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79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3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壳体组件,其具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部分由金属导体制成;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上壳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的腔室;和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置在下壳体中,其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作为智能手表的BT/WiFi天线或WLAN天线;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形成智能手表的GPS天线。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智能手表中,利用上壳体的金属导体作为无线通信时的天线结构,克服了金属机壳对智能手表性能的影响,天线辐射性能稳定。同时为智能手表的外观设计提供更多设计空间,扩展外壳材料的选择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
本技术属于可穿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扩展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用户希望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通信,并与多种多样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庭网络,服务器、云平台以及其它可穿戴设备连接,随时随地地获取时间、环境参数、生理参数,接收邮件消息,拨打电话。这也为可穿戴设备的天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坚固耐用和外观设计的需求,部分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倾向于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壳体。而金属材料会屏蔽无线通信信号,导致通信信号中断或者不稳定,也会缩短无线通信的通信距离。在一些智能手表中,采用将天线馈电点设计在壳体外部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种解决方式需要破坏壳体的完整性,降低智能手表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满足智能手表多种无线通信功能的天线设计需求,同时不降低金属壳体的智能手表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设计并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手表,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上壳体,上壳体的部分由金属导体制成;和下壳体,下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上壳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的腔室;和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置在下壳体中;其中,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作为智能手表的BT/WiFi天线或WLAN天线;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形成智能手表的GPS天线。为灵活调节天线性能,第一连接件为第一柱形弹针,第一柱形弹针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弹性接触形成第一接触点。考虑到柔性电路板的特性,第二连接件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另一端向外延伸以与柔性电路板弹性接触并使柔性电路板抵靠在下壳体的内壁上。为满足智能手表多种无线通信功能的要求,还包括: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参考地,另一端连接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形成第一接地点;和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参考地,另一端连接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形成第二接地点;其中,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间隔布设,自第一接触点至第一接地点之间的金属导体形成2.4GHz天线辐射体,自第一接触点至第二接地点之间的金属导体形成5GHz天线辐射体。考虑到装配简单、容易调节和连接稳定的综合需求,第三连接件为第二柱形弹针,第二柱形弹针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参考地,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弹性接触形成第二接地点。在另一个方面,第四连接件为第三柱形弹针,第三柱形弹针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参考地,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弹性接触形成第三接地点。优选的,上壳体包括显示屏和环绕显示屏设置的环形罩壳,环形罩壳由金属导体制成。优选的,环形罩壳的直径为42.3mm,厚度为3.2mm。优选的,下壳体由塑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智能手表中,利用上壳体的金属导体作为无线通信时的天线结构,同时利用柔性电路板作为GPS天线,克服了金属机壳对智能手表性能的影响,天线辐射性能稳定。同时为智能手表的外观设计提供更多设计空间,扩展外壳材料的选择范围。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手表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表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表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表一种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智能手表另一种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至图6示出了本技术所一种实施例所特别设计的智能手表。图中的智能手表10的整体外观采用常见的圆形,这是基于传统手表的设计基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异议的理解,智能手表10的外观还可以采用矩形、圆角矩形或其它的形状,在此不对外观形状进一步限定。智能手表10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分为上壳体20和下壳体14,上壳体20和下壳体14可以装配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沿上壳体20和下壳体14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耳形卡扣实现装配。其中,上壳体20中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导体制成,下壳体14由绝缘材料制成。上壳体20和下壳体14彼此绝缘并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智能手表的主控芯片13的腔室。在一种优选的外观设计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手表10的上壳体20包括显示屏11和环绕显示屏11设置的环形罩壳12,环形罩壳12由金属材料制成。环形罩壳12的直径为42.3mm,厚度为3.2mm,下壳体14由塑料制成。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也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作智能手表上壳体中的其它部分。主控芯片13为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集成有可以实现智能手表10多种功能的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蓝牙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等等,还集成有为智能手表10供电的电池。如图3和图4所示,主控芯片13的天线馈电点17通过第一连接件16连接上壳体20中的金属导体,上壳体20中的金属导体作为智能手表的BT/WiFi天线或WLAN天线,第一连接件16在主控芯片13和上壳体20金属导体之间的信号传导作用。第一连接件16优选具有弹性的连接部件,在装配完成的状态下,上壳体20的金属导体,即环形罩壳12,和主控芯片13之间的信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6稳定传输。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6由第一柱形弹针实现,例如pogopin。第一柱形弹针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13的天线馈电点17,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上壳体20中的金属导体弹性接触形成第一接触点21。采用pogopin作为第一连接件16不但装配简单,还可以通过设计并调节第一接触点21的位置调节天线的曲线,使得天线针对不同的频段具有更好的性能。针对GPS功能,智能手表10中还设置有柔性电路板15。柔性电路板15设置在下壳体14中。柔性电路板15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主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组件,其具有:/n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部分由金属导体制成;和/n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上壳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的腔室;和/n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n其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作为智能手表的BT/WiFi天线或WLAN天线;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形成智能手表的GPS天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其具有: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部分由金属导体制成;和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上壳体共同围成用于容纳智能手表主控芯片的腔室;和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作为智能手表的BT/WiFi天线或WLAN天线;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二连接件连通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形成智能手表的GPS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柱形弹针,所述第一柱形弹针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弹性接触形成第一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天线馈电点,另一端向外延伸以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弹性接触并使所述柔性电路板抵靠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参考地,另一端连接所述上壳体中的金属导体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