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01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绿地绿化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提供作为灌溉之用的水源供应管线,并通过压力装置使所述水源具备流通的动力;管网装置,均匀布设在绿化区域内并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以将所述供水管路的来水分布在绿化区域内;地埋旋转喷头,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将所述管网装置内的水进行喷洒;快速取水器,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用于随时取水;电子气象站,设置在所述绿化区域内以收集所述绿化区域内的气象参数;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压力装置、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和所述电子气象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绿化灌溉给水装置能够根据植物品种、类型和天气来判断所需水量,进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地绿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大部分的园林设计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对园林的给排水设施很少考虑在内,水喉和胶管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管理方式,效率较低,也容易使花草树木受损,洒水车造价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噪音污染,效果也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园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绿地灌溉都实现了自动化和管道化,同时还配有专业设备来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许多信息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为技术人员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所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便利、高效的园林灌溉方式已是中国园林设计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园林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进行园林灌溉设计时也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没有根据中国植物品种、类型和天气来判断所需水量,不仅不利于实现灌溉的自动化,而且对实现科学管理和定量管理也没有保障;第二,供水水量、管径管材、管网布置和水头损失等没经过仔细测量和科学计算,如果管径设置的太大,则容易造成管材和水头的浪费,如果管径设置的太小,则容易造成供水水量不足,影响某些系统功能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以中小城市为例,在进行城市给水设计时,主要依靠以前的经验,不管多少公里,坚持一种管径,严重影响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没有选择科学的浇灌方式,中国现今主要实行漫灌和喷灌两种方式,漫灌效率不高,浪费水资源,喷灌费用高,喷洒不均,无量化标准。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586999.7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高效率高自动化园林绿化灌溉系统,包括喷灌装置,所述喷灌装置包括若干喷头、连通喷头的供水管以及设置在供水管上的控制阀,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以及用于驱使升降平台竖直升降的第一动力机构,在草坪土层竖直开设呈上开口结构的安装槽,所述升降平台竖直滑移连接于安装槽,所述喷头设置在升降平台的上台面,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连接在升降平台下台面,且驱使升降平台推送喷头伸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为透水底面,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耦接有本地控制器,所述本地控制器还耦接于控制阀。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效率高自动化园林绿化灌溉系统,而上述现有技术即存在如上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所述绿化灌溉给水装置能够根据植物品种、类型和天气来判断所需水量,进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提供作为灌溉之用的水源供应管线,并通过压力装置使所述水源具备流通的动力;管网装置,均匀布设在绿化区域内并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以将所述供水管路的来水分布在绿化区域内;地埋旋转喷头,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将所述管网装置内的水进行喷洒;快速取水器,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用于随时取水;电子气象站,设置在所述绿化区域内,以收集所述绿化区域内的气象参数;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压力装置、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和所述电子气象站。进一步地,所述管网装置采用“米”字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由八根管网支管构成,所述管网支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的出水处位于所述绿化区域的高点处,所述管网支管的尾端抵近所述绿化区域的边缘,所述地埋旋转喷头连通在所述管网支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管网装置采用拓扑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路连通的一级管路、与所述一级管路连通的二级管路和与所述二级管路连通的三极管路,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安装在所述一级管路、所述二级管路和所述三极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管网装置采用等高线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路连通的串通管路和分别与所述串通管路连通的第一闭环管路、第二闭环管路和第三闭环管路,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安装在所述第一闭环管路、所述第二闭环管路和所述第三闭环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管网装置采用等高线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路连通的第四闭环管路,所述第四闭环管路连通于第五闭环管路,所述第五闭环管路连通于第六闭环管路,所述第五闭环管路设在所述第四闭环管路的外侧,所述第六闭环管路设在所述第五闭环管路的外侧,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安装在所述第四闭环管路、所述第五闭环管路和所述第六闭环管路上。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路和所述管网装置上均安装有排气阀、限压阀和泄水阀,所述排气阀、所述限压阀和所述泄水阀均连通于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气象站内设有向所述控制装置传送信息的温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二级管路,所述二级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三极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闭环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闭环管路,所述第二闭环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三闭环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通过供水管路、压力装置、管网装置、地埋旋转喷头和电子气象站配合设置,实现了根据植物品种、类型和天气来判断所需水量进行控制;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通过管网装置的设置,使所述绿化灌溉给水装置适合于不同的绿化区域形状。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通过电子气象站的设置,对绿化区域的需水相关参数进行采集,使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对喷水量有一个预估,以此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绿化灌溉给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管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管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管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管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说明如下:1-供水管路、2-压力装置、3-管网装置、31-管网支管、311-一级管路、312-二级管路、313-三极管路、321-串通管路、322-第一闭环管路、323-第二闭环管路、324-第三闭环管路、331-第四闭环管路、332-第五闭环管路、333-第六闭环管路、4-绿化区域、5-地埋旋转喷头、6-快速取水器、7-电子气象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1提供作为灌溉之用的水源供应管线,并通过压力装置2使所述水源具备流通的动力;管网装置3均匀布设在绿化区域4内并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1,以将所述供水管路1的来水分布在绿化区域4内;地埋旋转喷头5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3,以将所述管网装置3内的水进行喷洒,以进行灌溉作业;快速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水管路,提供作为灌溉之用的水源供应管线,并通过压力装置使所述水源具备流通的动力;/n管网装置,均匀布设在绿化区域内并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以将所述供水管路的来水分布在绿化区域内;/n地埋旋转喷头,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将所述管网装置内的水进行喷洒;/n快速取水器,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用于随时取水;/n电子气象站,设置在所述绿化区域内,以收集所述绿化区域内的气象参数;/n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压力装置、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和所述电子气象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管路,提供作为灌溉之用的水源供应管线,并通过压力装置使所述水源具备流通的动力;
管网装置,均匀布设在绿化区域内并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以将所述供水管路的来水分布在绿化区域内;
地埋旋转喷头,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将所述管网装置内的水进行喷洒;
快速取水器,连通于所述管网装置,以用于随时取水;
电子气象站,设置在所述绿化区域内,以收集所述绿化区域内的气象参数;
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压力装置、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和所述电子气象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装置采用“米”字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由八根管网支管构成,所述管网支管的首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的出水处位于所述绿化区域的高点处,所述管网支管的尾端抵近所述绿化区域的边缘,所述地埋旋转喷头连通在所述管网支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装置采用拓扑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包括与所述供水管路连通的一级管路、与所述一级管路连通的二级管路和与所述二级管路连通的三极管路,所述地埋旋转喷头安装在所述一级管路、所述二级管路和所述三极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灌溉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装置采用等高线型的布设方式布设在所述绿化区域内,所述管网装置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举韩宁宁李立新李瑞祥李明申佳丽张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