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80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采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通过检测待中和的液体(钝化液)的pH值,精确控制所需酸液或者所需碱液的剂量,在排放之前,再进行一次精准的pH测量,如果未达到排放要求会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会直接切换到循环管路开启的状态,打开第二阀门且关闭第一阀门,维持循环及加药直至满足排放要求后排出,再通过微调节手动阀门控制排水水量来平衡水量与自动加药量,达到排放最佳效果。该系统改善了酸碱中和排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性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同时避免了在储罐中酸碱中和排放及酸洗钝化液倒入PE水箱时的人员的参与性,以及增加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酸碱废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具体的,是一种小型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新建制药厂及制药厂改造,会对其重要的洁净工艺系统管路进行酸洗钝化处理,例如:纯化水储罐及其管路、注射用水储罐及其管路、纯蒸汽系统管路等,在酸洗钝化的过程中,会含有大量的强酸、强碱废液需要排放。不经过中和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也无法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目前针对酸洗钝化液的强酸、强碱废液中和排放有三种方式:(1)罐体投料以泵循环的方式中和;(2)把酸洗钝化液导入水箱后投料搅拌中和;(3)用水稀释酸、碱液方式直接排放。但是,上述三种中和排放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种中和排放方式对罐体及其管路会带有轻微腐蚀性;第二种中和排放方式增加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酸洗钝化液导不干净的问题;第三种中和方式存在大大浪费稀释水及无法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所述的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改善了酸碱中和排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性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同时避免了在储罐中酸碱中和排放及酸洗钝化液倒入PE水箱时的人员的参与性,以及增加人员操作的安全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和酸碱液存储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液-液混合器、排液管和循环管;所述液-液混合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所述第一pH检测仪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酸碱液存储单元包括酸液存储装置、碱液存储装置、酸计量装置和碱计量装置;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碱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所述酸计量装置和所述碱计量装置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可选的,所述酸计量装置为酸计量泵。可选的,所述碱计量装置为碱计量泵。可选的,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通过软管连接。可选的,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碱液存储装置通过软管连接。可选的,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由自动控制箱和电器元件组成。可选的,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可选的,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改善了酸碱中和排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性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同时避免了在储罐中酸碱中和排放及酸洗钝化液倒入PE水箱时的人员的参与性,以及增加人员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液管;2-液-液混合器;3-排液管4-循环管;5-进液口;6-出液口;7-第一连接点;8-第二连接点;9-第一pH检测仪;10-第二pH检测仪;11-自动控制单元;12-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酸液存储装置;15-碱液存储装置;16-酸计量装置;17-碱计量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11和酸碱液存储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1、液-液混合器2、排液管3和循环管4;所述液-液混合器2设置有进液口5和出液口6;所述进液管1与所述进液口5相连接;所述排液管3与所述出液口6相连接;所述循环管4连接所述进液管1和所述排液管3,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7和第二连接点8;在所述第一连接点7与所述进液口5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9;在所述第二连接点8与所述出液口6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10;所述第一pH检测仪9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11相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点8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12,所述第一阀门12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11相连接;所述循环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3,所述第二阀门13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11相连接;所述酸碱液存储单元包括酸液存储装置14、碱液存储装置15、酸计量装置16和碱计量装置17;所述酸计量装置16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14和所述进液口5分别连接;所述碱计量装置17与所述碱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和酸碱液存储单元;/n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液-液混合器、排液管和循环管;/n所述液-液混合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n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n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n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n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n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n所述第一pH检测仪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n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n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n所述酸碱液存储单元包括酸液存储装置、碱液存储装置、酸计量装置和碱计量装置;/n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n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碱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n所述酸计量装置和所述碱计量装置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和酸碱液存储单元;
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液-液混合器、排液管和循环管;
所述液-液混合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
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
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
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
所述第一pH检测仪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酸碱液存储单元包括酸液存储装置、碱液存储装置、酸计量装置和碱计量装置;
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
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碱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
所述酸计量装置和所述碱计量装置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歆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医药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