部为反向弯折的片状结构,每一受热片至少具有三节弯折段,相邻弯折段之间的夹角为小于180度但大或等于120度,并且受热部的每一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均相同。这样既能较大限度地增加受热的面积,而弯折的结构又有利于制造,对于冲压模具的要求更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一段直的连接片,该段直的连接片与受热部为一体结构,制造时直接一体冲压成型,连接部垂直卡接在束热圈中。进一步地,在连接部的底部弯折出一与所述连接片垂直的支撑片,支撑片与连接片为一体结构,且支撑片与束热圈的内表面紧贴,这样可以起到连接更稳定的效果。进一步地,在本体的底面固定有一加厚底板,各受热片的上端面焊固在该加厚底板的底面,这样可以既增加受热底的厚度,同时不需要将受热片直接焊接在锅底面,防止因加装受热片后对锅底产生牵扯而造成锅底容易破损。进一步地,束热圈的上端面与加厚底板之间具有间隙,两者不直接接触,这样可以预留出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伸缩空间。优选地,所述束热圈采用铁、铝合金、铜或不锈钢制成,当然还可以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制作束热圈,如陶瓷。本技术通过设置一束热圈来固定在受热片的外端部,一方面可以起到对热量朝外扩散的阻挡效果,避免热量直接通过受热片的外端散发出去,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经对比实验,通过燃气灶烧1800毫升的水,自室温加热至100℃,传统平底锅(或壶)等复合煲大约需12分钟,本技术仅需6.5分钟,经测算,通过本技术可节省燃气40%左右。另一方面,通过束热圈的固定作用,将所有受热片联结起来,使各受热片形成一个整体,可大幅提高受热片的装配结构强度,防止发生松脱现象,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底面朝上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受热片的两种不同视角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分解结构图。图中,1为锅体,2为受热片,21为受热部,22为连接片,23为支撑片,24为卡槽,25为压槽,3为束热圈,31为卡圈,32为托圈,4为加厚底板。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述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食物或液体的本体(以下以锅作为实施例,当然壶等其它厨具或炊具亦可),在锅体1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2,在受热片2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3,束热圈3与所有受热片2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个完整的圈。所述受热片2包括有作为主体部分的受热部21和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受热部21的外侧部;在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一卡槽24,而连接部的底面靠内侧位置设有一压槽25;所述束热圈3为槽状的环形圈结构,并且其槽为朝上开口结构,在槽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卡槽24相配的卡圈31,在槽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压槽25相配的托圈32,所述卡圈31从外侧卡在卡槽24中,而托圈32从底部卡入压槽25中,形成对受热片2的束热及加固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外圈的高度大于内圈的高度(即束热圈外侧高、内侧低),既有利于挡住热量朝外扩散,起到束热效果,又使受热片2与束热圈3之间的装配操作更为方便,既无需焊接固定,又无需采用螺丝固定。所述受热部21为反向弯折的片状结构,每一受热片2至少具有三节弯折段,相邻弯折段之间的夹角为小于180度但大或等于120度(如150度),并且受热部21的每一弯折处的弯折角度均相同。这样既能较大限度地增加受热的面积,而弯折的结构又有利于制造,对于冲压模具的要求更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所述连接部包括有一段直的连接片22,该段直的连接片22与受热部21为一体结构,制造时直接一体冲压成型,连接部垂直卡接在束热圈3中。在连接部的底部弯折出一与所述连接片22垂直的支撑片23,支撑片23与连接片22为一体结构,且支撑片23与束热圈3的内表面紧贴,这样可以起到连接更稳定的效果。在锅体1的底面固定有一加厚底板4,各受热片2的上端面焊固在该加厚底板4的底面,这样可以既增加受热底的厚度,同时不需要将受热片2直接焊接在锅底面,防止因加装受热片2后对锅底产生牵扯而造成锅底容易破损,同时也可防止焊接对锅底造成损伤。束热圈3的上端面与加厚底板4之间具有间隙,两者不直接接触,这样可以预留出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伸缩空间。所述束热圈3采用铁、铝合金、铜或不锈钢制成,当然还可以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制作束热圈,如陶瓷。实验验证:将1800毫升的水由室温加热到100℃,没有采用本聚热装置的复合煲需要12分钟左右水才能达到100℃,用了本技术聚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食物或液体的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完整的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食物或液体的本体,在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呈放射状布置的受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受热片的外侧端连接有一束热圈,束热圈与所有受热片的外侧端均连接固定并围成一完整的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片包括有作为主体部分的受热部和作为连接部分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受热部的外侧部;在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一卡槽,而连接部的底面靠内侧位置设有一压槽;所述束热圈为槽状的环形圈结构,并且其槽为朝上开口结构,在槽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卡槽相配的卡圈,在槽的内侧边缘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压槽相配的托圈,所述卡圈从外侧卡在卡槽中,而托圈从底部卡入压槽中,形成对受热片的束热及加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为反向弯折的片状结构,每一受热片至少具有三节弯折段,相邻弯折段之间的夹角为小于180度但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华燮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永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