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97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其中,两侧墙、顶板和底板通过拼接方式围合成“口”字型结构,“口”字型结构内部为前后贯通的腔体。顶板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两侧墙与顶板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一输水管沿顶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顶板内、位于每一第一输水管的下方设置有若干连通腔体和第一输水管的第一毛细管。底板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两侧墙和底板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二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沿着底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底板内、位于每一第二输水管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通腔体和第二输水管的第二毛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渗结构渗透路径弯折,渗透难度大,渗水可由内部腔体排出,防渗效果好,不需土工膜防渗处理,使用寿命长。

An assembled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contro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防渗排水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渗水是地下结构常见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地下结构都存在这类问题。对于装配式地下结构而言,引起地下结构渗漏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地下结构装配接缝,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避免装配接缝的产生。目前,防止地下结构渗漏水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但土工膜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容易受腐蚀,从而影响防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以及水平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通过拼接方式围合成一“口”字型结构,所述“口”字型结构内部为一前后贯通的腔体;所述顶板内部开设有若干横向连通两侧墙与所述顶板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一输水管,多个第一输水管沿着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顶板内、位于每一第一输水管的下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一输水管的第一毛细管;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两侧墙和所述底板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二输水管,多个第二输水管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底板内、位于每一第二输水管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二输水管的第二毛细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墙右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一“凸”型导轨,两第一“凸”型导轨的凸起正相对;所述第二侧墙左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二“凸”型导轨,两第二“凸”型导轨的凸起正相对;所述顶板左、右端分别对应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墙顶部的第一“凸”型导轨和所述第二侧墙顶部的第二“凸”型导轨相匹配的槽;所述底板左、右端分别对应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墙底部的第一“凸”型导轨和所述第二侧墙底部的第二“凸”型导轨相匹配的槽;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通过导轨插在槽内的方式拼接。进一步地,第一输水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斜管、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斜管,第一输水管整体向下凹,多个第一毛细管与所述第一水平管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二输水管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三斜管、第二水平管和第四斜管,第二输水管整体向下凹,多个第二毛细管与所述第二水平管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斜管中,任一根管相对于水平面的锐角角度为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防渗结构中,地下水经顶板、底板与侧墙连接缝隙的渗透,并经输水管,由毛细管进入地下结构的内部腔体中并向外排出。一方面,连接缝隙渗透路径弯折且较长,水渗透难度大。另一方面,渗水可由固定路径排出。此“堵排结合”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更好,并且,不存在土工膜腐蚀的问题,防渗结构的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侧墙,101-第一“凸”型导轨,2-第二侧墙,201-第二“凸”型导轨,3-顶板,4-底板,5-第一输水管,6-第二输水管,7-第一毛细管,8-第二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包括左右相对、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墙1和第二侧墙2,以及上下相对、水平设置的顶板3和底板4。第一侧墙1、第二侧墙2、顶板3和底板4通过拼接方式围合成一“口”字型结构,“口”字型结构内部为一前后贯通的腔体。顶板3内部开设有若干横向连通两侧墙与顶板3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一输水管5,多个第一输水管5沿着顶板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顶板3内、位于每一第一输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若干连通腔体和第一输水管5的第一毛细管7。底板4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两侧墙和底板4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二输水管6,多个第二输水管6沿着底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底板4内、位于每一第二输水管6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通腔体和第二输水管6的第二毛细管8。具体地,第一侧墙1右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一“凸”型导轨101,两第一“凸”型导轨101的凸起正相对。第二侧墙2左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二“凸”型导轨201,两第二“凸”型导轨201的凸起正相对。顶板3左、右端分别对应地开设有与第一侧墙1顶部的第一“凸”型导轨101和第二侧墙2顶部的第二“凸”型导轨201相匹配的槽。底板4左、右端分别对应地开设有与第一侧墙1底部的第一“凸”型导轨101和第二侧墙2底部的第二“凸”型导轨201相匹配的槽。第一侧墙1、第二侧墙2、顶板3和底板4通过导轨插在对应槽内的方式拼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水管5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斜管、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斜管,第一输水管5整体向下凹,多个第一毛细管7与第一水平管相连通。第二输水管6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三斜管、第二水平管和第四斜管,第二输水管6整体向下凹,多个第二毛细管8与第二水平管相连通。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斜管中,任一根管相对于水平面的锐角角度为3°~4°。第一侧墙1、第二侧墙2、顶板3和底板4均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1)和第二侧墙(2)、以及水平相对设置的顶板(3)和底板(4),第一侧墙(1)、第二侧墙(2)、顶板(3)和底板(4)通过拼接方式围合成一“口”字型结构,所述“口”字型结构内部为一前后贯通的腔体;/n顶板(3)内部开设有若干横向连通两侧墙与顶板(3)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一输水管(5),多个第一输水管(5)沿着顶板(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顶板(3)内、位于每一第一输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一输水管(5)的第一毛细管(7);/n底板(4)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两侧墙和底板(4)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二输水管(6),多个第二输水管(6)沿着底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底板(4)内、位于每一第二输水管(6)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二输水管(6)的第二毛细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1)和第二侧墙(2)、以及水平相对设置的顶板(3)和底板(4),第一侧墙(1)、第二侧墙(2)、顶板(3)和底板(4)通过拼接方式围合成一“口”字型结构,所述“口”字型结构内部为一前后贯通的腔体;
顶板(3)内部开设有若干横向连通两侧墙与顶板(3)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一输水管(5),多个第一输水管(5)沿着顶板(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顶板(3)内、位于每一第一输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一输水管(5)的第一毛细管(7);
底板(4)内部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两侧墙和底板(4)接合位置缝隙的第二输水管(6),多个第二输水管(6)沿着底板(4)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底板(4)内、位于每一第二输水管(6)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通所述腔体和第二输水管(6)的第二毛细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地下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墙(1)右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一“凸”型导轨(101),两第一“凸”型导轨(101)的凸起正相对;第二侧墙(2)左侧面上、下端均一体垂直设有第二“凸”型导轨(201),两第二“凸”型导轨(201)的凸起正相对;顶板(3)左、右端分别对应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熹周桂云顾荣蓉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