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结构及应用所述封装结构的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77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3:03
一种封装结构,包括容纳部和密封部。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边。所述密封部包括连接第一侧面的第一密封部、连接第二侧面的第二密封部,和连接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所述第三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密封部从所述第一边延伸出,所述第三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所在平面折叠;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所述封装结构有利于小型化,且结构稳定。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封装结构的电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装结构及应用所述封装结构的电芯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及应用所述封装结构的电芯。
技术介绍
当前,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高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的电芯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通常需设置一定宽度的顶封及侧封。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也需随之小型化。然而,电池小型化容易导致电芯封装结构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缩减体积及稳定结构的封装结构。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封装结构的电芯。一种封装结构,包括容纳部和密封部。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边。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密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所述第三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密封部从所述第一边延伸出,所述第三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所在平面折叠。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相反的方向折叠,使得所述封装结构中所述第三密封部折叠的厚度降低,有利于所述封装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所述第三密封部折边破损的概率以及所述封装结构占用的空间。r>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平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平面之间,能够进一步地缩减所述封装结构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部从所述第二表面伸出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能够进一步地缩减所述封装结构占用的空间。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交接处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接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表面层叠设置,能够进一步地缩减所述封装结构占用的空间。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交接处及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交接处。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接于第二边,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边折叠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容纳部的表面。所述第二部分未与所述第三密封部堆叠设置,进而降低了所述封装结构沿所述第一表面所在方向上的厚度。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及如上所述的封装结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封装结构封装所述电极组件。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进一步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且夹设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或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极耳沿所述第一密封部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伸出所述封装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芯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封装结构100容纳部10密封部30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3第一侧面15第二侧面17第一边101第一密封部31第二密封部33第三密封部35第一部分331第二部分333第二边105电芯200第一极耳41第二极耳4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封装结构100包括容纳部10和密封部30。所述容纳部10包括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3、第一侧面15及第二侧面17。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5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3,所述第二侧面17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表面13,且和所述第一侧面15相交于第一边101。所述密封部3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15的第一密封部31、连接于所述第二侧面17的第二密封部3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3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33的第三密封部35。所述第一密封部31朝背离所述第二表面13的方向折叠。所述第三密封部35自所述第一密封部31从所述第一边延伸出,所述第三密封部35朝向所述第二侧面17折叠。所述第二密封部33朝背所述第二表面13折叠。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31层叠于所述第一侧面15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密封部35层叠于所述第二侧面17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部33层叠于所述第二侧面17及/或所述第二表面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密封部30与所述第一侧面15及所述第二侧面17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3所在平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33包括第一部分331和第二部分333,所述第一部分331与所述第二部分333相接于第二边105。所述第一部分331连接所述第二侧面17。所述第二部分333连接所述第一部分331与所述第三密封部35,且所述第二部分333沿所述第二边105折叠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容纳部10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31不超出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平面,所述第二密封部33不超出所述第二表面13所在平面,所述第三密封部35不超出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3所在平面。即所述密封部30不超出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3所在平面。更优选的,所述密封部3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3所在平面之间。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31层叠于所述第一侧面15,所述第二密封部33层叠于所述第二侧面17,所述第三密封部35层叠于所述第二侧面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31可从所述第一表面11伸出,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装结构,包括容纳部和密封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边;/n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密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n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n所述第三密封部延伸自所述第一密封部,并从所述第一边超出,所述第三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所在平面折叠;/n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装结构,包括容纳部和密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于第一边;
所述密封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密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朝向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折叠;
所述第三密封部延伸自所述第一密封部,并从所述第一边超出,所述第三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侧面所在平面折叠;
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平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在平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从所述第二表面伸出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陈治黄小钊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