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47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该磨砂肌理感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依次包括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横路,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的每个横路均包括三个编织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纱线原料及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的配合,能形成磨砂肌理感的面料,触感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品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质感及触感的追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市面上基本为平整光滑的面料,面料效果单一,对消费者和面料供应商容易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对于平整、无纹理的面料的加工成品,其成品的触感及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开发新触感效果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该面料通过纱线原料及面料的最小花型循环设计的配合,能形成磨砂肌理感的面料,触感舒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该磨砂肌理感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依次包括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横路,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的每个横路均包括三个编织位。进一步地,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两个横路;所述X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为集圈单元,第一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磨砂肌理感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依次包括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横路,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的每个横路均包括三个编织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其特征在于:该磨砂肌理感面料由若干最小花型循环组成,所述最小花型循环依次包括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横路,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的每个横路均包括三个编织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两个横路;
所述X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为集圈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二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所述X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所述Y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二编织位为集圈单元;所述Y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所述Z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和第二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三编织位为集圈单元;所述Z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横路组、Y横路组和Z横路组均包括三个横路;
所述X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为集圈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二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所述X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所述X横路组的第三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所述Y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和第三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二编织位为集圈单元;所述Y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所述Y横路组的第三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所述Z横路组的第一横路的第一编织位和第二编织位均为不编织单元,第一横路的第三编织位为集圈单元;所述Z横路组的第二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所述Z横路组的第三横路的每个编织位均为成圈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磨砂肌理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X横路组的第一横路、所述Y横路组的第一横路和所述Z横路组的第一横路均穿30S/1的涤纶和棉的混纺纱;
所述X横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