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采灌取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51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热开发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所述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包括换热子系统(4)、贯穿地下的储热层(2)的地热井(1)和设置在所述地热井(1)内的用于从所述储热层(2)中采热的采灌子系统(3);所述储热层(2)包括回灌层(2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回灌层(21)下方的开采层(22);所述采灌子系统(3)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管道(31)和第二管道(32),地热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1)从所述开采层(22)开采后再经所述换热子系统(4)换热然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32)回灌入所述回灌层(21)中。既达到取热不取水的目的,又能够节约建井资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井采灌取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开发利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
技术介绍
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国内目前主要模式为开采抽取地下热水模式,即从数十米至数千米深的地下将热水抽出,再经过地面设置的换热系统将热能提取,该模式对地下水消耗过大,热水在抽取到地面的过程中消耗热能多,资源利用率低,且回灌率偏低等问题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这对该模式的中深层地热能的发展是一个阻碍。如果按照一采一灌的要求,这将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迫切需求取热不取水,并且需要提高热能损耗少的、投入资金少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地下采热耗水多,热能损耗大,投入资金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该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具有取热不取水、热消耗低,节约建井资金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所述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包括换热子系统、贯穿地下的储热层的地热井和设置在所述地热井内的用于从所述储热层中采热的采灌子系统;所述储热层包括回灌层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回灌层下方的开采层;所述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包括换热子系统(4)、贯穿地下的储热层(2)的地热井(1)和设置在所述地热井(1)内的用于从所述储热层(2)中采热的采灌子系统(3);所述储热层(2)包括回灌层(2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回灌层(21)下方的开采层(22);所述采灌子系统(3)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管道(31)和第二管道(32),地热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1)从所述开采层(22)开采后再经所述换热子系统(4)换热然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32)回灌入所述回灌层(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包括换热子系统(4)、贯穿地下的储热层(2)的地热井(1)和设置在所述地热井(1)内的用于从所述储热层(2)中采热的采灌子系统(3);所述储热层(2)包括回灌层(21)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回灌层(21)下方的开采层(22);所述采灌子系统(3)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管道(31)和第二管道(32),地热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1)从所述开采层(22)开采后再经所述换热子系统(4)换热然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32)回灌入所述回灌层(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31)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32)内并在底端与所述第二管道(32)位于所述开采层(22)下方的部分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32)包括位于所述储热层(2)上方的回灌段(321)和贯穿所述储热层(2)的储热层段(322)以及位于所述储热层段(322)下方的尾段(323);其中,所述储热层段(322)包括形成在所述储热层段(322)的管壁上的沿所述管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过滤结构(3221)和第二过滤结构(3222);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1)邻接所述回灌层(21);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22)邻接所述开采层(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采灌取热系统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管道(31)和所述第二管道(32)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21)和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222)之间的能够隔绝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红丽高滨白雪峰姜文亚施森鑫王健平梁传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