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01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上设置有凹槽和插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主框架体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插槽位于所述主框架体上端的内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主框架体的上方设置有副框架体,所述副框架体上设置有固定插板,所述固定插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框架体和副框架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内部设置有预制墙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快了预制墙体拆装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拆装预制墙体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使用时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结构
,具体为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201811174655.5可知,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框架结构和预制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结构包括由钢梁、钢柱组成的框架结构,钢梁、钢柱内侧提前焊接与钢梁、钢柱腹板等厚的连接钢板,位置位于钢柱柱脚,钢梁两端;所述预制墙体的四周预埋钢板带有螺纹套筒预埋件,预制墙体的四周通过预埋钢板带有螺纹套筒的预埋件分别与钢梁、钢柱通过高强螺栓辅以减震垫片进行连接,且预制墙体的四周与钢梁、钢柱的缝隙处用硅体结构密封胶进行密封。目前,现有的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在对预制墙体拆装时的速度比较慢,提高了操作人员在拆装预制墙体时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连接结构使用时的灵活性,而且现有的预制墙体在钢框架内部时的牢固性比较弱,预制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钢框架出现松动的现象,减弱了预制墙体使用时的稳定性。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框架体,所述主框架体上设置有凹槽和插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主框架体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插槽位于所述主框架体上端的内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主框架体的上方设置有副框架体,所述副框架体上设置有固定插板,所述固定插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框架体和副框架体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内部设置有预制墙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呈圆形,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的左右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凹槽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孔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插板的上端通过焊接于所述副框架体相连接,所述固定插板的下端插在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插板的大小与所述插槽的大小相吻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嵌合槽的深度为15mm,所述预制墙体嵌合在所述嵌合槽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主框架体、凹槽、固定螺栓、副框架体和固定孔的结合,在连接结构使用的时候先将预制墙体嵌合在主框架体内部的嵌合槽中,然后再将副框架体下端的固定插板对准插槽的内部,并且将固定板插板插入到插槽的内部,直到副框架体内部的嵌合槽将预制墙体夹紧为止,然后再将固定螺栓插入到凹槽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拧紧在固定孔的内部,有效的加快了预制墙体拆装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拆装预制墙体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使用时的灵活性。2、本技术通过嵌合槽、插槽和固定插板的结合,有效的增强了预制墙体在钢框架内部时的牢固性,防止预制墙体在使用过程中与钢框架出现松动的现象,提高了预制墙体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的固定插板主视图。图中:主框架体1、凹槽2、插槽3、固定螺栓4、副框架体5、固定插板6、固定孔7、嵌合槽8、预制墙体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框架体1,所述主框架体1上设置有凹槽2和插槽3,所述凹槽2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插槽3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上端的内部,所述凹槽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所述主框架体1的上方设置有副框架体5,所述副框架体5上设置有固定插板6,所述固定插板6上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主框架体1和副框架体5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嵌合槽8,所述嵌合槽8的内部设置有预制墙体9,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首先将预制墙体9嵌合在主框架体1内部的嵌合槽8中,然后再将副框架体5下端的固定插板6对准插槽3的内部,并且将固定板插板6插入到插槽3的内部,直到副框架体5内部的嵌合槽8将预制墙体9夹紧为止,然后再将固定螺栓4插入到凹槽2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拧紧在固定孔7的内部,有效的加快了预制墙体9拆装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拆装预制墙体9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使用时的灵活性,通过嵌合槽8、插槽3和固定插板6的结合,有效的增强了预制墙体9在钢框架内部时的牢固性,防止预制墙体9在使用过程中与钢框架出现松动的现象,提高了预制墙体9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凹槽2呈圆形,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体1的左右两侧,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方便将固定螺栓4隐藏起来。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螺栓4穿过凹槽2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与所述固定孔7相连接,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加快了连接结构固定时的速度。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固定插板6的上端通过焊接于所述副框架体5相连接,所述固定插板6的下端插在所述插槽3的内部,所述固定插板6的大小与所述插槽3的大小相吻合,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插板6与副框架体5拆装时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嵌合槽8的深度为15mm,所述预制墙体9嵌合在所述嵌合槽8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有效的提高了预制墙体9固定时的牢固性。需说明的是,本技术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框架体1、凹槽2、插槽3、固定螺栓4、副框架体5、固定插板6、固定孔7、嵌合槽8、预制墙体9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在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使用的时候,首先将预制墙体9嵌合在主框架体1内部的嵌合槽8中,然后再将副框架体5下端的固定插板6对准插槽3的内部,并且将固定板插板6插入到插槽3的内部,直到副框架体5内部的嵌合槽8将预制墙体9夹紧为止,然后再将固定螺栓4插入到凹槽2的内部,并且通过螺纹拧紧在固定孔7的内部,有效的加快了预制墙体9拆装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拆装预制墙体9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连接结构使用时的灵活性,通过嵌合槽8、插槽3和固定插板6的结合,有效的增强了预制墙体9在钢框架内部时的牢固性,防止预制墙体9在使用过程中与钢框架出现松动的现象,提高了预制墙体9使用时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框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体(1)上设置有凹槽(2)和插槽(3),所述凹槽(2)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插槽(3)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上端的内部,所述凹槽(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n所述主框架体(1)的上方设置有副框架体(5),所述副框架体(5)上设置有固定插板(6),所述固定插板(6)上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主框架体(1)和副框架体(5)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嵌合槽(8),所述嵌合槽(8)的内部设置有预制墙体(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框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体(1)上设置有凹槽(2)和插槽(3),所述凹槽(2)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左右两侧的内部,所述插槽(3)位于所述主框架体(1)上端的内部,所述凹槽(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
所述主框架体(1)的上方设置有副框架体(5),所述副框架体(5)上设置有固定插板(6),所述固定插板(6)上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主框架体(1)和副框架体(5)的内表面均设置有嵌合槽(8),所述嵌合槽(8)的内部设置有预制墙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体与钢框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呈圆形,并且对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永祁文存张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实丰绿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