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62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包括螺旋微调结构、激光器、平凸透镜以及镜筒,螺旋微调结构螺纹连接在镜筒内且运动方向为镜筒的长度方向,螺旋微调结构位于镜筒内的端部安装有激光器,平凸透镜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激光器正对平凸透镜的平面,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对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由于设置螺旋微调结构,实现准直过程可微调,对于遥测仪结构件加工精度要求低,非常适合于激光气体遥测装置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可调节半导体激光器光束发散角压缩技术的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激光气体遥测装置中,激光光束穿过气体被背景物体反射,这时为了增加被遥测装置收集的光通量,需要减小光束在背景反射物处的光斑大小,但一般遥测装置中使用的是DFB半导体激光器,而半导体激光器由于边沿发射机制光束发射角很大,不能直接适用于遥测仪,这时需要光束变换来压缩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大小。通常压缩激光光束发射角的方法有望远镜系统准直,二元光学消像散准直器件的准直等,但这些方法大多结构复杂,不利于做出模块安装于便携式遥测装置中。论文文献《夏秀兰,龚正烈.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准直[J].光电子激光,1996(5):283-287》公开了半导体激光器光束的准直技术,对单透镜准直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计算,最终得出只要选择合适的透镜相对孔径以及透镜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相对位置,那么采用该准直方法可以获得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的结论。但是,该准直技术侧重于准直的方法,并没有提供准直的结构且方法复杂,不利于做出模块安装于便携式遥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微调结构、激光器、平凸透镜以及镜筒,所述螺旋微调结构螺纹连接在所述镜筒内且运动方向为所述镜筒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旋微调结构位于所述镜筒内的端部安装有激光器,所述平凸透镜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所述激光器正对所述平凸透镜的平面,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对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微调结构、激光器、平凸透镜以及镜筒,所述螺旋微调结构螺纹连接在所述镜筒内且运动方向为所述镜筒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旋微调结构位于所述镜筒内的端部安装有激光器,所述平凸透镜固定在所述镜筒内,所述激光器正对所述平凸透镜的平面,所述平凸透镜的凸面对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微调结构为侧面设有刻度且正对镜筒的一侧内部设有空腔的杆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微调结构套接有旋转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凸透镜边缘设有台阶,所述镜筒内壁设有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凹槽,所述台阶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激光器的工作温度控制的PCB电路板,所述激光器为DFB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包括若干个引脚,所述PCB电路板和所述激光器的若干个引脚均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若干个引脚与所述PCB电路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U1A、监控电路、配置电路、温度反馈电路,所述激光器包括内置的热敏电阻,所述主控芯片U1A分别与配置电路以及温度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监控电路与配置电路连接,所述配置电路与温度反馈电路连接,温度反馈电路与激光器内置的热敏电阻连接,所述激光器内部还集成了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与所述配置电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准直激光光束发射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2、电容C1、运算放大器A1、运算放大器A2、二极管D1、二极管D2、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阻R1以及比较器U1,所述电阻R3的一端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端,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端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端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运算放大器A1的电源正端以及运算放大器A2的电源正端均接电源V+,运算放大器A1的电源负端和运算放大器A2的电源负端均接电源V-;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1的一端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端接ADC采集模块;比较器U1的反相端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比较器U1的同相端接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宏永张飞栾林曹存智毛赫李云飞李开远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安徽泽众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