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182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其中,该扇叶安装结构包括扇叶、叶叉、安装座和第一紧固件,所述扇叶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扇叶上设有通孔,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装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叶叉、所述扇叶及所述安装座锁紧固定。本实用新的扇叶安装结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可有效提升扇叶的安装稳定性。

Fan blad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ceiling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
本技术涉及吊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
技术介绍
吊扇是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一种电风扇,其具有节能、方便、实用等诸多优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传统吊扇的扇叶通常是通过叶叉与电机进行安装固定,叶叉与扇叶在进行装配时,先将叶叉上的装配孔与扇叶上的安装孔对准之后,再采用螺栓将二者进行锁紧固定,上述扇叶安装结构整体结构强度较弱,无法很好地保证扇叶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和吊扇,该扇叶安装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有效提升扇叶的安装稳定性。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包括扇叶、叶叉、安装座和第一紧固件,所述扇叶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扇叶上设有通孔,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装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叶叉、所述扇叶及所述安装座锁紧固定。上述扇叶安装结构通过叶叉与安装座的配合将扇叶进行夹紧,通过定位柱与扇叶上的通孔配合可对扇叶进行准确定位,再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叶叉、扇叶及安装座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实现扇叶的可靠装配,操作简单方便。相较于传统的吊扇仅通过叶叉与扇叶进行连接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的扇叶安装结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可有效提升扇叶的安装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具有相对的第一扇面和第二扇面,所述叶叉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扇面相贴合,所述叶叉上设有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座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二扇面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所述定位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部,两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扇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和/或所述叶叉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扇叶的端部限位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嵌设有螺母,所述第一紧固件为与所述螺母配合的螺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叉和/或所述安装座采用BMC材质制成;或者,所述叶叉和/或所述安装座采用工程塑料与玻纤复合材质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叉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以将所述扇叶夹紧固定,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电机的转子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的部位设有过渡倒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转子的顶面相贴合的第一板体、以及与所述转子的周面相贴合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板体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转子连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转子外周的凸缘相贴合。一种吊扇,包括如上所述的扇叶安装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扇叶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扇叶安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扇叶安装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扇叶安装结构的叶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扇叶安装结构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吊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吊扇的分解示意图。10、扇叶,11、通孔,20、叶叉,21、止挡部,22、第二限位部,23、第一安装部,231、第一装配孔,24、第二安装部,241、第一板体,2411、第三装配孔,242、第二板体,243、翻边,25、连接臂,26、过渡倒角,30、安装座,31、定位柱,311、第二装配孔,312、螺母,32、安装板,33、第一限位部,40、第一紧固件,50、第二紧固件,60、吊盅,70、吊杆,80、电机,81、转子,82、定子,83、主轴,90、灯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包括扇叶10、叶叉20、安装座30和第一紧固件40,扇叶10的端部夹置于叶叉20和安装座30之间,扇叶10上设有通孔11,叶叉20和安装座30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装配孔231、另一者设有定位柱31,定位柱31插置于通孔11内,定位柱31的中部设有与第一装配孔231对应的第二装配孔311,第一紧固件40穿置于第一装配孔231及第二装配孔311内,以将叶叉20、扇叶10及安装座30锁紧固定。其中,通孔11、定位柱31、第一装配孔231、第二装配孔311及第一紧固件40的的数量一一对应,其数量优选为2个或2个以上,如此,可进一步加大锁紧力,提升扇叶10的装配稳定性。上述扇叶安装结构通过定位柱31与扇叶10上的通孔11配合可对扇叶10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叶叉20与安装座30的配合将扇叶10进行夹紧,再通过第一紧固件40将叶叉20、扇叶10及安装座30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实现扇叶10的快速、可靠装配,操作简单方便。相较于传统的吊扇仅通过叶叉20与扇叶10进行连接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的扇叶安装结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可有效提升扇叶10的安装稳定性。请参照图2及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扇叶10具有相对的第一扇面和第二扇面,叶叉20的端部与第一扇面相贴合,叶叉20上设有第一装配孔231,安装座30包括贴合于第二扇面设置的安装板32,安装板32上设有定位柱31。在装配时,将扇叶10上的通孔11与安装板32上的定位柱31对准并进行插接,便可使第二扇面与安装板32紧密贴合,再将叶叉20的其中一个端部贴合于第一扇面上,并将叶叉20上的第一装配孔231与定位柱31的第二装配孔311对准,最后再通过第一紧固件40锁紧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由于叶叉20与扇叶10、扇叶10与安装板32之间均采用面接触的方式实现紧密贴合,使得扇叶10能够稳定地夹置于叶叉20与安装板32之间,进一步提升了扇叶10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安装板3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31,如此可对扇叶10的转动自由度进行限制,避免扇叶10绕其中一个定位柱31转动。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及图5,安装座30还包括设于安装板32相对两侧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叶叉、安装座和第一紧固件,所述扇叶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扇叶上设有通孔,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装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叶叉、所述扇叶及所述安装座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叶、叶叉、安装座和第一紧固件,所述扇叶的端部夹置于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扇叶上设有通孔,所述叶叉和所述安装座的其中一者设有第一装配孔、另一者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对应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将所述叶叉、所述扇叶及所述安装座锁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具有相对的第一扇面和第二扇面,所述叶叉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扇面相贴合,所述叶叉上设有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座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二扇面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所述定位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部,两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扇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或所述叶叉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扇叶的端部限位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安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生袁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启正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