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52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5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10)是具备与对方侧壳体(90)嵌合的壳体(20)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60)的连接器(10),嵌合检测构件(60)能滑动地安装于壳体(20),进行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的嵌合保证,嵌合检测构件(60)具备与壳体(20)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和能弹性移位的第2臂部(臂部)(78),壳体(20)具备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30)和与臂部(臂部)(78)接触的臂接触部(50),臂部(臂部)(78)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朝向壳体侧接触面(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臂接触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例,已知日本特开2012-6446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阳连接器、与阳连接器嵌合的阴连接器、以及能滑动地安装于阴连接器的外侧的CPA(嵌合位置保证锁)构成。CPA具有悬臂状的CPA锁。当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嵌合时,阴连接器的阴型锁越过阳连接器的阳型尖头而卡止。当在该状态下使CPA向嵌合方向滑动时,则CPA锁越过阴型锁及阳型尖头。由此,进行嵌合保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44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CPA能滑动地安装于阴连接器,一般来说,相对于阴连接器具有晃动。但是,当CPA在嵌合保证状态下晃动大到阴型锁能越过阳型尖头的程度时,有可能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嵌合被解除。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壳体嵌合;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进行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保证,所述嵌合检测构件具备与所述壳体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和能弹性移位的臂部,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和与所述臂部接触的臂接触部,所述臂部在与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所述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所述臂接触部。因为嵌合检测构件的臂部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壳体的臂接触部,所以嵌合检测构件被限制向检测构件侧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的移位,能够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另外,为了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也可以仅仅是零接触式接触,而不必使臂部与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另外,即使在使嵌合检测构件在壳体滑动时臂部和臂接触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位,也通过臂部弹性地挠曲,能够防止在臂部与臂接触部之间产生妨碍滑动动作的程度的动摩擦阻力,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嵌合检测构件的滑动动作。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所述嵌合检测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臂部。通过臂部分别设置于嵌合检测构件的两侧部,各个臂部与臂接触部接触,从而与在左右两侧部的任一方设置有臂部的情况比较,能够将嵌合检测构件更加没有晃动地安装于壳体。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所述壳体侧接触面被通过所述臂部的顶端部与所述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按压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因为壳体侧接触面通过臂部的顶端部与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时的反作用力而按压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壳体侧接触面和检测构件侧接触面的接触。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后方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是连接器的后视图。图5是连接器的主视图。图6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前方立体图。图7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后方立体图。图8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后视立体图。图9是壳体的后方立体图。图10是壳体的前方立体图。图11是嵌合检测构件向壳体安装前的立体图。图12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组装前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组装前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4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A-A位置的剖视图。图15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16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B-B位置上的剖视图。图17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第2臂部的位置上的后视的剖视图。图18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19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20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21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B-B位置上的剖视图。图22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第2臂部的位置上的后视剖视图。图23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24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图25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5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阴型的壳体20和能滑动地安装于壳体20的嵌合检测构件60。如图14所示,壳体20与阳型的对方侧壳体90嵌合。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4的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右方,将壳体20及对方侧壳体90相互的嵌合方向作为前方。嵌合检测构件60是通过检测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正常嵌合而进行嵌合保证的构件,是用于实现所谓的CPA(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连接器定位保证)的功能构件。如图6所示,嵌合检测构件60具备:方形板状的检测构件主体部62;框状的闩锁部82,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向前方突出;以及嵌合检测部86,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呈悬臂状突出。闩锁部82的框内的前端面成为后述的、在解除嵌合中与对方侧壳体90的对方侧锁定部94碰触的闩锁锁定部84。如图6、图7所示,在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具有可挠性的一对第1臂部74和具有可挠性的一对第2臂部(臂部)78,一对第2臂部78配置于一对第1臂部74的前方。如图6、图7所示,一对第1臂部74呈悬臂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部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另外,在一对第1臂部74的顶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1爪部76。如图6、图7所示,一对第2臂部78形成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部向下方突出再折回而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另外,在一对第2臂部78的顶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2爪部(顶端部)80。如图8所示,在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下表面的后方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矛状部收纳槽64,从矛状部收纳槽64的前表面的内壁向后方呈悬臂状突出地设置有矛状部66。矛状部66具有可挠性,能够向上下方向弹性移位。矛状部66的下表面成为与后述的壳体20相对滑动的滑动面68,从滑动面68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突起部70。如图9、图10所示,壳体20具备:罩部21,其在前方及后方分别开口;锁臂26,其设置于罩部21的上表面;以及左右一对侧壁42,其设置于罩部21的上表面。如图1、图2所示,罩部21由前方罩部22和后方罩部24构成,前方罩部22在嵌合方向开口,后方罩部24在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如图9所示,锁臂26具备:锁臂主体部28,其呈在前后方向长的方形,开口成框状;和基端部36,其从锁臂主体部2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与后方罩部24的上表面相连。在锁臂主体部28的上表面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壳体嵌合;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进行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保证,/n所述嵌合检测构件具备与所述壳体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和能弹性移位的臂部,/n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和与所述臂部接触的臂接触部,/n所述臂部在与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所述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所述臂接触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6 JP 2017-249634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壳体嵌合;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进行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保证,
所述嵌合检测构件具备与所述壳体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和能弹性移位的臂部,
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和与所述臂部接触的臂接触部,
所述臂部在与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栖健史龟村诚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