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9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沟道本体,沟道本体设有输水沟道,沟道本体包括基层、耐水植被层,沟道本体设有暗渠管道、台坎,台坎包括外壳、填充层,外壳设有内腔,基层包括素土夯实层、砾石层、种植土层。通过设置沟道本体,本植草沟对雨水收集的速度较快,本植草沟的建设成本较低;通过设置台坎,本植草沟具有削减径流峰流量,增加雨水渗透的效果,本植草沟通过种植绿植物对雨水进行控制,较为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
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
技术介绍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的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暴雨积涝灾害会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积涝会造成疫病爆发、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在市政设施的建设中增强城市地面的防涝排水能力一直是重要的一环。建筑小区的雨水目前通过路边的地面找坡收集雨水,排入雨水收集设施或海绵设施,地面找坡的坡度通常较小,雨水传输收集速度比较慢,易积水,这些设施的建设成本通常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对雨水的收集速度较快,建设成本较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包括沟道本体,所述沟道本体与路肩相邻,所述沟道本体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所述沟道本体的长度方向沿路肩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输水沟道,所述输水沟道的长度方向沿沟道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包括基层、种植在基层上表面的耐水植被层,所述基层由泥、石构成,所述输水沟道的纵向坡度为0.3%-0.5%,所述输水沟道的侧面坡度为5%-300%,所述输水沟道的宽度为0.5米-2米,所述输水沟道的深度为50mm~150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耐水植被层具有保持水土不流失的功能,纵向坡度的设置可增加输水沟道内的雨水的流动性,使沿输水沟道流动,将之排入特定的地点。输水沟道的宽度为0.5米-2米,输水沟道的深度为50mm~150mm,使本植草沟不易积水而对植被造成破坏,沟道本体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路面的雨水可流入输水沟道中,被输水沟道收集与传输,由于路面的雨水可从道路的两侧进入输水沟道中,输水沟道对雨水的收集速度较快,构成输水沟道的材料都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建设成本较低。优选的,所述耐水植被层的厚度为50mm~150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耐水植被层中的植株可帮助拦截流过的雨水中夹杂的一些石子、树叶,该厚度的耐水植被层对杂质的拦截效果较好,杂质不易进入输水沟道中并堆积。优选的,所述沟道本体于道路两旁均设有一条,所述输水沟道对应设有两条,所述沟道本体设有暗渠管道,两条所述输水沟道通过暗渠管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暗渠管道可使两条输水沟道内的水体连通,使之水位保持一致。优选的,所述沟道本体设有用于减小输水沟道内水流速度的台坎,所述台坎位于输水沟道内,所述台坎的长度方向沿输水沟道的宽度方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台坎的设置可减小输水沟道中水流的速度,增加雨水的入渗量,削减输水沟道的径流峰流量。优选的,所述台坎沿输水沟道的传输方向间隔设有多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台坎的设置使输水沟道中水流的速度减小的更多。优选的,所述台坎包括外壳、填充层,所述外壳的底端插埋固定在基层中,所述填充层的材料为卵石,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填充层位于外壳内腔中,所述内腔贯穿外壳的上、下两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填充层的材料为卵石,水流能够渗透卵石之间的缝隙,外壳的两端贯通,输水沟道中的水可通过填充层进入基层,台坎不会影响水流入渗。优选的,所述基层包括素土夯实层、砾石层、种植土层,所述素土夯实层、砾石层、种植土层沿下至上依次分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素土夯实层为压实度为90%的素土,素土夯实层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使基层的结构更加稳固,由于砾石之间的间隙较大,砾石层可用来储存多余的水分,输水沟道中的水流会渗透到砾石层中被砾石层储存,种植土层为含有机物较多的土层,较适合植物生长。优选的,所述素土夯实层、砾石层、种植土层的形状呈C形,所述素土夯实层、砾石层、种植土层的两端位于基层的上表面,所述砾石层与路肩相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砾石层与路肩相贴,从路肩流下的水首先会接触到砾石层,由于砾石层的渗水率较高,从路肩流下的水会有一部分被砾石层吸收,减少流入输水通道水流的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沟道本体,本植草沟对雨水收集的速度较快,本植草沟的建设成本较低;2、通过设置台坎,本植草沟具有削减径流峰流量,增加雨水渗透的效果;3、本植草沟通过种植绿植物对雨水进行控制,较为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沟道本体;11、基层;111、素土夯实层;112、砾石层;113、种植土层;12、耐水植被层;13、输水沟道;2、暗渠管道;3、台坎;31、外壳;311、内腔;32、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包括沟道本体1,沟道本体1埋于地下,沟道本体1与路肩相邻,沟道本体1位于路肩外侧,沟道本体1于道路两旁均设有一条,沟道本体1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沿路肩的长度方向延伸,沟道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输水沟道13,输水沟道13的长度方向沿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沟道本体1包括基层11、种植在基层11上表面的耐水植被层12,耐水植被层12具有保持水土不流失的功能,基层11由石子与泥土构成,输水沟道13的纵向坡度为0.3%-0.5%,纵向坡度的设置可增加输水沟道13内的雨水的流动性,使沿输水沟道13流动,将之排入特定的地点。输水沟道13的横截面可以为抛物线形、梯形、三角形,输水沟道13的侧面坡度为5%-300%,输水沟道13的宽度为0.5米-2米,输水沟道13的深度为50mm~150mm,耐水植被层12的厚度为50mm~150mm。耐水植被层12中的植株可帮助拦截流过的雨水中夹杂的一些石子、树叶之类的杂质,使之不易进入输水沟道13中并堆积,对输水沟道13底部的耐水植被层12造成不良影响。沟道本体1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路面的雨水可流入输水沟道13中,被输水沟道13收集与传输,由于路面的雨水可从道路的两侧进入输水沟道13中,输水沟道13对雨水的收集速度较快,构成输水沟道13的材料都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建设成本较低。沟道本体1设有暗渠管道2,暗渠管道2埋覆在路面下,暗渠管道2的两端贯通至位于道路两侧的两条输水沟道13内将两条输水沟道13连通,暗渠管道2可使两条输水沟道13内的水体连通,使之水位保持一致。基层11包括素土夯实层111、砾石层112、种植土层113,素土夯实层111、砾石层112、种植土层113沿下至上依次分布。素土夯实层111与外界土地接触,素土夯实层111为压实度为90%的素土,素土夯实层111的结构稳定性较好。砾石层112由砾石组成,由于砾石之间的间隙较大,砾石层112可用来储存多余的水分,输水沟道13中的水流会渗透到砾石层112中被砾石层112储存,种植土层113为含有机物较多的土层,较适合植物生长。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包括沟道本体(1),所述沟道本体(1)与路肩相邻,所述沟道本体(1)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所述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沿路肩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输水沟道(13),所述输水沟道(13)的长度方向沿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1)包括基层(11)、种植在基层(11)上表面的耐水植被层(12),所述基层(11)由泥、石构成,所述输水沟道(13)的纵向坡度为0.3%-0.5%,所述输水沟道(13)的侧面坡度为5%-300%,所述输水沟道(13)的宽度为0.5米-2米,所述输水沟道(13)的深度为50mm~1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包括沟道本体(1),所述沟道本体(1)与路肩相邻,所述沟道本体(1)的高度小于路肩的高度,所述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沿路肩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输水沟道(13),所述输水沟道(13)的长度方向沿沟道本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沟道本体(1)包括基层(11)、种植在基层(11)上表面的耐水植被层(12),所述基层(11)由泥、石构成,所述输水沟道(13)的纵向坡度为0.3%-0.5%,所述输水沟道(13)的侧面坡度为5%-300%,所述输水沟道(13)的宽度为0.5米-2米,所述输水沟道(13)的深度为50mm~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所述耐水植被层(12)的厚度为50mm~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所述沟道本体(1)于道路两旁均设有一条,所述输水沟道(13)对应设有两条,所述沟道本体(1)设有暗渠管道(2),两条所述输水沟道(13)通过暗渠管道(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传输植草沟,其特征是:所述沟道本体(1)设有用于减小输水沟道(13)内水流速度的台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慧陆孟骏郝春义张子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