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40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支撑板、滑杆和连接柱,所述支撑板对称分布在连接柱的两侧,所述连接柱为圆柱体管状结构,与两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板壁上的分别设置有滑杆与支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至少包括外管,滑动连接外管的夹持杆,所述外管与支撑板的侧板壁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板垂直分布,所述夹持杆截面为L形,一端伸入至外管内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垂直于夹持杆,且移动杆的杆壁上还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对称分布在夹持杆的两侧平行于夹持杆。该教学讲义固定装置,结构合理,操作便捷,携带方便,可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教学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的总称。教具简称。教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一般分普通教具、特殊教具、幼儿教具3类,普通教具: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中专各类专业教育所使用的常规和专业教具。一般有实物,将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直接感受;模拟实物,包括标本、模型和其他复制品,如地球仪、人体模型、工程设备模型等;描绘事物形象的图表,包括图画、照片、地图和统计、设计等各种形象化图表;再现事物形象及其过程的现代化设备,如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等。还有授课时使用的常规教具,如黑板、板擦、白板、粉笔等。讲义固定装置也是教具的一种,是老师们常常使用的工具,但是现有的讲义固定装置大多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利,增加了老师的拿取负担,不能拿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支撑板、滑杆和连接柱,所述支撑板对称分布在连接柱的两侧,所述连接柱为圆柱体管状结构,与两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板壁上的分别设置有滑杆与支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至少包括外管,滑动连接外管的夹持杆,所述外管与支撑板的侧板壁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板垂直分布,所述夹持杆截面为L形,一端伸入至外管内部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垂直于夹持杆,且移动杆的杆壁上还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对称分布在夹持杆的两侧平行于夹持杆,所述夹持杆在外管外部的弯折部朝向支撑板上表面,所述滑杆并排分布有多组,且之间通过竖杆串联固定,所述滑杆在支撑板的板壁上同步滑动,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底端还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固定杆与连接杆,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竖直分别对称分布在两组支撑板上卡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朝向固定杆的面上与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水平设置,远离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固定杆。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杆壁上开设有供插杆穿过的孔,且插杆与固定杆之间通过纵向穿过固定杆的弹簧卡扣卡接固定,所述弹簧卡扣弹性设置在插杆的杆壁上。优选的,所述支腿铰接在放置槽的内部,所述放置槽在两组支撑板上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所述外管的内壁管壁上还对称分布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移动杆位置平齐,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板壁上还并排分布开设有多组供滑杆滑动的滑槽。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教学讲义固定装置,通过两组支撑板与连接柱的设置,在教学结束时,可将支撑板翻转收纳,减少体积,提升携带的便捷性,整体结构均可收纳设置,通过滑动滑杆根据书本的体积增加支撑面积,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在讲义被翻开时将讲义的页数固定,提升阅读的便捷性,通过插杆与固定杆的配合将翻转后的支撑板限位固定,即可进行使用,通过弹簧卡扣的卡接方式固定,拆装便捷,该教学讲义固定装置,结构合理,操作便捷,携带方便,可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柱、2固定机构、3连接杆、4滑杆、5支撑板、6滑槽、7插杆、8固定杆、9弹簧卡扣、10连接杆、11支腿、12移动杆、13弹簧、14固定块、15夹持杆、16放置槽、17外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2、支撑板5、滑杆4和连接柱1,所述支撑板5对称分布在连接柱1的两侧,所述连接柱1为圆柱体管状结构,与两组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前后两端板壁上的分别设置有滑杆4与支腿11,两组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至少包括外管17,滑动连接外管17的夹持杆15,所述外管17与支撑板5的侧板壁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板5垂直分布,所述夹持杆15截面为L形,一端伸入至外管17内部与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12垂直于夹持杆15,且移动杆12的杆壁上还与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对称分布在夹持杆15的两侧平行于夹持杆15,所述夹持杆15在外管17外部的弯折部朝向支撑板5上表面,所述滑杆4并排分布有多组,且之间通过竖杆3串联固定,所述滑杆4在支撑板5的板壁上同步滑动,所述支撑板5的背面底端还设置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固定杆8与连接杆10,所述固定杆8与连接杆10竖直分别对称分布在两组支撑板5上卡接固定,通过两组支撑板5与连接柱1的设置,在教学结束时,可将支撑板5翻转收纳,减少体积,提升携带的便捷性。具体的,所述连接杆10朝向固定杆8的面上与插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7水平设置,远离连接杆10的一端穿过固定杆8,插杆7随着支撑板5转动并且插入穿过固定杆8。具体的,所述固定杆8的杆壁上开设有供插杆7穿过的孔,且插杆7与固定杆8之间通过纵向穿过固定杆8的弹簧卡扣9卡接固定,所述弹簧卡扣9弹性设置在插杆7的杆壁上,固定杆8上开设有卡孔,弹簧卡扣9穿过卡孔将两者卡接固定。具体的,所述支腿11铰接在放置槽16的内部,所述放置槽16在两组支撑板5上对称分布,支腿11可翻转收纳。具体的,所述所述外管17的内壁管壁上还对称分布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与移动杆12位置平齐,且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14,通过弹簧13的弹力将移动杆12顶回原位,移动杆12就带动夹持杆15缩回。具体的,所述支撑板5的板壁上还并排分布开设有多组供滑杆4滑动的滑槽6,根据讲义的体积拉伸滑杆4增加承载面积。具体的,该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原本折叠在一起的两组支撑板5翻转展开,支撑板5沿着连接柱1旋转,当两组支撑板5旋转至间距一百八十度时,插杆7也转动并且插入穿过固定杆8,固定杆8上开设有卡孔,插杆7上的弹簧卡扣9穿过卡孔将两者卡接固定,弹簧卡扣9为现有技术,通过插杆7与固定杆8的固定配合,将支撑板5固定,此时将支腿11翻转出,即可将支撑杆5倾斜放置,随后将讲义放置在支撑板5上,根据讲义的体积拉伸连接杆3增加承载面积,拉伸夹持杆15,弹簧13受力收缩,夹持杆15放在讲义翻开的一页并松开,通过弹簧13的弹力将移动杆12顶回原位,移动杆12就带动夹持杆15缩回,夹持杆15阻挡在讲义翻开的页数上,使得讲义不会自动翻页,教学完成后,将讲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2)、支撑板(5)、滑杆(4)和连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对称分布在连接柱(1)的两侧,所述连接柱(1)为圆柱体管状结构,与两组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前后两端板壁上的分别设置有滑杆(4)与支腿(11),两组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至少包括外管(17),滑动连接外管(17)的夹持杆(15),所述外管(17)与支撑板(5)的侧板壁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板(5)垂直分布,所述夹持杆(15)截面为L形,一端伸入至外管(17)内部与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12)垂直于夹持杆(15),且移动杆(12)的杆壁上还与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对称分布在夹持杆(15)的两侧平行于夹持杆(15),所述夹持杆(15)在外管(17)外部的弯折部朝向支撑板(5)上表面,所述滑杆(4)并排分布有多组,且之间通过竖杆(3)串联固定,所述滑杆(4)在支撑板(5)的板壁上同步滑动,所述支撑板(5)的背面底端还设置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固定杆(8)与连接杆(10),所述固定杆(8)与连接杆(10)竖直分别对称分布在两组支撑板(5)上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讲义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2)、支撑板(5)、滑杆(4)和连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对称分布在连接柱(1)的两侧,所述连接柱(1)为圆柱体管状结构,与两组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前后两端板壁上的分别设置有滑杆(4)与支腿(11),两组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机构(2),所述固定机构(2)至少包括外管(17),滑动连接外管(17)的夹持杆(15),所述外管(17)与支撑板(5)的侧板壁固定连接,且与支撑板(5)垂直分布,所述夹持杆(15)截面为L形,一端伸入至外管(17)内部与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12)垂直于夹持杆(15),且移动杆(12)的杆壁上还与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对称分布在夹持杆(15)的两侧平行于夹持杆(15),所述夹持杆(15)在外管(17)外部的弯折部朝向支撑板(5)上表面,所述滑杆(4)并排分布有多组,且之间通过竖杆(3)串联固定,所述滑杆(4)在支撑板(5)的板壁上同步滑动,所述支撑板(5)的背面底端还设置有支腿(11),所述支腿(11)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固定杆(8)与连接杆(10),所述固定杆(8)与连接杆(10)竖直分别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宝彭飞屈小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