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1271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属于管道修复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体、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一端,第二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另一端;装置中空;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第一支撑环贯穿设置有进料孔;支撑体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一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二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该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便于输送;使用方法简单;修复效果好;可多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管道修复装置
,具体地指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管道修复通常采用开挖修复的方式,需要将管道挖开,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且修复效率低。中国专利CN207261914U公开了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其将修复膜包裹在支撑装置外侧,再将装置送入管道中,向装置内充气使其展开,令包裹在装置外侧的修复膜紧贴在管道内壁,等待修复膜固化后即完成管道修复。但此装置的使用方法较为复杂,在输送修复装置的过程中,修复膜易沾到脏污,导致修复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使用方法复杂,修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包括支撑体、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一端,第二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另一端;所述支撑体中空,形成第一空腔;第一支撑环中空,形成第二空腔;第二支撑环中空,形成第三空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连通;所述修复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第一支撑环贯穿设置有进料孔;所述支撑体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一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二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所述修复装置由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修复装置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优选地,所述修复装置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修复装置由透明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环的外径大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环的外径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为环形筒状结构,支撑体的外径小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所述第二气孔与出气管连通,出气管安装有稳压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便于输送;使用方法简单;修复效果好;可多次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的右视图。图5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中,100-支撑体,101-第一空腔,200-第一支撑环,201-第二空腔,300-第二支撑环,301-第三空腔,400-第一气孔,500-第二气孔,600-进料孔,700-电加热器,800-第四空腔,900-待修复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突出本技术的重点,本文对一些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和操作进行了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包括支撑体100、第一支撑环200和第二支撑环300。第一支撑环2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一端,第二支撑环3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另一端。如图5至图7所示,支撑体100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01;第一支撑环200中空,形成第二空腔201;第二支撑环300中空,形成第三空腔301;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201和第三空腔301连通。修复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400,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500。具体地,支撑体10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400,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500;或者,第一支撑环200开设有第一气孔400,第二支撑环300开设有第二气孔500;又或,第一支撑环200开设有第二气孔500,第二支撑环300开设有第一气孔400。第二气孔500与出气管连通,出气管安装有稳压阀,以避免修复装置内部压力过大导致修复装置损坏。修复装置由柔性材料制成。在未向装置内充入气体时,修复装置可变形。如图1和图7所示,修复装置内充满气体时,支撑体100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100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优选地,支撑体100为环形筒状结构,以提高充气效率,支撑体100的外径小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一支撑环2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优选地,第一支撑环200的外径大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二空腔201内的气体使第一支撑环200对待修复管道900产生压力,增大第一支撑环200与待修复管道90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修复装置移位。第二支撑环3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优选地,第二支撑环300的外径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如图7所示,使用时,修复装置和待修复管道900共同围设出第四空腔800。第一支撑环200贯穿设置有进料孔600,进料孔600与第四空腔800连通。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修复装置由橡胶制成;修复装置内部安装有电加热器700,以加快填料的固化速度;优选地,电加热器700为电热丝加热器;优选地,电加热器700安装在第一空腔101中。参照图5至图7,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修复装置由透明PVC材料制成;修复装置内部安装有紫外灯,以加快填料的固化速度;优选地,紫外灯安装在第一空腔101中。工作原理:将未充入气体的修复装置输送至待修复管道900中,利用气泵将气体从第一气孔400充入修复装置内,使修复装置在待修复管道900内展开,第一支撑环200和第二支撑环300的周壁均与待修复管道900充分接触。将混凝土或树脂等填料通过进料孔600填入第四空腔800。第四空腔800内的气体被压缩,压力增大,使第二支撑环300周壁与待修复管道900产生间隙,第四空腔800内的气体从间隙排出,使填料顺利填满第四空腔800。打开修复装置内的电加热器700或紫外灯,加速填料的固化。填料固化后,待修复管道900的破损被修复。排出修复装置内的气体,使修复装置收缩,将其取出,供再次使用。需要理解到的是: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并非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动,均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100)、第一支撑环(200)和第二支撑环(300);第一支撑环(2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一端,第二支撑环(3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另一端;/n所述支撑体(100)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01);第一支撑环(200)中空,形成第二空腔(201);第二支撑环(300)中空,形成第三空腔(301);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201)和第三空腔(301)连通;/n所述修复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400),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500);第一支撑环(200)贯穿设置有进料孔(600);/n所述支撑体(100)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100)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一支撑环(2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二支撑环(3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100)、第一支撑环(200)和第二支撑环(300);第一支撑环(2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一端,第二支撑环(300)连接在支撑体(100)的另一端;
所述支撑体(100)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01);第一支撑环(200)中空,形成第二空腔(201);第二支撑环(300)中空,形成第三空腔(301);第一空腔(101)、第二空腔(201)和第三空腔(301)连通;
所述修复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400),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500);第一支撑环(200)贯穿设置有进料孔(600);
所述支撑体(100)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100)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一支撑环(2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第二支撑环(30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900)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非开挖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黎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世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