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子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99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包括排污管、压缩仓、输出管、衔接圈、破碎刺、压缩套、减速带、溢流管,排污管的上方一侧焊接集雨箱,集雨箱的顶端一侧焊接有雨水输入口,排污管的上方另一侧焊接有压缩仓,压缩仓的底部贯穿有输出管,输出管的另一端内嵌在排污管的内腔底部,输出管与排污管的连接处旋转连接有衔接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反向的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且输出口处逐渐的减小,有效的增大了雨水的压力,为图4中B处结构提供了旋转的动力,使得雨水喷啥的面积增大,提高了清淤的能力,并且配合搅拌板部件,单项的搅拌板能够将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周围的淤泥进行拨动,从而避免了淤泥发生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清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耸入云的建筑业拔地而起,对于城市来说低下排污系统的好坏,决定了城市在面临雨季时,是否排水及时,由此需要工人对排污管道进行清理。但是,对排污管道大部分采用人工清理或机器人清理,需要携带大量的设备进行保护和操作,工作的时间和场地受到限制,清洁的效率低。于是,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雨水清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清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清洁效率低的问题。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其中,该种雨水清淤装置包括有:排污管、集雨箱、雨水输入口、压缩仓、输出管、衔接圈、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搅拌板、破碎刺、压缩套、压缩杆、活塞、密封板、限位杆、旋转轴、密闭板、减速带、溢流管,所述排污管的上方一侧焊接集雨箱,所述集雨箱的顶端一侧焊接有雨水输入口;所述排污管的上方另一侧焊接有压缩仓,所述压缩仓的底部贯穿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内嵌在排污管的内腔底部,所述输出管与排污管的连接处旋转连接有衔接圈,所述衔接圈的上方一侧镶嵌有第一输出口,所述衔接圈的上方另一侧镶嵌有第二输出口,所述衔接圈的上方中部焊接有搅拌板,所述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的外侧均焊接有破碎刺;所述压缩仓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焊接有压缩杆,所述压缩杆的顶部焊接有减速带,所述压缩杆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套,所述活塞的底部两侧焊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套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方焊接有密闭板,所述压缩仓的内腔中部两侧镶嵌有溢流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口与第二输出口的朝向相反,且第一输出口与第二输出口的出口端朝着进口端呈逐渐增大趋势。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板呈半圆状,且搅拌板单向设置,并且搅拌板第一输出口与第二输出口呈配套设置,等距贯穿于输出管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破碎刺呈三角锥状,且破碎刺向上倾斜3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旋转的角度为0-30°。进一步的,所述密闭板的底端呈菱形状,且密闭板的端部设置有柔性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内部为中空状,且密封板外侧设置有开口。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在密闭板贴合时,限位杆与压缩仓的内腔中部贴合。进一步的,所述集雨箱内侧雨水为过滤后的雨水。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反向的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且输出口处逐渐的减小,有效的增大了雨水的压力,为图4中B处结构提供了旋转的动力,使得雨水喷啥的面积增大,提高了清淤的能力,并且配合搅拌板部件,单项的搅拌板能够将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周围的淤泥进行拨动,从而避免了淤泥发生堆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行人与过完的车辆提供整个装置的动力,收集的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清洁,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并且避免了排污管出现於堵的情况,通过减速带上受到的力进行提供压缩的动力,将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加压,并通过图4中B处结构对排污管进行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雨箱和压缩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输出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污管、101-集雨箱、102-雨水输入口、2-压缩仓、201-输出管、2011-衔接圈、2012-第一输出口、2013-第二输出口、2014-搅拌板、2015-破碎刺、202-压缩套、2021-压缩杆、2022-活塞、2023-密封板、2024-限位杆、2025-旋转轴、2026-密闭板、203-减速带、204-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附图5,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包括有:排污管1、集雨箱101、雨水输入口102、压缩仓2、输出管201、衔接圈2011、第一输出口2012、第二输出口2013、搅拌板2014、破碎刺2015、压缩套202、压缩杆2021、活塞2022、密封板2023、限位杆2024、旋转轴2025、密闭板2026、减速带203、溢流管204,其特征在于:排污管1的上方一侧焊接集雨箱101,集雨箱101的顶端一侧焊接有雨水输入口102;排污管1的上方另一侧焊接有压缩仓2,压缩仓2的底部贯穿有输出管201,输出管201的另一端内嵌在排污管1的内腔底部,输出管201与排污管1的连接处旋转连接有衔接圈2011,衔接圈2011的上方一侧镶嵌有第一输出口2012,衔接圈2011的上方另一侧镶嵌有第二输出口2013,衔接圈2011的上方中部焊接有搅拌板2014,第一输出口2012和第二输出口2013的外侧均焊接有破碎刺2015;压缩仓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2022,活塞2022的顶部焊接有压缩杆2021,压缩杆2021的顶部焊接有减速带203,压缩杆2021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套202,活塞2022的底部两侧焊接有密封板2023,密封板2023的底部套接有旋转轴2025,旋转轴2025的下方焊接有密闭板2026,压缩仓2的内腔中部两侧镶嵌有溢流管204。其中,第一输出口2012与第二输出口2013的朝向相反,且第一输出口2012与第二输出口2013的出口端朝着进口端呈逐渐增大趋势,出口处小于进口处能够增加雨水排出时的压力,并且两个出口相反,利用水压带动图4中B处结构进行旋转。其中,搅拌板2014呈半圆状,且搅拌板2014单向设置,并且搅拌板2014第一输出口2012与第二输出口2013呈配套设置,等距贯穿于输出管201的上方,搅拌板2014有效的保证在旋转时,能够将淤泥向外侧拨动,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淤泥不会发生沉淀和对输出口的於堵。其中,破碎刺2015呈三角锥状,且破碎刺2015向上倾斜30°,破碎刀2015能够将污水中较大的泥块进行粉碎,由于在清洁时泥块处于向上旋转的状态,破碎刀2015向上倾斜能够有效的在泥块下落时进行粉碎。其中,旋转轴2025旋转的角度为0-30°,避免密闭板2026旋转的范围过大导致无法闭合。其中,密闭板2026的底端呈菱形状,且密闭板2026的端部设置有柔性弹簧,使得在闭合时能够有效的将密闭板2026进行闭合。其中,密封板2023的内部为中空状,且密封板2023外侧设置有开口,使得集雨箱101内的雨水能够进入到压缩仓2的中部。其中,限位杆2024在密闭板2026贴合时,限位杆2024与压缩仓2的内腔中部贴合,避免密闭板2026向内侧翻转。其中,集雨箱101内侧雨水为过滤后的雨水,避免输出管201出现堵塞。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种雨水清淤装置时,首先将该种装置安装至下水管道的的内部,并将路面的减速带203与压缩杆2021连接,经过过滤的雨水顺着雨水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包括排污管(1)、集雨箱(101)、雨水输入口(102)、压缩仓(2)、输出管(201)、衔接圈(2011)、第一输出口(2012)、第二输出口(2013)、搅拌板(2014)、破碎刺(2015)、压缩套(202)、压缩杆(2021)、活塞(2022)、密封板(2023)、限位杆(2024)、旋转轴(2025)、密闭板(2026)、减速带(203)、溢流管(20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的上方一侧焊接集雨箱(101),所述集雨箱(101)的顶端一侧焊接有雨水输入口(102);/n所述排污管(1)的上方另一侧焊接有压缩仓(2),所述压缩仓(2)的底部贯穿有输出管(201),所述输出管(201)的另一端内嵌在排污管(1)的内腔底部,所述输出管(201)与排污管(1)的连接处旋转连接有衔接圈(2011),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一侧镶嵌有第一输出口(2012),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另一侧镶嵌有第二输出口(2013),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中部焊接有搅拌板(2014),所述第一输出口(2012)和第二输出口(2013)的外侧均焊接有破碎刺(2015);/n所述压缩仓(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2022),所述活塞(2022)的顶部焊接有压缩杆(2021),所述压缩杆(2021)的顶部焊接有减速带(203),所述压缩杆(2021)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套(202),所述活塞(2022)的底部两侧焊接有密封板(2023),所述密封板(2023)的底部套接有旋转轴(2025),所述旋转轴(2025)的下方焊接有密闭板(2026),所述压缩仓(2)的内腔中部两侧镶嵌有溢流管(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清淤装置,包括排污管(1)、集雨箱(101)、雨水输入口(102)、压缩仓(2)、输出管(201)、衔接圈(2011)、第一输出口(2012)、第二输出口(2013)、搅拌板(2014)、破碎刺(2015)、压缩套(202)、压缩杆(2021)、活塞(2022)、密封板(2023)、限位杆(2024)、旋转轴(2025)、密闭板(2026)、减速带(203)、溢流管(20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的上方一侧焊接集雨箱(101),所述集雨箱(101)的顶端一侧焊接有雨水输入口(102);
所述排污管(1)的上方另一侧焊接有压缩仓(2),所述压缩仓(2)的底部贯穿有输出管(201),所述输出管(201)的另一端内嵌在排污管(1)的内腔底部,所述输出管(201)与排污管(1)的连接处旋转连接有衔接圈(2011),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一侧镶嵌有第一输出口(2012),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另一侧镶嵌有第二输出口(2013),所述衔接圈(2011)的上方中部焊接有搅拌板(2014),所述第一输出口(2012)和第二输出口(2013)的外侧均焊接有破碎刺(2015);
所述压缩仓(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2022),所述活塞(2022)的顶部焊接有压缩杆(2021),所述压缩杆(2021)的顶部焊接有减速带(203),所述压缩杆(2021)的外部套接有压缩套(202),所述活塞(2022)的底部两侧焊接有密封板(2023),所述密封板(2023)的底部套接有旋转轴(2025),所述旋转轴(2025)的下方焊接有密闭板(2026),所述压缩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子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