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503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所述第二工位零件包括第三本体、第四本体以及第二内孔,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墩成有预设凸起部;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所述第三工位零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法兰部、第二连接部、第三内孔、凸起部及圆角,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台阶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用墩压和挤压两种方式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零件强度,且能够完成零件的整体成型,成型周期短,且所需材料少,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零件成型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零件的成型目前有许多中方式。例如注塑成型、机加工成型、冷镦成型等。对于体积较小、结构尺寸较好的零件,通常采用上述的机加工成型、冷镦成型。其中,机加工成型所需要的料件材料较大,因为在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周期较长,影响零件成本和生产周期;且机加工的成型方式中,金属流线组织会出现切断现象,导致零件的强度下降。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和装置,采用墩压和挤压两种方式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零件强度的同时,能够完成零件的整体成型,成型周期短,且所需材料少,降低生产成本。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中,待加工零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呈柱状的本体部,所述零件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其背向所述法兰部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朝着背离所述法兰部延伸的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该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一工位零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内孔,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二工位零件包括由所述第一本体墩出的第三本体、由第二本体墩出的第四本体以及由第一内孔墩出的第二内孔,其中,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内,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墩成有预设凸起部;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三工位零件包括由第三本体墩出的第一连接部、由第四本体墩出的法兰部和第二连接部、由第二内孔墩出的第三内孔、以及由预设凸起部挤压形成的凸起部、以及挤压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所述零件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法兰部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部,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三台阶部上。进一步地,在步骤“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和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之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内孔冷镦形成第一预设内孔,所述第三内孔由所述第一预设内孔墩出。进一步地,在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三内孔冷镦形成贯通孔。进一步地,在步骤“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本体的外径;在步骤“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三本体的外径小于第四本体的外径;在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和所述法兰部的外径依次增大。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装置,其中,待加工零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呈柱状的本体部,所述零件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其背向所述法兰部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朝着背离所述法兰部延伸的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该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冷镦机构、第二冷镦机构和第三冷镦机构;第一冷镦机构,所述第一冷镦机构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第二冷镦机构,所述第二冷镦机构用于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第三冷镦机构,所述第三冷镦机构用于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其中,第三冷镦机构包括冲模组件、与所述冲模组件对应的主模组件,冲模组件,所述冲模组件包括冲模本体、沿第一方向穿设在所述冲模本体内的冲模顶针,所述冲模顶针能够相对所述冲模本体移动以抵接第四本体,并且推动所述第四本体朝向所述主模组件移动;主模组件,所述主模组件包括主模本体,位于所述主模本体的内腔中的主模仁、沿第一方向穿设在所述主模本体和主模仁内的主模顶针,所述主模顶针能够相对所述主模本体移动以驱动所述主模仁分别与第二台阶部和第三本体的端部抵接,以使得预设凸起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整形呈凸起部、使得所述第三本体在被墩出第一连接部后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边缘处被整形处圆角。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主模顶针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所述主模顶针在朝向所述第三本体移动过程中被压缩,以使得所述主模顶针驱动所述主模仁将第三工位零件顶出至所述主模本体外部,所述弹性件在第三工位零件顶出至所述主模本体外部后将所述顶针回弹至所述主模本体内。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顶针、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限位顶针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锁紧件,所述限位顶针能够跟随所述主模顶针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抵接所述第二工位零件,其中,所述限位顶针在所述主模顶针顶出时被推出,所述限位顶针在所述冲模组件推动第二工位零件进入所述主模本体内时被推回。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限位顶针接触的止付螺丝。进一步地,所述主模仁朝向所述第二工位零件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均布设置的整形腔体,用于形成所述整形腔体的内壁能够与所述零件上的预成型凸起的侧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模仁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工位零件的第三本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置有整形部,所述整形部能够在第三本体墩出第一连接部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边缘处抵接以形成圆角。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墩压和挤压两种方式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零件强度的同时,能够完成零件的整体成型,成型周期短,且所需材料少,降低生产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各工位零件成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各冷镦机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三冷镦机构整体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待加工零件;2、零件;3、第一工位零件;4、第二工位零件;5、第三工位零件;6、第一预设内孔;7、贯通孔;8、第一冷镦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中,待加工零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呈柱状的本体部,所述零件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其背向所述法兰部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朝着背离所述法兰部延伸的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一工位零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内孔,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n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二工位零件包括由所述第一本体墩出的第三本体、由第二本体墩出的第四本体以及由第一内孔墩出的第二内孔,其中,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内,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墩成有预设凸起部;/n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三工位零件包括由第三本体墩出的第一连接部、由第四本体墩出的法兰部和第二连接部、由第二内孔墩出的第三内孔、以及由预设凸起部挤压形成的凸起部、以及挤压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所述零件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法兰部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部,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三台阶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中,待加工零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呈柱状的本体部,所述零件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其背向所述法兰部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朝着背离所述法兰部延伸的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一工位零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内孔,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
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二工位零件包括由所述第一本体墩出的第三本体、由第二本体墩出的第四本体以及由第一内孔墩出的第二内孔,其中,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四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本体和第四本体内,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墩成有预设凸起部;
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其中,所述第三工位零件包括由第三本体墩出的第一连接部、由第四本体墩出的法兰部和第二连接部、由第二内孔墩出的第三内孔、以及由预设凸起部挤压形成的凸起部、以及挤压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所述零件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法兰部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部,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三台阶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和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之间,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内孔冷镦形成第一预设内孔,所述第三内孔由所述第一预设内孔墩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三内孔冷镦形成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将待加工零件墩成第一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径小于第二本体的外径;在步骤“将第一工位零件墩成第二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三本体的外径小于第四本体的外径;在步骤“将第二工位零件加工成第三工位零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和所述法兰部的外径依次增大。


5.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装置,其中,待加工零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呈柱状的本体部,所述零件包括法兰部和连接在所述法兰部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其背向所述法兰部的一端端面上形成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朝着背离所述法兰部延伸的凸起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端部边缘处的圆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双来詹怀波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