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20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板体(1),其能够呈平板状;传感单元(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体(1)上以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采集;中央处理单元(3),其能够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传感单元(2),其中,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基于所述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具有癫痫发作趋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单元(3)能够触发报警单元(20)报警,所述头部支撑部(4)配置为具有呈贯通状的容纳槽体(5),所述容纳槽体(5)中设置有遮挡部(24),其中:所述头部支撑部(4)能够响应于所述报警信息而向患者的面部施加彼此相向的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使得所述遮挡部(24)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眼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护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
技术介绍
癫痫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大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据近期WHO报告,癫痫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经济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分别为5.0‰、6.1‰、7.2‰和11.2‰。估计全球约有5千万癫痫患者。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癫痫的患病率在3.6‰-7.0‰。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躯体遭受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神及社会心理障碍,在智能及人格方面均受到损害。因此,现有技术中已存在诸多针对癫痫患者的护理系统或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105760861A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数据的癫痫发作监控方法及系统,其方法是:用深度传感器获取癫痫患者数据源,通过各关节点合加速度阈值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可能癫痫发作。利用光流法进行关节点轨迹跟踪,然后计算采样点速度实现特征提取,获得可以有效描述患者癫痫发作时四肢剧烈颤动的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识别当前患者是否癫痫发作。如果识别出患者癫痫发作,由扬声器发出报警声音,LED闪烁报警灯光,并通过GSM和4G移动通信自动发送短信或邮件通知家属。系统包括:深度数据采集模块、预分析模块、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报警模块。该专利技术能准确及时地监测出癫痫发作时患者四肢颤动,且不易受光照等环境变化影响,检测速度快,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病床在使用时,其无法对正处于癫痫发作的患者进行转移,同时例如是救护车等上门提供转运服务时,整个转运过程无法避免外界光照对患者的刺激影响。容易在转运过程中造成癫痫发作的加重。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旨在提供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辅助监护装置。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因之一为光照刺激,在癫痫护理时,应尽量的降低患者受外界光照的刺激影响。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病床在使用时,其无法对正处于癫痫发作的患者进行转移,同时例如是救护车等上门提供转运服务时,整个转运过程无法避免外界光照对患者的刺激影响。容易在转运过程中造成癫痫发作的加重。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至少包括:支撑板体,其能够呈平板状,使得患者能够被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体上,其中,支撑板体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支撑的头部支撑部;传感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体上以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采集;中央处理单元,其能够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传感单元,其中,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具有癫痫发作趋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单元能够触发报警单元报警,所述头部支撑部配置为具有呈贯通状的容纳槽体,使得患者在接收到由所述报警单元发出的报警信息的情况下,患者的头部能够按照面部朝下的方式放置于所述头部支撑部上,所述容纳槽体中设置有遮挡部,其中:所述头部支撑部能够响应于所述报警信息而向患者的面部施加彼此相向的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使得在患者的嘴部基于所述第一作用力和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共同作用而由闭合状态转变为张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部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眼部。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患者在接收到报警单元的报警信号后能够提前进行趴卧,此时面部朝下,能够降低外界光照对其的刺激影响。配合第一遮挡体和第二遮挡体的作用,外界光照对患者眼部的刺激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二者,癫痫发作时,患者的嘴部会产生痉挛,通常需要防止患者咬伤自己。常采用的措施为:通过开口器将患者的嘴部强行撬开,并在其口内置入例如是压舌板的装置。在通过开口器等机械结构对患者的嘴部进行撬开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处于痉挛抖动状态,医护人员不便固定开口器的位置,进而容易出现开口器对患者嘴部造成例如是划伤等伤害。本申请的头部支撑部通过施加挤压力的方式将患者的嘴部挤压张开,该过程不会出现嘴部的机械式伤害。三者,压舌板等防止咬伤等装置置入患者的口中后,会存在一定的不适感以及存在阻挡口部分泌物排出的风险。本申请的头部支撑部会对患者的面部持续施加作用力,进而能够使得患者的嘴部保持张开的状态,并且能够避免口中塞入压舌板而导致的阻挡口部分泌物排出的问题。癫痫发作时,患者的头部会剧烈振动,进而可能出现头部与头部支撑部发生磕碰而形成碰伤的风险。因此,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头部支撑部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柔性囊,头部支撑部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囊,所述遮挡部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囊之上的第一遮挡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囊之上的第二遮挡体,其中:在所述第一柔性囊充气膨胀以对患者的面部施加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挡体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第一眼部,或者,在所述第二柔性囊充气膨胀以对患者的面部施加所述第二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遮挡体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第二眼部。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本申请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柔性囊和第二柔性囊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简单固定,该固定并非是强制固定,该固定仅保证患者的头部始终处于面部朝下的最佳状态。由于头部支撑部处于铰接状态,其能够绕其铰接点转动,进而不会对限制头部的转动,从而不会对患者的颈部肌肉或骨骼造成损伤。二者,第一柔性囊和第二柔性囊具有柔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进而防止头部碰伤。在癫痫发作时,患者常会伴随呼吸不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供氧以避免其呼吸减弱。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头部支撑部能够按照铰接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板体的第一端部上,使得患者在癫痫发作时,所述头部支撑部能够以其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摆动,所述第一柔性囊和所述第二柔性囊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使得在所述第一柔性囊充气膨胀以使得其内部压强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柔性囊的排气孔能够开启,或者在所述第二柔性囊充气膨胀以使得其内部压强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第二柔性囊的排气孔能够开启,其中:在患者癫痫发作以使得头部支撑部摆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柔性囊和所述第二柔性囊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面部以对患者头部的转动进行约束限制,使得患者面部能够保持朝下的姿态。通过上述方式,第一柔性囊和第二柔性囊能够保持患者嘴部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口中的分泌物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排除,可以降低呼吸不畅的风险,同时通过排气孔促进空气流通或者通过排气孔可以将氧气提供至患者的口鼻部,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吸氧程度。在癫痫发作时,患者的身体处于剧烈震动状态,其容易导致患者的颈椎由于过度弯曲而产生骨折,需要对上述风险进行克服。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头部支撑部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并且头部支撑部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至少包括:/n支撑板体(1),其能够呈平板状;/n传感单元(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体(1)上以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采集;/n中央处理单元(3),其能够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传感单元(2),其中,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基于所述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具有癫痫发作趋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单元(3)能够触发报警单元(20)报警,/n其特征在于,/n所述头部支撑部(4)配置为具有呈贯通状的容纳槽体(5),所述容纳槽体(5)中设置有遮挡部(24),其中:/n所述头部支撑部(4)能够响应于所述报警信息而向患者的面部施加彼此相向的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使得所述遮挡部(24)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眼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至少包括:
支撑板体(1),其能够呈平板状;
传感单元(2),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体(1)上以对患者的生理数据进行采集;
中央处理单元(3),其能够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传感单元(2),其中,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基于所述生理数据确定患者具有癫痫发作趋势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单元(3)能够触发报警单元(20)报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支撑部(4)配置为具有呈贯通状的容纳槽体(5),所述容纳槽体(5)中设置有遮挡部(24),其中:
所述头部支撑部(4)能够响应于所述报警信息而向患者的面部施加彼此相向的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使得所述遮挡部(24)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撑部(4)的第一侧(4a)设置有第一柔性囊(6),头部支撑部(4)的与所述第一侧(4a)相对的第二侧(4b)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囊(7),所述遮挡部(24)至少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囊(6)之上的第一遮挡体(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囊(7)之上的第二遮挡体(22),其中:
在所述第一柔性囊(6)充气膨胀以对患者的面部施加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挡体(21)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第一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部(4)能够按照铰接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板体(1)的第一端部(1a)上,所述第一柔性囊(6)和所述第二柔性囊(7)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16),使得在所述第一柔性囊(6)充气膨胀以使得其内部压强大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第一柔性囊(6)的排气孔(16)能够开启,其中:
在患者癫痫发作以使得头部支撑部(4)摆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柔性囊(6)和所述第二柔性囊(7)能够抵靠接触至患者的面部以对患者头部的转动进行约束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撑部(4)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18),并且头部支撑部(4)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19),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8)和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9)均能够连接至所述支撑板体(1),其中:
在患者癫痫发作以对头部支撑部(4)施加外力,并使得头部支撑部(4)沿第一方向摆动的情况下,第一压缩弹簧(18)能够被压缩,并且第二压缩弹簧(19)能够被拉伸;
在所述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头部支撑部(4)能够基于所述第一压缩弹簧(18)和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9)各自的弹性力而恢复至其初始位置。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辅助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上设置有与人体胸腔相对应的容纳腔(14),所述容纳腔(14)中设置有第三柔性囊(15),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确定患者处于癫痫发作状态的情况下,第三柔性囊(15)能够在设定时间周期内,按照排气的方式减小其体积,其中:
所述支撑板体(1)上设置有能够通信地耦合至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的气泵(17),使得在所述中央处理单元(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吴静妮朱婵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