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惠军专利>正文

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93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具有耳机外壳及嵌设在耳机外壳内部的喇叭单元,所述耳机外壳的外轮廓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耳机;喇叭单元安装在耳机外壳内具有安装定位的第一方向,喇叭单元前端的振膜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耳机外壳的一侧设有出音嘴,出音嘴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大小为5~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机外壳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佩戴,无硅胶套,佩戴舒适、不胀耳朵;且设计喇叭单元的位置与出音嘴的角度,突破更宽广的音域,并配合全入耳式佩戴,改善重低音的听感,提升耳机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耳塞式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其体形小巧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此外,无论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现有的耳机按照佩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耳塞式及头戴式,目前常见的耳塞式耳机均有外凸的出音嘴,并在出音嘴上套设硅胶套,使用时硅胶套入耳存在膨胀耳朵,存在不舒服感,且听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佩戴舒适,改善听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具有耳机外壳及嵌设在耳机外壳内部的喇叭单元,所述耳机外壳的外轮廓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耳机;喇叭单元安装在耳机外壳内具有安装定位的第一方向,喇叭单元前端的振膜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耳机外壳的一侧设有出音嘴,出音嘴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大小为5~15°。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喇叭单元前端的振膜与耳机外壳之间的空间形成耳机前声腔,该耳机前声腔面向振膜的侧面是倒弧面,该倒弧面的末端衔接出音嘴,出音嘴设有多个音孔。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耳机外壳由前壳和后壳组合构成,出音嘴设置在前壳上,后壳与喇叭单元的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耳机后声腔,后壳上设有连通耳机后声腔的进出气孔。本技术的耳机外壳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佩戴,无硅胶套,佩戴舒适、不胀耳朵;且设计喇叭单元的位置与出音嘴的角度,突破更宽广的音域,并配合全入耳式佩戴,改善重低音的听感,提升耳机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阅图1、2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耳机,具有耳机外壳1及嵌设在耳机外壳1内部的喇叭单元2,喇叭单元2和常规的扬声器单体相同,该喇叭单元2同样包括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音圈和振膜,音圈接收到外部的电流信号后,会在电磁场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带动振膜振动,向外界辐射声波。所述耳机外壳1的外轮廓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耳机,不仅佩戴舒适,且有效营造音场,无需硅胶套,也避免了硅胶套胀耳朵,减少佩戴耳机的疲劳及不适,提升耳机使用。喇叭单元2安装在耳机外壳1内具有安装定位的第一方向,喇叭单元2前端的振膜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耳机外壳1的一侧设有出音嘴11,出音嘴11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大小为5~15°,优先出音嘴11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大小为10°。通过设计喇叭单元的位置与出音嘴的角度,突破更宽广的音域,并配合全入耳式佩戴,改善重低音的听感,提升耳机的使用效果。使用时,将耳机外壳1塞入使用者的耳道100,出音嘴11顺着耳道100方向朝里,发出的声音直入耳朵,具有宽广的音域,减少音衰,配合全入耳式佩戴,改善重低音的听感。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是,所述喇叭单元2前端的振膜与耳机外壳1之间的空间形成耳机前声腔,该耳机前声腔面向振膜的侧面是倒弧面12,该倒弧面12的末端衔接出音嘴11,出音嘴11设有多个音孔111。倒弧面12强化了声音反射及导向,使得耳机声音低频会变得更有弹性、干净有力,人声结像位置更靠前。出音嘴11设有多个音孔111,会使得耳机声音高频会变得更亮,低频变适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外壳1由前壳13和后壳14组合构成,出音嘴11设置在前壳13上,出音嘴11上的音孔111大小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的出音嘴11为椭圆状,音孔111有序间隔分布,获得较佳出音效果,提升耳道输入声音。后壳14与喇叭单元2的振膜之间的空间形成耳机后声腔,后壳14上设有连通耳机后声腔的进出气孔15,进出气孔15的位置满足外露,实现进出气孔15调节气压,保护喇叭单元2的振膜,同时增加振膜的振动效果。结构简单,方便制作,本实施例的耳机外壳1的外形呈蜗牛状,小巧、佩戴舒适。本技术的耳机外壳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佩戴,无硅胶套,佩戴舒适、不胀耳朵;且设计喇叭单元的位置与出音嘴的角度,突破更宽广的音域,并配合全入耳式佩戴,改善重低音的听感,提升耳机的使用效果。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具有耳机外壳(1)及嵌设在耳机外壳(1)内部的喇叭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1)的外轮廓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耳机;喇叭单元(2)安装在耳机外壳(1)内具有安装定位的第一方向,喇叭单元(2)前端的振膜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耳机外壳(1)的一侧设有出音嘴(11),出音嘴(11)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大小为5~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具有耳机外壳(1)及嵌设在耳机外壳(1)内部的喇叭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1)的外轮廓匹配耳道外径,达到全入耳式耳机;喇叭单元(2)安装在耳机外壳(1)内具有安装定位的第一方向,喇叭单元(2)前端的振膜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耳机外壳(1)的一侧设有出音嘴(11),出音嘴(11)的出音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大小为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单元(2)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惠军
申请(专利权)人:蔡惠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