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田贵之专利>正文

喷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4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枪,即使不对缸体与活塞的嵌合进行高精度磨合,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液体喷雾压力,并且即使在液体喷雾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仅更换一部分部件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了提供该喷枪,在包括活塞泵(3)的喷枪(100)中,所述活塞泵(3)包括:缸体(5),吸入液体的吸入口(51)在侧面开口,液体的喷出口(52)在前端开口;活塞(6),在所述缸体(5)内往返移动;以及圆环状的垫圈(7),在所述缸体(5)内设置在所述吸入口(51)与所述喷出口(52)之间,所述活塞(6)的前端部(62)包括收容所述垫圈(7)的收容凹部(6D),所述垫圈(7)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收容凹部(6D)内沿所述活塞(6)的往返移动的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活塞泵喷射涂料或清洗液等液体的喷枪。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所示,喷枪在壳体内包括由缸体和活塞构成的活塞泵。该活塞泵的缸体包括在侧面供给液体的吸入口和形成在前端的液体喷出口。如果活塞从缸体内向基端侧被拉出,则将液体从吸入口吸入缸体内。此外,如果活塞被推入前端侧,则将吸入的液体从喷出口喷出。并且,如果想要由这种活塞泵得到充分的液体喷雾压力,则需要使缸体与活塞之间的嵌合以例如0.01mm单位进行研磨。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磨损等缸体与活塞的间隙变大,导致液体喷雾压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活塞泵整体。此外,由于制造新的活塞泵时要求如上所述的高精度,所以一般用户难以自己更换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报第25864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枪,即使不对缸体与活塞的嵌合进行高精度研磨,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液体喷雾压力,即使在液体喷雾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仅更换一部分部件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本专利技术的喷枪包括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泵包括:缸体,吸入液体的吸入口在侧面开口,液体的喷出口在前端开口;活塞,在所述缸体内往返移动;以及圆环状的垫圈,在所述缸体内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喷出口之间,所述活塞的前端部包括收容所述垫圈的收容凹部,所述垫圈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沿所述活塞的往返移动的方向移动。按照这种结构,如果在液体填充至所述缸体的喷出口侧的状态下所述活塞被推向所述喷出口侧,则所述垫圈被液体按压而在所述收容凹部内被按压到所述吸入口侧。其结果,由所述垫圈封闭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的间隙而形成密封。因此,能够防止喷射液体时位于所述缸体的喷出口侧的液体返回所述吸入口侧。由于所述垫圈以上述方式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所以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以在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之间整体形成密封的方式进行研磨来实现高精度嵌合。此外,所述垫圈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磨损且密封性下降而不能得到充分的液体喷雾压力的情况下,只要更换该垫圈,就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不需要更换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能够进行更换作业。为了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主要在所述垫圈中产生磨损而在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中不容易产生磨损,从而能够将液体喷雾压力下降时更换的部件仅限定于所述垫圈,可以是所述垫圈由比所述缸体软的材料形成。为了在所述活塞向所述吸入口侧被拉出时,在所述缸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活塞的侧面之间形成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喷出口的流道,所述活塞被推向所述喷出口侧时,通过所述垫圈在所述缸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活塞的侧面之间形成密封,可以是所述垫圈具有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嵌合的外径,所述垫圈的内径设定为比在所述活塞中形成有所述收容凹部的部分的直径大、且比在所述活塞中未形成所述收容凹部的部分的直径小。为了即使不进行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活塞的对位,也不容易产生液体喷出压力的变化,可以是所述活塞的前端部的直径比所述缸体的内径小。为了在所述垫圈磨损的情况下,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能够简单地进行更换,可以是所述活塞包括:大直径部,具有与所述吸入口相对的侧面;小直径部,在比所述大直径部靠向前端侧形成有与所述垫圈相对的侧面;以及止动件,直径比所述小直径部大,能够装拆地安装在所述小直径部的前端侧,通过在所述小直径部安装所述止动件而形成所述收容凹部。由此,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枪,所述垫圈能够在形成于所述活塞的收容凹部内沿所述活塞的往返移动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垫圈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在液体喷出时形成密封,所述缸体的喷出口侧的液体不会向所述吸入口侧逆流。因此,能够在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间隙,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以在缸体的内壁面与活塞的侧面之间整体形成密封的方式进行高精度磨合。因此,能够防止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磨损等而老化,能够仅使所述垫圈不断磨损。其结果,在液体喷出压力下降的情况下,通过仅更换所述垫圈就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外,如果仅更换所述垫圈,则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能够自己进行更换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喷枪的外观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同一种实施方式的喷枪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放大了同一种实施方式的喷枪的活塞泵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表示同一种实施方式的活塞泵的动作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喷枪3活塞泵5缸体51吸入口52喷出口6活塞6A大直径部6B小直径部6C止动件6D收容凹部7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喷枪100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喷枪100用作衣物等的污渍去除机,清洗液通过该喷枪100成为飞沫状并向具有污渍的部位吹出。如图2所示,该喷枪100对通过活塞泵3经由供给软管S吸入的清洗液施加压力,并且经由设置于活塞泵3的喷出口52的喷嘴部4喷射成为飞沫状的清洗液。更具体地说,该喷枪100在壳体C内收容有多个机构,并且在其握持部分G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机1。此外,在壳体C的筒部分B的内部收容有:由电动机1驱动的凸轮机构2;活塞泵3,通过凸轮机构2的输出轴对活塞6进行往返驱动而喷出清洗液;以及喷嘴部4,使从活塞泵3喷出的清洗液成为飞沫状。以下,参照图3和图4主要对活塞泵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活塞泵3包括:呈大体中空圆筒状的缸体5;插入缸体5内的大体实心圆筒状的活塞6;以及圆环状的垫圈7,收容于形成在活塞6的前端侧的圆环状的收容凹部6D。另外,缸体5和活塞6例如由不锈钢等形成,垫圈7由比缸体5和活塞6软的例如石墨等材料形成。缸体5包括:吸入口51,在侧面开口并与清洗液的供给软管S连接;以及喷出口52,在前端开口并喷出由活塞6挤压出的清洗液。此外,在缸体5的内壁面设置有扩径部53,该扩径部53形成为:形成有吸入口51的部分的周围与其他部分相比内径大。由该扩径部53形成如下空间:在活塞6插入的状态下清洗液流入的空间。活塞6由基端部61和前端部62构成,该基端部61与凸轮机构2的输出轴连结,该前端部62与缸体5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形成从吸入口51到喷出口52的清洗液的流道。此外,在设置在基端部61与前端部62之间的连结部63形成有收容密封构件631的环状槽。如图4所示,活塞6通过凸轮机构2反复进行往返直线运动,从而反复进行清洗液的吸入、喷出。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活塞6的连结部63和密封构件631设置成即使活塞6移动也与缸体5的扩径部53相比始终位于基端侧。此外,通过密封构件631和形成在缸体5与基端部61之间的密封,构成为即使在对清洗液施加了压力的情况下,清洗液也不会从缸体5的基端侧的开口漏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泵3的基端侧未设置排水机构。如图3所示,活塞6的基端部61具有与缸体5的内径大体相同的直径,构成为相对于缸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枪,其包括活塞泵,其特征在于,/n所述活塞泵包括:/n缸体,吸入液体的吸入口在侧面开口,液体的喷出口在前端开口;/n活塞,在所述缸体内往返移动;以及/n圆环状的垫圈,在所述缸体内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喷出口之间,/n所述活塞的前端部包括收容所述垫圈的收容凹部,/n所述垫圈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沿所述活塞的往返移动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1 JP 2019-0080551.一种喷枪,其包括活塞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泵包括:
缸体,吸入液体的吸入口在侧面开口,液体的喷出口在前端开口;
活塞,在所述缸体内往返移动;以及
圆环状的垫圈,在所述缸体内设置在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喷出口之间,
所述活塞的前端部包括收容所述垫圈的收容凹部,
所述垫圈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收容凹部内沿所述活塞的往返移动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由比所述缸体软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枪,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具有与所述缸体的内壁面嵌合的外径,
所述垫圈的内径设定为比在所述活塞中形成有所述收容凹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田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熊田贵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