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894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为多种纱线构成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一面为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形态呈凹凸细条纹,凸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的线圈构成,凹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氨纶裸丝的线圈构成;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表面设有微绒层,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另一面为纬平针织物层,纬平针织物层在均匀间隔的集圈纵行之间抛起成弧形,且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双面之间为涤纶变形长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吸湿发热的热量不易散失,形成有效空气层储存热量;且有利充分发挥吸湿发热功效和提升吸湿发热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
技术介绍
秋冬针织内衣保暖舒适,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普及。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秋冬针织内衣面料也不断地得到开发,推陈出新。从传统的棉毛衫裤,到保温性更好的保暖内衣,再到科技含量更高的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针织面料的不断开发推动了针织内衣的发展。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是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汗汽,利用气体到液体的相变放热的原理,实现吸湿发热。面料通常采用疏水性的,纤维间空隙丰富的超细腈纶纤维和吸湿性很好的高吸湿粘胶密切混合形成实现吸湿发热功能。为提高面料的吸湿发热功效,这类技术正在不断地开发。在现有技术中,吸湿发热针织面料在吸湿致发热的功能方面进行了各种开发,能够在微给湿条件下发出一定的热量,给人体带来温暖。毕竟,作为纺织材料自发热,发热量有限,且人体不是恒给湿器,故面料存在吸湿发热后热量易散失,热效应波动大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上述不足,以纺织材料新型的组合结构开发一种储存吸湿发热热量的吸湿发热针织面料,充分发挥吸湿发热的功效,均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为多种纱线构成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一面为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所述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形态呈凹凸细条纹,其中,凸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的线圈构成,凹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氨纶裸丝的线圈构成;所述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表面设有微绒层,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另一面为纬平针织物层,所述纬平针织物层在均匀间隔的集圈纵行之间抛起成弧形,且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双面之间为涤纶变形长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为多种纱线构成的双面纬编针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一面为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所述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形态呈凹凸细条纹,其中,凸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的线圈构成,凹条纹由腈/粘混纺的吸湿发热纱线+氨纶裸丝的线圈构成;所述吸湿发热纱线的织物表面设有微绒层,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另一面为纬平针织物层,所述纬平针织物层在均匀间隔的集圈纵行之间抛起成弧形,且所述双面纬编针织结构的双面之间为涤纶变形长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细条纹为一个凸起的线圈纵行和一个凹下的线圈纵行交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平针织物层在均匀间隔的集圈纵行之间抛起成弧形是以每隔17或35个线圈纵行后有一个线圈纵行与面料的其它部分集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明黄凯潘豪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