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6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包括一主体、一第一束带、一第二束带及一调节构造,其中第一束带与主体相对,一容置空间形成于主体与第一束带之间,第一束带的一端靠设于主体一侧的外侧,第二束带与第一束带相邻,第二束带的一端靠设于主体另一侧的外侧,调节构造掣动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反向作动,变化容置空间的环围,供配合设置不同尺寸之水壶。单手操作调节构造,即可遂行水壶的设置及取用,使用方便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设置水壶的水壶架,特别是指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
技术介绍
水壶架是一种用于设置水壶的物品,水壶架常见设置于一管体的一侧,管体通常是自行车的车架的下管或立管,水壶设置于水壶架,可提供骑士骑乘自行车时,补充水份的方便性。设置于自行车之车架的水壶架,可概分为固定式及可调式两类,固定式的水壶架用于设置壶身的环围具有特定尺寸的水壶,可调式的水壶架则可用于设置多种不同的水壶,且各种水壶的壶身的环围尺寸可以不同。习知一种可调式水壶架,包括一座体及一调整组,座体具有纵向延伸之一主架,主架两侧延伸二侧臂,且底座于主架下方形成一底座,底座并与各侧臂之间形成相对,调整组具有设于各侧臂外侧且彼此相对之二凸部及一束带,束带设有可供凸部凸扣之数个嵌孔,变换各凸部所凸扣之嵌孔,即可变化主架、侧臂、底座及束带所围设形成置物空间的径向大小,藉此利用置物空间设置多种不同尺寸的水壶。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为了配合水壶的壶身的环围,调整凸部所凸扣之嵌孔时,必须先解除凸部与嵌孔的扣接关系,使束带与侧臂分离后,再重新进行凸部与不同之嵌孔的扣接,通常需要使用双手始能进行操作,使用上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其系包括:一主体,主体系弯弧状的片体,主体于弯弧状的中段部份的底缘向主体的弧形内缘设有一支持板,主体及支持板共同围设形成开放状的一容置空间,且支持板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据使一水壶设置于容置空间,主体于弯弧状的两端部份分别为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一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一束带的弧形内缘与主体侧向相对,且容置空间形成于主体与第一束带之间,第一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一衔接部,第一衔接部靠设于第一侧部的外侧,且第一衔接部与第一侧部通过一第一栓件铆接,第一束带贯穿一第一长槽,第一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束带的两端,第一束带于第一长槽的底缘形成一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之数个第一凸齿向上凸伸于第一长槽;一第二束带,第二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二束带的弧形内缘与第一束带的弧形外缘相邻,第二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靠设于第二侧部的外侧,且第二衔接部与第二侧部通过一第二栓件铆接,第二衔接部穿设一穿槽,据使第一束带穿伸通过穿槽,第二束带贯穿一第二长槽,第二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二束带的两端,第二束带于第二长槽的顶缘形成一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之数个第二凸齿向下凸伸于第二长槽;以及一调节构造,调节构造包括一基座、一齿轮及一操作件,其中基座侧向贯穿一通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分别穿伸通过通道,齿轮设于通道内,且齿轮轴向穿伸第一长槽及第二长槽,齿轮与第一齿排及第二齿排啮合,据使齿轮掣动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反向作动,操作件轴套基座远离主体的一端,操作件与齿轮相接,据此掣动齿轮旋转,藉以变化容置空间于主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之间的环围,供配合设置不同尺寸之水壶。藉此创新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旋转操作件即可缩减或扩大容置空间的环围,水壶的设置及取用,只需要单手操作操作件旋转即可达成,使用方便性高,可调节容置空间的环围大小与水壶之壶身尺寸配合,可设置不同尺寸之水壶,达到实用之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俯视图;图4系图3之4-4剖视图;图5系图3之5-5剖视图;图6系图3之6-6剖视图;图7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左侧视图;图8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使用状态(一)之俯视图;图9系本技术实施例一之使用状态(二)之俯视图;图10系本技术实施例二之立体图;图11系本技术实施例二之使用状态之横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各图所示,系本技术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之数个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如图1至图9所示,实施例一包括一主体10、一第一束带20、一第二束带30及一调节构造40,其中主体10系弯弧状的片体,且主体10可选择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主体10于弯弧状的中段部份的底缘向主体10的弧形内缘设有一支持板11,主体10及支持板11共同围设形成开放状的一容置空间50,且支持板11位于容置空间50的下方,据使一水壶90设置于容置空间50,主体10于弯弧状的两端部份分别为一第一侧部12及一第二侧部13。第一束带20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一束带20的弧形内缘与主体10侧向相对,且容置空间50形成于主体10与第一束带20之间,第一束带20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一衔接部21,第一衔接部21靠设于第一侧部12的外侧,且第一衔接部21与第一侧部12通过一第一栓件22铆接,第一束带20贯穿一第一长槽23,第一长槽23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束带20的两端,第一束带20于第一长槽23的底缘形成一第一齿条24,第一齿条24之数个第一凸齿25向上凸伸于第一长槽23。第二束带30系弯弧状的长带,第二束带30的弧形内缘与第一束带20的弧形外缘相邻,第二束带30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二衔接部31,第二衔接部31靠设于第二侧部13的外侧,且第二衔接部31与第二侧部13通过一第二栓件32铆接,第二衔接部31穿设一穿槽33,据使第一束带20远离第一衔接部21的一端穿伸通过穿槽33,第二束带30贯穿一第二长槽34,第二长槽34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二束带30的两端,第二束带30于第二长槽34的顶缘形成一第二齿条35,第二齿条35之数个第二凸齿36向下凸伸于第二长槽34。调节构造40包括一基座42、一齿轮44及一操作件46,其中基座42侧向贯穿一通道421,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分别穿伸通过通道421,齿轮44设于通道421内,且齿轮44轴向穿伸第一长槽23及第二长槽34,齿轮44与第一齿排24及第二齿排35啮合,据此,齿轮44旋转时,齿轮44掣动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反向作动,藉此配合水壶90变化容置空间50的环围大小,操作件46轴套基座42远离主体10的一端,操作件46与齿轮44相接,据使操作件46掣动齿轮44往复旋转,藉以变化容置空间50于主体10、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之间的环围,供配合设置不同尺寸之水壶90。通过上述结构组成形态与技术特征,兹就本技术之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水壶90由容置空间50的上方置入容置空间50,支持板11于水壶90底缘对水壶90形成支持,操作操作件46旋转,使得齿轮44旋转,进而掣动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彼此错位,第一侧部12及第二侧部13受到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的牵引,而分别靠向水壶90的两侧,第一束带20及第二束带30则分别对水壶90远离主体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体,主体系弯弧状的片体,主体于弯弧状的中段部份的底缘向主体的弧形内缘设有一支持板,主体及支持板共同围设形成开放状的一容置空间,且支持板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据使一水壶设置于容置空间,主体于弯弧状的两端部份分别为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n一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一束带的弧形内缘与主体侧向相对,且容置空间形成于主体与第一束带之间,第一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一衔接部,第一衔接部靠设于第一侧部的外侧,且第一衔接部与第一侧部通过一第一栓件铆接,第一束带贯穿一第一长槽,第一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束带的两端,第一束带于第一长槽的底缘形成一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之数个第一凸齿向上凸伸于第一长槽;/n一第二束带,第二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二束带的弧形内缘与第一束带的弧形外缘相邻,第二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靠设于第二侧部的外侧,且第二衔接部与第二侧部通过一第二栓件铆接,第二衔接部穿设一穿槽,第一束带穿伸通过穿槽,第二束带贯穿一第二长槽,第二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二束带的两端,第二束带于第二长槽的顶缘形成一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之数个第二凸齿向下凸伸于第二长槽;以及/n一调节构造,调节构造包括一基座、一齿轮及一操作件,其中基座侧向贯穿一通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分别穿伸通过通道,齿轮设于通道内,且齿轮轴向穿伸第一长槽及第二长槽,齿轮与第一齿排及第二齿排啮合,据使齿轮掣动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反向作动,操作件轴套基座远离主体的一端,操作件与齿轮相接,据此掣动齿轮旋转,变化容置空间于主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之间的环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主体系弯弧状的片体,主体于弯弧状的中段部份的底缘向主体的弧形内缘设有一支持板,主体及支持板共同围设形成开放状的一容置空间,且支持板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据使一水壶设置于容置空间,主体于弯弧状的两端部份分别为一第一侧部及一第二侧部;
一第一束带,第一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一束带的弧形内缘与主体侧向相对,且容置空间形成于主体与第一束带之间,第一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一衔接部,第一衔接部靠设于第一侧部的外侧,且第一衔接部与第一侧部通过一第一栓件铆接,第一束带贯穿一第一长槽,第一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一束带的两端,第一束带于第一长槽的底缘形成一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之数个第一凸齿向上凸伸于第一长槽;
一第二束带,第二束带系弯弧状之长带,第二束带的弧形内缘与第一束带的弧形外缘相邻,第二束带的一端扩张形成一第二衔接部,第二衔接部靠设于第二侧部的外侧,且第二衔接部与第二侧部通过一第二栓件铆接,第二衔接部穿设一穿槽,第一束带穿伸通过穿槽,第二束带贯穿一第二长槽,第二长槽的两端分别指向第二束带的两端,第二束带于第二长槽的顶缘形成一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之数个第二凸齿向下凸伸于第二长槽;以及
一调节构造,调节构造包括一基座、一齿轮及一操作件,其中基座侧向贯穿一通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分别穿伸通过通道,齿轮设于通道内,且齿轮轴向穿伸第一长槽及第二长槽,齿轮与第一齿排及第二齿排啮合,据使齿轮掣动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反向作动,操作件轴套基座远离主体的一端,操作件与齿轮相接,据此掣动齿轮旋转,变化容置空间于主体、第一束带及第二束带之间的环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适用不同尺寸水壶之水壶架,其特征在于基座的内部形成一容室,容室的一端与通道连通,容室的另一端连通基座远离主体的一端,容室的内周圆环状配置数个第三凸齿;
齿轮于轴向的一端设有一盘体,盘体设于容室的内部,盘体的外缘与第三凸齿相邻,盘体沿轴向贯穿数个活动槽,活动槽的一端延伸于盘体的外缘,盘体形成数个嵌口,盘体于嵌口的周缘形成一第一边壁及一第二边壁,第一边壁与盘体的外缘相接,各嵌口分别与各活动槽邻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胜熹陈晏宇
申请(专利权)人:飞鸣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