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红玉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18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所述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包括横杆;固定柱;转轴;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包括伸缩外筒、伸缩内筒、拉绳、滑轮、把手和弹簧,所述伸缩外筒的侧壁焊接于所述横杆的侧壁,所述伸缩内筒卡合于所述伸缩外筒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底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外筒的内部底面,所述弹簧的顶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内筒的内部顶面,所述滑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内筒的顶面,且所述拉绳通过所述滑轮的顶面,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横杆之间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具有能够不用起身就可以锻炼上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内科病人常常都是身体和四肢不太灵便,或者常年卧床的人,在患病期间由于长期没有运动,身体各部分肌肉会出现萎缩现象,身体机能也越来越差,因此对病人的身体锻炼和机能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帮助内科病人锻炼肢体的医疗辅助用品。但是大多数锻炼肢体的医疗辅助用品都需要患者坐着或者站立才能使用,这样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也很危险,对于下半身不太灵便或者瘫痪的病人就无法起身锻炼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用起身就能锻炼上肢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包括:横杆;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焊接于所述横杆的顶端;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内部;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与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训练机构包括伸缩外筒、伸缩内筒、拉绳、滑轮、把手和弹簧,所述伸缩外筒的侧壁焊接于所述横杆的侧壁,所述伸缩内筒卡合于所述伸缩外筒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底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外筒的内部底面,所述弹簧的顶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内筒的内部顶面,所述滑轮与所述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内筒的顶面,且所述拉绳通过所述滑轮的顶面,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横杆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柱、固定槽、固定螺丝,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横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槽焊接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所述固定螺丝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和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杆呈U型结构,且所述横杆的两个底端直径等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径。优选的,所述把手呈方形环状结构,且所述把手握持的地方表面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伸缩外筒的内径等于所述伸缩内筒的外径,且所述伸缩外筒的高度大于所述伸缩内筒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弹簧伸缩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伸缩内筒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呈圆柱体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病床护栏上之后,患者双手拉住所述把手并缓缓用力拉动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下移带动所述拉绳移动,通过摩擦力所述拉绳带动所述滑轮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拉绳的底端拉动所述伸缩内筒在所述伸缩外筒的内壁向上滑动,所述伸缩内筒滑动带动所述弹簧伸长,依靠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给所述拉绳的拉动一些阻力,从而实现锻炼患者上身肌肉的目的;当患者不用力时,所述弹簧复位,带动所述伸缩内筒在所述伸缩外筒的内壁向下滑动,拉动所述拉绳回缩,所述拉绳带动所述滑轮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拉绳拉回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复位,不同的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制训练量,通过反复拉动所述把手,可达到锻炼上身肌肉的效果,本技术锻炼方式简单有效,而且躺在病床上就可以锻炼身体,大大降低了康复训练的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训练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柱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横杆,2、固定柱,3、转轴,4、训练机构,41、伸缩外筒,42、伸缩内筒,43、拉绳,44、滑轮,45、把手,46、弹簧,5、固定机构,51、支撑柱,52、固定槽,53、固定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训练机构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柱的截面示意图。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包括:横杆1;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顶端;转轴3,所述转轴3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柱2的顶端内部;训练机构4,所述训练机构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训练机构4包括伸缩外筒41、伸缩内筒42、拉绳43、滑轮44、把手45和弹簧46,所述伸缩外筒41的侧壁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侧壁,所述伸缩内筒42卡合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所述弹簧46的底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底面,所述弹簧46的顶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内部顶面,所述滑轮4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拉绳4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顶面,且所述拉绳43通过所述滑轮44的顶面,所述把手45安装于所述拉绳43的另一端;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与所述横杆1之间滑动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支撑柱51、固定槽52、固定螺丝53,所述支撑柱51与所述横杆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槽52焊接于所述支撑柱51的底端,所述固定螺丝53与所述支撑柱51的侧壁和所述固定槽52的侧壁之间螺纹连接,为了本技术能够牢固可靠的固定在病床上,病人在锻炼身体的时候不会晃动或者倾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横杆1呈U型结构,为了所述横杆1可以横在患者的上方,方便患者在不起身的情况下能够锻炼上肢;且所述横杆1的两个底端直径等于所述支撑柱51的内径,为了所述横杆可以上下移动,调整高度,以便适应不同的病人使用,且不会出现所述横杆1晃动的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把手45呈方形环状结构,且所述把手45握持的地方表面为橡胶材质,为了患者在锻炼上肢时不会磨手,起到对患者保护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径等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外径,且所述伸缩外筒41的高度大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高度,为了所述伸缩内筒42在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壁滑动时不会晃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46伸缩的最大长度小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高度,为了所述弹簧46在伸到最长时,所述伸缩内筒42不会滑出所述伸缩外筒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槽52的内侧壁呈弧形结构,为了所述固定槽固定在病床护栏上时,可以与栏杆贴合的更紧密,固定更牢固,使本技术不会晃动。本技术提供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先把本技术放置在患者胸口上方,然后把所述固定槽52卡合进病床护栏,转动所述固定螺丝53至抵触病床护栏,使所述固定槽52牢牢固定在病床护栏上,可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所述横杆1与人的距离,上下拉动所述横杆1,使所述横杆1在所述支撑柱51的内壁滑动,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转动所述固定螺丝53,使所述固定螺丝53抵触所述横杆1,检查所述横杆1是否还能牢固,如果晃动,继续调整所述固定螺丝53直至所述横杆1牢固为止,之后患者便可锻炼身体了,患者双手拉住所述把手45并缓缓用力拉动所述把手45,所述把手45下移带动所述拉绳43移动,通过摩擦力所述拉绳43带动所述滑轮44绕所述转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横杆(1);/n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顶端;/n转轴(3),所述转轴(3)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柱(2)的顶端内部;/n训练机构(4),所述训练机构(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训练机构(4)包括伸缩外筒(41)、伸缩内筒(42)、拉绳(43)、滑轮(44)、把手(45)和弹簧(46),所述伸缩外筒(41)的侧壁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侧壁,所述伸缩内筒(42)卡合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所述弹簧(46)的底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底面,所述弹簧(46)的顶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内部顶面,所述滑轮(4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拉绳(4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顶面,且所述拉绳(43)通过所述滑轮(44)的顶面,所述把手(45)安装于所述拉绳(43)的另一端;/n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与所述横杆(1)之间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杆(1);
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顶端;
转轴(3),所述转轴(3)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柱(2)的顶端内部;
训练机构(4),所述训练机构(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训练机构(4)包括伸缩外筒(41)、伸缩内筒(42)、拉绳(43)、滑轮(44)、把手(45)和弹簧(46),所述伸缩外筒(41)的侧壁焊接于所述横杆(1)的侧壁,所述伸缩内筒(42)卡合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所述弹簧(46)的底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外筒(41)的内部底面,所述弹簧(46)的顶端安装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内部顶面,所述滑轮(44)与所述转轴(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拉绳(4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内筒(42)的顶面,且所述拉绳(43)通过所述滑轮(44)的顶面,所述把手(45)安装于所述拉绳(43)的另一端;
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与所述横杆(1)之间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科护理用肢体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支撑柱(51)、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红玉王兰兰程晓巍冯杨
申请(专利权)人:魏红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