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包括:截污槽,包括溢流槽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断截污槽,所述截污槽的顶部开设有打捞口;顶盖,转动盖设于打捞口上,用于打开、封闭打捞口;进水管道,与截污槽连通,且位于溢流槽上方,使污水先流入到溢流槽内;出水管道,与截污槽连通,且其底端所在水平高度低于溢流槽的顶端高度;所述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分别位于过滤板的两侧。污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到截污槽中,此时,污水先进入到溢流槽中,在溢流槽中对污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从溢流槽顶部溢流出的水在经过过滤板后,在经过过滤板时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分离,最后从出水管道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中通过排水管道系统对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废水、雨水等进行汇集和排放,特别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也直接排入到管道中,而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容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单纯采用直管道进行排放,当生活垃圾堆积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堵塞排水管道,因此需要将进入排水管道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段拦截并打捞出,从而避免排水管道被堵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达到了对排水管道中的垃圾进行分段拦截、并且容易打捞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包括:截污槽,包括溢流槽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断截污槽,所述截污槽的顶部开设有打捞口;顶盖,转动盖设于打捞口上,用于打开、封闭打捞口;进水管道,与截污槽连通,且位于溢流槽上方,使污水先流入到溢流槽内;出水管道,与截污槽连通,且其底端所在水平高度低于溢流槽的顶端高度;所述出水管道与进水管道分别位于过滤板的两侧。如此设置,污水通过进水管道流入到截污槽中,此时,污水先进入到溢流槽中,在溢流槽中对污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从溢流槽顶部溢流出的水在经过过滤板后,在经过过滤板时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分离,最后从出水管道排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截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过滤板插设于滑槽内。如此设置,能够将过滤板从截污槽中取出,如此,能够方便对截污槽中垃圾进行打捞。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板的顶端与顶盖铰接,所述截污槽与出水管道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截污槽侧壁以及过滤板铰接,所述支撑杆与顶盖间始终保持平行,所述过滤板与截污槽侧壁间始终保持平行。如此设置,在顶盖打开的同时,在支撑杆的作用下,会带动过滤板向截污槽侧壁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将过滤板从截污槽中取出,操作者无需取出过滤板即可对截污槽中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板的两侧边缘与截污槽侧壁间呈间隙设置。如此设置,使过滤板随顶盖移动时不会与截污槽侧壁接触,从而方便对顶盖进行操作,而不会在打开、关闭过程中发生卡住的问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板与溢流槽间空间形成有一截污区。如此设置,使污水中的漂浮垃圾能够堆积在截污区内,将漂浮垃圾与泥沙进行分离。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打捞口的一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有一转动座,所述顶盖转动连接于转动座上。如此设置,实现顶盖的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盖上固定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顶盖垂直设置,且在所述顶盖封闭打捞口时,所述隔板部分插入溢流槽中,所述隔板插入溢流槽中的长度为溢流槽高度的1/10-1/5。如此设置,设置隔板能够避免刚进入溢流槽中的污水,在没有经过沉淀后就直接溢流出去。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顶盖上固定设置有把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达到了对排水管道中的垃圾进行分段拦截、并且容易打捞的效果1、通过溢流槽与过滤板的设置,实现对污水中的垃圾进行分段拦截,使污水中的泥沙沉淀到溢流槽中,而漂浮垃圾拦截在截污区中;2、由于拦截的垃圾存储在不同的区域,再加之通过顶盖能够直接将过滤板收其,使得在打捞垃圾时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示出了顶盖打开时的状态;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二,示出了顶盖打开时的状态。图中,1、截污槽;11、滑槽;2、进水管道;3、出水管道;4、溢流槽;5、过滤板;6、顶盖;7、转动座;71、地脚螺栓;8、隔板;9、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截污槽1、顶盖6、进水管道2和出水管道3。其中,截污槽1包括溢流槽4和过滤板5,溢流槽4设于截污槽1的一侧侧壁上,且溢流槽4宽度与截污槽1的宽度相同,溢流槽4的高度小于截污槽1的高度。结合附图1和附图2,在截污槽1的两侧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滑槽11,滑槽11沿竖直方向设置,过滤网沿竖直方向插设在两滑槽11间。此外,过滤板5与溢流槽4间设置有一定距离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形成有一截污区,用于存储漂浮垃圾。其中,上述的过滤板5为一网格金属板。进水管道2与截污槽1连通,且进水管道2的开口位于截污槽1设有溢流槽4的一侧侧壁上,进水管道2的开口位于截污槽1的上方,其中,进水管道2的开口与溢流槽4顶端间距离设置不易过大,确保进水管道2中污水都能够流入到溢流槽4中即可。出水管道3也与截污槽1连通,且其底端所在水平高度低于溢流槽4的顶端高度,其中,出水管道3与进水管道2分别位于过滤板5的两侧。在截污槽1的顶部开设有打捞口,打捞口的一侧通过地脚螺栓71固定有一转动座7,顶盖6转动连接于转动座7上,用于打开、封闭打捞口,在顶盖6上固定设置有把手。工作原理:污水通过进水管道2流入到截污槽1中,此时,污水先进入到溢流槽4中,在溢流槽4中对污水中的泥沙进行沉淀,完成初步过滤。从溢流槽4顶部溢流出的水进入到截污区,在经过过滤板5时将漂浮垃圾阻隔在截污区中,对污水中的漂浮垃圾进行分离,最后经过过滤的污水从出水管道3排出。打捞时,通过把手将顶盖6翻转打开,然后将过滤板5抽出即可进行打捞。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顶盖6上固定设置有一隔板8,隔板8与顶盖6垂直设置,且在顶盖6封闭打捞口时,隔板8部分插入溢流槽4中,隔板8插入溢流槽4中的长度为溢流槽4高度的1/10-1/5。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过滤板5的顶端与顶盖6铰接,截污槽1与出水管道3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与截污槽1侧壁以及过滤板5铰接,支撑杆9与顶盖6间始终保持平行,过滤板5与截污槽1侧壁间始终保持平行,即在顶盖6盖合(水平状态)时,四个铰接点间连线形成一个矩形结构,使顶盖6在打开的同时,在支撑杆9的作用下,会带动过滤板5向截污槽1侧壁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将过滤板5从截污槽1中取出,使操作者无需取出过滤板5即可对截污槽1中垃圾进行清理。此外,过滤板5的两侧边缘与截污槽1侧壁间呈间隙设置。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截污槽(1),包括溢流槽(4)和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断截污槽(1),所述截污槽(1)的顶部开设有打捞口;/n顶盖(6),转动盖设于打捞口上,用于打开、封闭打捞口;/n进水管道(2),与截污槽(1)连通,且位于溢流槽(4)上方,使污水先流入到溢流槽(4)内;/n出水管道(3),与截污槽(1)连通,且其底端所在水平高度低于溢流槽(4)的顶端高度;/n所述出水管道(3)与进水管道(2)分别位于过滤板(5)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截污槽(1),包括溢流槽(4)和过滤板(5),所述过滤板(5)沿竖直方向设置隔断截污槽(1),所述截污槽(1)的顶部开设有打捞口;
顶盖(6),转动盖设于打捞口上,用于打开、封闭打捞口;
进水管道(2),与截污槽(1)连通,且位于溢流槽(4)上方,使污水先流入到溢流槽(4)内;
出水管道(3),与截污槽(1)连通,且其底端所在水平高度低于溢流槽(4)的顶端高度;
所述出水管道(3)与进水管道(2)分别位于过滤板(5)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截污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1),所述过滤板(5)插设于滑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排水管道截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板(5)的顶端与顶盖(6)铰接,所述截污槽(1)与出水管道(3)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两端分别与截污槽(1)侧壁以及过滤板(5)铰接,所述支撑杆(9)与顶盖(6)间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胡宝水,孔水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越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