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34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槽钢,两个所述支撑槽钢相对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器。本申请方案在使用时,患者背靠着双摆机构,双手握住两个摆臂,双手摆动摆臂时,摆臂能够带动双摆机构机构联动,由于双摆机构通过钢丝绳与配重器固定连接,在摆动摆臂时,配重器能够上下移动,这样能够进行康复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针对手臂恢复中的力度训练,而且该装置可以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并且主要针对患者康复过程,双臂摆动时柔韧性的恢复,避免出现后期双臂抬升高度受到影响,增加了康复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
,具体为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牵引疗法是康复方法之一,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部位,通过牵伸关节和软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类治疗方法,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牵引治疗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及四肢关节功能牵引。颈椎牵引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牵引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四肢关节功能牵引主要用于治疗四肢痉挛和关节软组织损伤。而四肢关节功能牵引作为牵引装置的一种,主要用于四肢关节功能的恢复性训练,尤其是在用于手臂训练时,由于手臂以及手臂骨头在受伤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现有技术主要的是力量训练,且训练方式单一,常见的手臂牵引训练装置,紧紧针对力量训练为主,而在实际的训练中,其手臂从双向上下摆动训练无法通过常规四肢关节功能牵引进行操作,从而使得训练方式单一,恢复过程缓慢,效果一般,最常见的就是臂力牵引装置,由于训练是通过手臂拉动负重,手臂力量成为唯一牵引动力,且训练过程中,颈部和背部肌肉没有跟随运动,致使一段时间后,颈部和背部出现不协调甚至疼痛感的副作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供一种用于能同时调动颈部、背部和手臂协调训练的牵引双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解决手臂牵引过程中,颈部和背部不能协调训练的问题以及单一方向牵引力对手臂肌肉造成二次损失的问题,同时增加双臂摆动训练,使上肢训练更加多元化,恢复过程加快,康复效果更加有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槽钢,两个所述支撑槽钢相对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器,所述两个支撑槽钢顶部固定连接有双摆机构,所述双摆机构左右两侧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摆臂,所述双摆机构通过钢丝绳与所述配重器顶部活动连接;所述配重器包括两个U形限位板,所述U形限位板内堆叠放置有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正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配重器还包括有竖向插杆,所述竖向插杆的底端贯穿多个所述配重块,所述限位槽内穿插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插杆的一侧开设的圆孔插接,所述竖向插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通过两个螺栓与活动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和所述活动卡扣与所述钢丝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双摆机构包括人体外壳,所述人体外壳内壁前后两侧上侧对应活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挂轮,所述挂轮内壁与所述钢丝绳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摆臂包括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内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压缩弹簧与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臂内壁的一侧,所述活动臂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穿插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的正面;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座,所述轴座前后两侧轴腔内均活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表面搭接在所述U形限位板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转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块,所述阻尼块与所述人体外壳的内壁搭接,所述人体外壳正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内嵌块,所述滑块和所述限位块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内嵌槽,所述内嵌块插接在所述内嵌槽内。优选的,所述活动臂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滑套,所述滑块上下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在所述滑套内壁的一侧滑动。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贯穿所述U形限位板顶部开设的通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方案通过对配重器的改进,配重器使用时,多个配重块叠加麻烦,并受到U形限位板的限制,这样的话,限位槽位于同垂直线上,当将竖向插杆的一端插入时,竖向插杆的底端能够与码放的多个配重块定开设的定位槽贯穿,此时根据康复训练的力量恢复的训练要求,将紧固螺杆从相应重量所在的配重块上的限位槽内插入,并且紧固螺杆与竖向插杆的一侧开设的圆孔插接后,这样在使用中,能够完成重量配重操作,这样的操作中,简单快速。(2)本申请方案通过对双摆机构的改进,双摆机构在训练中,转柱转动的范围为180度,这样训练摆动时,转柱上的挂轮能够带动钢丝绳向上移动,这样配重器能够向上移动,这样一来,能够进行摆臂训练,对人体的双臂双向摆动的机能针对性的训练,避免出现后期摆臂困难的问题。(3)本申请方案通过对摆臂的改进,摆臂在训练中,训练康复者双手握住两个手柄,并且从开合的状态向下摆动手柄,此时,活动臂能够带动转柱转动,而压缩弹簧的设置,使用该机构时,还能够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手柄,手柄在滑槽内上下移动,这样受到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能够进行舒展的操作,这样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而且当手臂双摆训练时,还可以根据身高的不同,患者能够移动手柄到不同的位置,这样更满足训练者的使用要求。(4)本申请方案在使用时,整体装置在使用时,患者背靠着双摆机构,双手握住两个摆臂,双手摆动摆臂时,摆臂能够带动双摆机构机构联动,由于双摆机构通过钢丝绳与配重器固定连接,在摆动摆臂时,配重器能够上下移动,这样能够进行康复的训练,这样不仅能够针对手臂恢复中的力度训练,而且该装置可以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并且主要针对患者康复过程,双臂摆动时柔韧性的恢复,避免出现后期双臂抬升高度受到影响,增加了康复的速度。(5)本申请方案在使用时,根据伸展训练或牵引训练的需求,通过增减配重块,调整此时配重块反作用力与压缩弹簧反作用力,即康复训练者是更容易通过拉动手柄507,向下压缩弹簧505,使手柄507沿着滑槽505向下移动,还是更容易拉动配重块302,使转柱403转动,从而完成牵引训练或伸展训练,以及综合训练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B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双摆机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摆臂的后视图的剖视图。图中:100底座、200支撑槽钢、300配重器、301U形限位板、302配重块、303限位槽、304竖向插杆、305固定卡扣、306活动卡扣、307螺栓、308轴座、309滚轴、400双摆机构、401人体外壳、402阻尼块、403转柱、404挂轮、405海绵板、500摆臂、501活动臂、502滑块、503限位块、504内嵌块、505压缩弹簧、506滑槽、507手柄、508滑套、509滑轮、600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槽钢(200),两个所述支撑槽钢(200)相对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器(300),所述两个支撑槽钢(200)顶部固定连接有双摆机构(400),所述双摆机构(400)左右两侧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摆臂(500),所述双摆机构(400)通过钢丝绳(600)与所述配重器(300)顶部活动连接;/n所述配重器(300)包括两个U形限位板(301),所述U形限位板(301)内堆叠放置有多个配重块(302),所述配重块(302)正面开设有限位槽(303),所述配重器(300)还包括有竖向插杆(304),所述竖向插杆(304)的底端贯穿多个所述配重块(302),所述限位槽(303)内穿插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插杆(304)的一侧开设的圆孔插接,所述竖向插杆(30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扣(305),所述固定卡扣(305)通过两个螺栓(307)与活动卡扣(30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305)和所述活动卡扣(306)与所述钢丝绳(600)的底端固定连接;/n所述双摆机构(400)包括人体外壳(401),所述人体外壳(401)内壁前后两侧上侧对应活动连接有转柱(403),所述转柱(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挂轮(404),所述挂轮(404)内壁与所述钢丝绳(600)的顶端固定连接;/n所述摆臂(500)包括活动臂(501),所述活动臂(501)内套接有滑块(502),所述滑块(50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压缩弹簧(505)与限位块(503)活动连接,所述限位块(503)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臂(501)内壁的一侧,所述活动臂(501)正面开设有滑槽(506),所述滑槽(506)穿插有手柄(507),所述手柄(50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502)的正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科双摆牵引装置,包括底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槽钢(200),两个所述支撑槽钢(200)相对一侧设置有两个配重器(300),所述两个支撑槽钢(200)顶部固定连接有双摆机构(400),所述双摆机构(400)左右两侧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摆臂(500),所述双摆机构(400)通过钢丝绳(600)与所述配重器(300)顶部活动连接;
所述配重器(300)包括两个U形限位板(301),所述U形限位板(301)内堆叠放置有多个配重块(302),所述配重块(302)正面开设有限位槽(303),所述配重器(300)还包括有竖向插杆(304),所述竖向插杆(304)的底端贯穿多个所述配重块(302),所述限位槽(303)内穿插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竖向插杆(304)的一侧开设的圆孔插接,所述竖向插杆(30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扣(305),所述固定卡扣(305)通过两个螺栓(307)与活动卡扣(30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305)和所述活动卡扣(306)与所述钢丝绳(600)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双摆机构(400)包括人体外壳(401),所述人体外壳(401)内壁前后两侧上侧对应活动连接有转柱(403),所述转柱(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挂轮(404),所述挂轮(404)内壁与所述钢丝绳(600)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摆臂(500)包括活动臂(501),所述活动臂(501)内套接有滑块(502),所述滑块(50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压缩弹簧(505)与限位块(503)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胡俏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亚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