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98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卡槽,且支脚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按压槽,且按压槽与操作槽连通,所述操作槽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面板上,且面板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内固定安装有下水管,且下水管上设置有挡网,人们沐浴产生的热水经过挡网过滤进入到下水管中,对循环水箱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循环水箱与压缩机及冷凝装置连接,形成循环系统,可以对建筑内进行供热,有效的利用了沐浴产生的余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智慧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而住宅小区建筑是最主要的智慧建筑,而在家庭生活中热水是必需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特别是使用燃气为能源来进行洗澡水的加热,十分便捷,但是人们在沐浴时,一般热水还没有完全冷却就进入到了下水道,产生了能源的浪费,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卡槽,且支脚上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上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按压槽,且按压槽与操作槽连通,所述操作槽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面板上,且面板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内固定安装有下水管,且下水管上设置有挡网。优选的,所述支脚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面板的四个角,通过连接槽及连接柱的设置来连接,所述面板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垫,且上表面设置有斜角,挡网位于低处。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出水口与入水口,且下水管设置为螺旋状,所述下水管上端贯穿面板,且挡网为带漏孔的金属片,所述下水管下端与下水道系统连接,且下水管与循环水箱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机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下端面设置有圆角,且连接槽形状与连接柱形状配合设置,所述卡块滑动连接与空腔内,且卡块上设置有斜角,且卡槽形状与卡块形状配合设置,所述按压槽设置在连接柱的侧面,连通卡槽和操作槽,所述操作槽为设置面板上的圆柱形槽,位于连接柱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循环水箱安装在智慧建筑淋浴间的地面下,并在其上通过支脚固定安装有面板,面板与沐浴间的地面平行,位于淋浴头的下方,人们沐浴产生的热水经过挡网过滤进入到下水管中,对循环水箱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循环水箱与压缩机及冷凝装置连接,形成循环系统,可以对建筑内进行供热,有效的利用了沐浴产生的余热;2.面板与支脚上通过连接柱和连接槽来连接,并且设置有卡块和卡槽来快速固定,在长期的使用中,循环水箱内壁及下水管管壁上可能会生出水藻等,粘附在其上造成换热效果下降,此时拧开密封盖,从操作槽插入操作杆,将卡块挤压进空腔内,从卡槽中脱出,即可快速取出面板,对循环水箱及其内的下水管进行更换,保证了循环供热系统的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放大图。图中:支脚1、面板2、循环水箱3、下水管4、挡网5、连接槽6、连接柱7、卡槽8、空腔9、弹簧10、卡块11、按压槽12、操作槽13、密封盖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支脚1,所述支脚1上设置有连接槽6,且连接槽6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卡槽8,且支脚1上设置有空腔9,所述空腔9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弹簧10上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按压槽12,且按压槽12与操作槽13连通,所述操作槽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4,密封盖14采用密封胶圈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所述连接柱7固定连接在面板2上,且面板2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3,所述循环水箱3内固定安装有下水管4,且下水管4上设置有挡网5。所述支脚1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面板2的四个角,通过连接槽6及连接柱7的设置来连接,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垫,能够提升用户体验,防止打滑,且上表面设置有斜角,挡网5位于低处,将沐浴后带有热量的水汇聚到挡网5处,经过挡网5的过滤再进入到下水管4中,避免下水管4发生堵塞;所述循环水箱3上设置有出水口与入水口,将多个用户的循环水箱3并联,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在压缩机上,入水口与冷凝器连接,循环水箱3内的换热水被加热后进入到压缩机中,被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进入冷凝装置,放出热量通过冷凝介质供给到用户,并且高温高压的气体又变成液体,再次进入到循环水箱3中进行换热循环,且下水管4设置为螺旋状,使得热水在其中流动时热量被充分的吸收,所述下水管4上端贯穿面板2,且挡网5为带漏孔的金属片,起到过滤作用,所述下水管4下端与下水道系统连接,且下水管4与循环水箱3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连接柱7下端面设置有圆角,且连接槽6形状与连接柱7形状配合设置,所述卡块11滑动连接与空腔9内,且卡块11上设置有斜角,且卡槽8形状与卡块11形状配合设置,进行面板2的安装时,连接柱7进入到对应的连接槽6中,将卡块11压缩进空腔9中,连接柱7到底后,卡块11在弹簧10的作用下弹进卡槽8内,将连接柱7及面板2固定在支脚1上,所述按压槽12设置在连接柱7的侧面,连通卡槽8和操作槽13,所述操作槽13为设置面板2上的圆柱形槽,位于连接柱7的上方,在长期的使用中,循环水箱3内壁及下水管4管壁上可能会生出水藻等,粘附在其上造成换热效果下降,此时拧开密封盖14,从操作槽13插入操作杆,将卡块11挤压进空腔9内,从卡槽8中脱出,即可取出面板2,对循环水箱3及其内的下水管4进行更换,平时则将密封盖14拧紧在操作槽13上,避免水流对连接柱7造成侵蚀;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循环水箱3防在沐浴间的地砖下,并将支脚1固定在循环水箱3的四角,通过连接槽6及连接柱7的设置将面板2安装在支脚1上,面板2与沐浴间的地面平行,位于淋浴头的下方,在人们沐浴时,热水经过挡网5的过滤进入到下水管4中,循环水箱3内的换热水被加热后进入到压缩机中,被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进入冷凝装置,放出热量通过冷凝介质供给到用户,并且高温高压的气体又变成液体,再次进入到循环水箱3中进行换热循环,在长期的使用中,循环水箱3内壁及下水管4管壁上可能会生出水藻等,粘附在其上造成换热效果下降,此时拧开密封盖14,从操作槽13插入操作杆,将卡块11挤压进空腔9内,从卡槽8中脱出,即可取出面板2,对循环水箱3及其内的下水管4进行更换,平时则将密封盖14拧紧在操作槽13上,避免水流对连接柱7造成侵蚀。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支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上设置有连接槽(6),且连接槽(6)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卡槽(8),且支脚(1)上设置有空腔(9),所述空腔(9)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弹簧(10)上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按压槽(12),且按压槽(12)与操作槽(13)连通,所述操作槽(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4),所述连接柱(7)固定连接在面板(2)上,且面板(2)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3),所述循环水箱(3)内固定安装有下水管(4),且下水管(4)上设置有挡网(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支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上设置有连接槽(6),且连接槽(6)内活动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卡槽(8),且支脚(1)上设置有空腔(9),所述空腔(9)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0),且弹簧(10)上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连接柱(7)上设置有按压槽(12),且按压槽(12)与操作槽(13)连通,所述操作槽(1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4),所述连接柱(7)固定连接在面板(2)上,且面板(2)下方设置有循环水箱(3),所述循环水箱(3)内固定安装有下水管(4),且下水管(4)上设置有挡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建筑用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面板(2)的四个角,通过连接槽(6)及连接柱(7)的设置来连接,所述面板(2)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