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56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中,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本方案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屏幕小,导致用户体验不太好;现有的一个解决方案是采用曲面柔性屏,使得整个表带和屏幕一体都可以显示,但是同时带来了天线的难题:人手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只要天线贴近手腕,天线辐射的能量就容易被人体吸收,导致天线的辐射效率低。具体的,常见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都是紧贴手腕,天线距离手腕也非常近,天线辐射的大部分能量都被人体吸收,导致有效的辐射能量很少,天线辐射效率很低,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可选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穿戴主体之间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穿戴主体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接地;所述柔性附加结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连接;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导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的导电连接方式为电气连接,或者为耦合连接。可选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设有第一天线馈源和第一射频电路,所述第二通信天线通过所述第一天线馈源与所述第一射频电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天线设置于所述穿戴主体的其他端面上;其中,所述其他端面为除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外的端面。可选的,所述穿戴主体设有第二天线馈源和第二射频电路,所述第一通信天线通过所述第二天线馈源与所述第二射频电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和第一通信天线均沿预设方向延伸。可选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穿戴主体之间通过磁吸方式或卡扣方式可拆卸连接。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形成多入多出MIMO天线。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天线为1/4波长单极天线或者3/4波长环形天线;和/或,所述第一通信天线为1/4波长单极天线或者3/4波长环形天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能够实现当可穿戴电子设备卷曲戴在手腕上时(即柔性附加结构与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天线接地,起到延长低频参考地的作用,进而可以屏蔽手腕对天线辐射的吸收,提高天线辐射性能,从而提升通信质量;并且,在柔性附加结构与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二通信天线的天线功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改善用户体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穿戴主体1,所述穿戴主体1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2,所述穿戴主体1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3;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4;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所述穿戴主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5;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4接地;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4处于工作状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穿戴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能够实现当可穿戴电子设备卷曲戴在手腕上时(即柔性附加结构与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第二通信天线接地,起到延长低频参考地的作用,进而可以屏蔽手腕对天线辐射的吸收,提高天线辐射性能,从而提升通信质量;并且,在柔性附加结构与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第二通信天线的天线功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改善用户体验;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差的问题。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所述穿戴主体1之间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柔性附加结构3与所述穿戴主体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这样柔性附加结构还能够作为支架使用,实现支架功能。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穿戴主体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接地;所述柔性附加结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连接;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导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二通信天线起到延长低频参考地的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的导电连接方式为电气连接,或者为耦合连接(即耦合式馈入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附加结构设有第一天线馈源和第一射频电路,所述第二通信天线通过所述第一天线馈源与所述第一射频电路连接。这样能够保证第二通信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n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n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n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n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n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主体,所述穿戴主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柔性显示屏,所述穿戴主体上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柔性附加结构;
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信天线;
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可相贴合;
所述穿戴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信天线;
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接地;
在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天线处于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穿戴主体之间转动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接地;
所述柔性附加结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天线连接;
所述柔性附加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导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