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64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5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凹槽;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容纳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连接装置并未分隔第一本体的表面或第二本体的表面,使电子设备更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一般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连接装置,第一本体通过连接装置与第二本体连接。然而,连接装置一般将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第一表面或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分割,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第二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凹槽;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容纳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模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的第四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满足共面条件,所述第二本体的第六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满足共面条件;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背对;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背对;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背对。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满足共面条件。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模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背对侧,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侧,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显露;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满足共面条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错开;或,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满足共面条件。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180度。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转动组件,固定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容纳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容纳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容纳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还具有:第一豁口,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纳凹槽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第二豁口,设置于形成所述容纳凹槽的第二侧壁上;所述容纳凹槽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容纳凹槽的第一侧壁相对;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二豁口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固定件和连接装置;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形成有间隙;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容纳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也即,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并未凸出第一本体的表面,也未分隔第一本体的表面,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也即,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并未凸出第二本体的表面,也未分隔第二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连接装置并未分隔第一本体的表面或第二本体的表面,使电子设备更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连接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3、第三表面;104、第四表面;105、第五表面;106、第六表面;107、第七表面;201、第一侧面;202、第二侧面;110、第一本体;120、第二本体;130、固定件;131、容纳凹槽;132、第二豁口;140、转动组件;150、第一连接件;151、第一连接孔;160、第二连接件;161、第二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n第一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n第二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n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凹槽;/n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容纳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
第二本体,具有表面和侧面;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端形成有间隙;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纳凹槽;
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容纳凹槽内,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本体内与所述第一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本体内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
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模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本体的第四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满足共面条件,所述第二本体的第六表面和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满足共面条件;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连接,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七表面背对;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背对;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背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满足共面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
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模式,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壳体的背对侧,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侧,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五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七表面侧,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业欣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