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080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采用自动控制单元控制,通过检测待中和的液体(钝化液)的pH值,精确控制所需酸液或者所需碱液的剂量,在排放之前,再进行一次精准的pH测量,如果未达到排放要求会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会直接切换到循环管路开启的状态,打开第二阀门且关闭第一阀门,维持循环及加药直至满足排放要求后排出,再通过微调节手动阀门控制排水水量来平衡水量与自动加药量,达到排放最佳效果。该系统改善了酸碱中和排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性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同时避免了在储罐中酸碱中和排放及酸洗钝化液倒入PE水箱时的人员的参与性,以及增加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酸碱废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具体的,是一种小型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新建制药厂及制药厂改造,会对其重要的洁净工艺系统管路进行酸洗钝化处理,例如:纯化水储罐及其管路、注射用水储罐及其管路、纯蒸汽系统管路等,在酸洗钝化的过程中,会含有大量的强酸、强碱废液需要排放。不经过中和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也无法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目前针对酸洗钝化液的强酸、强碱废液中和排放有三种方式:(1)罐体投料以泵循环的方式中和;(2)把酸洗钝化液导入水箱后投料搅拌中和;(3)用水稀释酸、碱液方式直接排放。但是,上述三种中和排放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种中和排放方式对罐体及其管路会带有轻微腐蚀性;第二种中和排放方式增加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酸洗钝化液导不干净的问题;第三种中和方式存在大大浪费稀释水及无法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和酸碱液存储单元;/n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液-液混合器、排液管和循环管;/n所述液-液混合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n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n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n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n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n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n所述第一pH检测仪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n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碱中和的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酸碱中和反应单元、自动控制单元和酸碱液存储单元;
所述反应单元包括进液管、液-液混合器、排液管和循环管;
所述液-液混合器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
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出液口相连接;
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排液管,连接点分别是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
在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一pH检测仪;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pH检测仪;
所述第一pH检测仪和所述第二pH检测仪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在所述第二连接点之外沿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酸碱液存储单元包括酸液存储装置、碱液存储装置、酸计量装置和碱计量装置;
所述酸计量装置与所述酸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
所述碱计量装置与所述碱液存储装置和所述进液口分别连接;
所述酸计量装置和所述碱计量装置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歆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医药食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