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08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包括幼苗养护机构,幼苗养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养护座和第二养护座,第一养护座的两端均匀安装有四组插杆,相邻两组插杆呈上下分布,第二养护座的两端开设有四组配合插杆使用的插槽,第一养护座顶部开设有环形养料槽,环形养料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四组入料口且表面活动设置有防尘环,防尘环的两端与环形养料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中部固定有卡板,卡板放置在环形养料槽的侧棱上,入料口的下方连通有导流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幼苗栽种前与幼苗一同放置在土坑中,便于安装,并且采用拼装式的安装结构,在使用完毕后便于进行拆卸,能够大大提高幼苗对于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
,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园林内部会被种植大量的植物,每年种植季节一些园林内部会栽种一些植物幼苗。然而,现有的植物幼苗在种植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对于植物幼苗在刚种植前期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浇水和补充营养液,以保证幼苗快速生长,然而现有的浇灌方式较为简单,很大一部分水分和营养液会被幼苗外围的土壤吸收,容易导致幼苗发育不良。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包括幼苗养护机构,所述幼苗养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养护座和第二养护座,所述第一养护座的两端均匀安装有四组插杆,相邻两组插杆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二养护座的两端开设有四组配合插杆使用的插槽,所述第一养护座顶部开设有环形养料槽,所述环形养料槽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四组入料口且表面活动设置有防尘环,所述防尘环的两端与环形养料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中部固定有卡板,所述卡板放置在环形养料槽的侧棱上,所述入料口的下方连通有导流腔道,所述导流腔道呈倾斜状开设于第一养护座的内部且末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二养护座与第一养护座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养料槽的两端呈密封结构且侧壁刻有深度刻度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养护座与第二养护座的连接处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开口处形成有入口且底部形成有出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容纳槽的上端至下端呈减缩状结构,所述容纳槽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入料口的开口低于环形养料槽的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幼苗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营养进行汲取的辅助养护机构,可以在幼苗栽种前与幼苗一同放置在土坑中,便于安装,并且采用拼装式的安装结构,在使用完毕后便于进行拆卸,可以进行反复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幼苗对于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拼装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环形养料槽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养护座剖面图。图中:1-第一养护座,2-第二养护座,3-插杆,4-插槽,5-环形养料槽,6-入料口,7-防尘环,8-卡板,9-导流腔道,10-出料口,11-深度刻度线,12-容纳槽,13-入口,14-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包括幼苗养护机构,幼苗养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养护座1和第二养护座2,第一养护座1的两端均匀安装有四组插杆3,相邻两组插杆3呈上下分布,第二养护座2的两端开设有四组配合插杆3使用的插槽4,第一养护座1顶部开设有环形养料槽5,环形养料槽5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四组入料口6且表面活动设置有防尘环7,防尘环7的两端与环形养料槽5的内壁活动连接且中部固定有卡板8,卡板8放置在环形养料槽5的侧棱上,入料口6的下方连通有导流腔道9,导流腔道9呈倾斜状开设于第一养护座1的内部且末端设置有出料口10,第二养护座2与第一养护座1结构相同。附注:幼苗养护机构采用塑料材料,幼苗养护机构的规格和长度多样可以根据幼苗规格进行选用。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和图4所示:环形养料槽5的两端呈密封结构且侧壁刻有深度刻度线11,这样的设计方式放置水分和营养液外流。进一步改进地,如图4所示:第一养护座1与第二养护座2的连接处形成有容纳槽12,容纳槽12的上端开口处形成有入口13且底部形成有出口14,通过第一养护座1与第二养护座2的拼接可以将幼苗拼接在容纳槽12内便于安装和养护。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和图4所示:容纳槽12的上端至下端呈减缩状结构,容纳槽12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水分和营养液向幼苗的根部流出,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具体地,入料口6的开口低于环形养料槽5的内壁,这样的设计方式方便水和营养液向入料口6处流动。在使用时:本技术在对幼苗种植前,将第一养护座1和第二养护座2通过插杆3与插槽4的对应拼接将第一养护座1和第二养护座2固定在幼苗的外围,然后与幼苗一同放入坑中并将泥土覆盖在幼苗养护机构的外侧以及容纳槽12内,并使得出口14位置位于幼苗的根部,入口13位置保持裸露在外,当需要对幼苗进行养护时,工作人员可以将防尘环7翻开并向环形养料槽5内注入水分和养料,水分和养料通过入料口6进入到导流腔道9内,并通过导流腔道9末端的出料口10渗出,从而达到对幼苗提供养分和水分的目的,当幼苗成长到15天-30天时,具体成长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工作人员可以将幼苗养护机构冲土中抽出并分离,方便进行拆卸再使用。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园林
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幼苗养护机构,所述幼苗养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养护座(1)和第二养护座(2),所述第一养护座(1)的两端均匀安装有四组插杆(3),相邻两组插杆(3)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二养护座(2)的两端开设有四组配合插杆(3)使用的插槽(4),所述第一养护座(1)顶部开设有环形养料槽(5),所述环形养料槽(5)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四组入料口(6)且表面活动设置有防尘环(7),所述防尘环(7)的两端与环形养料槽(5)的内壁活动连接且中部固定有卡板(8),所述卡板(8)放置在环形养料槽(5)的侧棱上,所述入料口(6)的下方连通有导流腔道(9),所述导流腔道(9)呈倾斜状开设于第一养护座(1)的内部且末端设置有出料口(10),所述第二养护座(2)与第一养护座(1)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幼苗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幼苗养护机构,所述幼苗养护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养护座(1)和第二养护座(2),所述第一养护座(1)的两端均匀安装有四组插杆(3),相邻两组插杆(3)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二养护座(2)的两端开设有四组配合插杆(3)使用的插槽(4),所述第一养护座(1)顶部开设有环形养料槽(5),所述环形养料槽(5)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四组入料口(6)且表面活动设置有防尘环(7),所述防尘环(7)的两端与环形养料槽(5)的内壁活动连接且中部固定有卡板(8),所述卡板(8)放置在环形养料槽(5)的侧棱上,所述入料口(6)的下方连通有导流腔道(9),所述导流腔道(9)呈倾斜状开设于第一养护座(1)的内部且末端设置有出料口(10),所述第二养护座(2)与第一养护座(1)结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景界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