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39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包括回灌井、地热尾水管和装置本体,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于回灌井内;装置本体的顶端设有采灌接口,采灌接口与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地热尾水管与装置本体之间活动安装设有防脱阀门,装置本体内设有换热器与地热尾水管连接,装置本体下方设有钻杆,钻杆下方设有水力喷射装置,钻杆上方连接设有防堵塞过滤装置,回灌井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装置本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无线传输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连接,中央处理器与换热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热采灌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回灌过程中避免堵塞,方便回灌的地热采灌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采灌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热采灌
,具体是指一种地热采灌装置。
技术介绍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我国目前开发的地热资源主要属于中低温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水热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方式是依靠抽取地下水将热能带上来供人们利用,地热能可用于发电或直接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有的一些地热采灌装置,在地热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开采不回灌,地热水经过热提取后便作为废水排放,造成浪费,而地热水开采完后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会造成水位降幅增大、水量减小导致地面沉降的问题,另外由于地热采灌装置的密封性较差,容易出现泄漏现象,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还会影响保温隔热的作用,造成提供热能的降低;另外在回灌的过程中会出现矿石颗粒堵塞回灌管道,使得尾水回灌无法继续进行;且现有的尾水回灌装置通常是将尾水直接排放至回灌井,但是随着尾水回灌的量增多以及地底的压力,会使得回灌很难继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安全、回灌过程中避免堵塞,方便回灌的地热采灌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地热采灌装置,包括回灌井、地热尾水管和装置本体,所述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于回灌井内;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设有若干组采灌接口,所述采灌接口与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地热尾水管与装置本体之间活动安装设有防脱阀门,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换热器与地热尾水管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下方设有钻杆,所述钻杆下方设有水力喷射装置,水力喷射装置对应现有的射孔疏通装置、保证回灌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述钻杆上方连接设有防堵塞过滤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回灌井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无线传输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换热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堵塞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且在过滤桶内从上至下依次等间距设有与过滤桶底壁呈15°夹角的过滤网一、过滤网二和过滤网三,所述过滤网二的滤网通孔直径小于过滤网一的滤网通孔直径,所述过滤网三的滤网通孔直径小于过滤网二的滤网通孔直径,所述过滤网一、过滤网二和过滤网三的低端设有呈半球形凹陷的集砂槽,所述过滤桶底部出水口设有精筛网。进一步地,所述地热尾水管上还设有与其相连、用于加压回灌的加压泵,所述加压泵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砂槽和精砂网的一端连接设有排砂管,所述排砂管的一端设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和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排砂管内的砂石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控制电动阀门的打开并将砂石排出。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无线传输装置内包括CC1110无线射频芯片。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地热采灌装置设计合理、简单有效,通过换热器的设置保证了回灌的安全性,且提高了尾水能源的利用率;通过多层过滤网的设置避免管道堵塞的情况;排放的水可以加压使得地热尾水的回灌存在缓冲时间,且地底压力不会地热尾水的回灌产生影响,使尾水回灌能够顺利进行;另外钻杆和水力喷射装置的设置也能保证回灌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热采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回灌井,2、地热尾水管,3、装置本体,4、采灌接口,5、防脱阀门,6、换热器,7、钻杆,8、水力喷射装置,9、防堵塞过滤装置,10、温度传感器,11、水位检测仪,12、中央处理器,13、过滤桶,14、过滤网一,15、过滤网二,16、过滤网三,17、集砂槽,18、出水口,19、加压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地热采灌装置,包括回灌井1、地热尾水管2和装置本体3,所述地热尾水管2的底端连接装置本体3,所述装置本体3设于回灌井1内;所述装置本体3的顶端设有若干个采灌接口4,所述采灌接口4与地热尾水管2的底端连接,所述地热尾水管2与装置本体3之间活动安装设有防脱阀门5,所述地热尾水管2内设有换热器6与地热尾水管2连接,所述装置本体3下方设有钻杆7,所述钻杆7下方设有水力喷射装置8,所述钻杆7上方连接设有防堵塞过滤装置9设于装置本体3内部,所述回灌井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0和水位检测仪11,所述装置本体3内设有中央处理器12,所述中央处理器12通过信号无线传输装置与温度传感器10和水位检测仪11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2与换热器6电连接。其中,所述防堵塞过滤装置9包括过滤桶13、且在过滤桶13内从上至下依次等间距设有与过滤桶13底壁呈15°夹角的过滤网一14、过滤网二15和过滤网三16,所述过滤网二15的滤网通孔直径小于过滤网一14的滤网通孔直径,所述过滤网三16的滤网通孔直径小于过滤网二15的滤网通孔直径,所述过滤网一14、过滤网二15和过滤网三16的低端分别设有呈弧形凹陷的集砂槽17,所述过滤桶13底部出水口18设有精筛网。所述地热尾水管2上还设有与其相连、用于加压回灌的加压泵19,所述加压泵19与中央处理器12电连接。所述集砂槽17和精砂网的一端连接设有排砂管,所述排砂管的一端设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和中央处理器12电连接。所述信号无线传输装置内包括CC1110无线射频芯片。所述换热器6为板式换热器。具体使用时,将装置本体3置于回灌井1内合适位置,地热尾水管2内的水经过加压泵19来进行加压工作,经过回灌井1内温度传感器10和水位检测仪11的对地热水的温度和深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中央处理器12,中央处理器12控制换热器6的工作状态,加压后的水经过换热器6吸收地热井内高温液体温度进行加热,并传送至防堵塞过滤装置9中,经过滤网通孔直径不同的过滤网一14、过滤网二15和过滤网三16的过滤,将水回灌到回灌井1内,当排砂管内的砂石达到一定重量时,中央处理器12控制电动阀门开启并将砂石排出,在回灌井1内还可通过钻杆7和水力喷射装置8对封堵的回灌井1进行开采,便于地热水的回灌工作。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灌井、地热尾水管和装置本体,所述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于回灌井内;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设有采灌接口,所述采灌接口与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地热尾水管与装置本体之间活动安装设有防脱阀门,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换热器与地热尾水管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下方设有钻杆,所述钻杆下方设有水力喷射装置,所述钻杆上方连接设有防堵塞过滤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回灌井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无线传输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换热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灌井、地热尾水管和装置本体,所述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于回灌井内;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设有采灌接口,所述采灌接口与地热尾水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地热尾水管与装置本体之间活动安装设有防脱阀门,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换热器与地热尾水管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下方设有钻杆,所述钻杆下方设有水力喷射装置,所述钻杆上方连接设有防堵塞过滤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回灌井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信号无线传输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和水位检测仪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换热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且在过滤桶内从上至下依次等间距设有与过滤桶底壁呈15°夹角的过滤网一、过滤网二和过滤网三,所述过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康雷炯翟志祥程孝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