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37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包括:热源件,配置为用于将输入自身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热传导件,配置为用于将热源件释放的热量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热回收件,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干燥承印物周围空间中的热量,并将上述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传导件处,对应于不同的热源件设置不同的热回收件,使得由热源件释放的热量不易流失到空气或周围空间中,能够将热源件产生的热量更多的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也能够显著的降低上述干燥工序处的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印刷设备将待印刷的图案及文字转印到承印物上时,为了能够使得承印物上的油墨尽快的干燥,需要对印刷后的承印物进行干燥处理。当前,干燥处理的手段通常是烘烤或利用风机向承印物吹热风来实现,在干燥过程当中,热量的来源在于电热片或电热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后通过热辐射或风机产生的气流将热量传递到承印物上。为了使得传递到承印物上的热量保持稳定,在上述干燥处理过程中,引入了温度反馈控制的思路。简单而言,即若环境温度较高或风机吹出的气流温度本身较高,则电热丝或电热片产生的热量,即电热功率则相应的降低,由此使得辐射强度或气流温度保持在设定区间。总体而言,上述干燥处理过程当中热源产生的热量相较于承印物干燥时所消耗的热量要大很多,由此使得干燥工序处热量聚集过多。上述多余的热量本身并不作用于产品的生产,而是作为多余的热量耗散到了周围的环境当中,实际上造成了电能的损耗浪费,并且使得生产环境变得燥热。如何能够有效的降低上述干燥处理过程中的热量损耗,减少电能的消耗,并且降低干燥工序处环境设备的温度,对于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印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印刷承印物干燥时大量热量被耗散到周围环境当中,造成电能浪费,且使得干燥工序处环境设备温度升高这一问题,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能够循环利用热源产生的热量,更多的将电能转化而来的热能作用到承印物上,由此减少了热量的浪费,降低了干燥工序所需的能耗,同时也降低了干燥工序处设备与环境的温度。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包括:热源件,配置为用于将输入自身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热传导件,配置为用于将热源件释放的热量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热回收件,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干燥承印物周围空间中的热量,并将上述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传导件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热源件产生的热量更多的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也能够显著的降低上述干燥工序处的环境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承印物干燥装置还包括温度反馈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待干燥承印物所在位置处,用于检测上述位置处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电源功率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接收并响应于上述温度检测信号,输出功率调节信号;程控电源,配置为与外部电源以及所述热源件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源功率控制器信号连接,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功率调节信号,控制输出至热源件的电功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干燥装置处的实际温度灵活的调节热源件的发热功率,由此减少电能的消耗。进一步的,所述热源件配置为与外部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电致发热器。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导件配置为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设置于热源件远离待干燥承印物一侧且出气端朝向所述待干燥承印物,用于将热源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传导至待承印物处;所述热回收件配置为气流收集器,所述气流收集器的气流吸入端设置于待干燥承印物处,气流收集器的气流排出端设置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进气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热风能够快速的对承印物进行干燥,提升干燥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发生器配置为第一轴流风机以及通过管道连通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出气端处相连通的气流均衡器;所述气流收集器配置为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气流吸入端通过管道设置有气流吸嘴,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气流排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轴流风机的进气端相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均衡器能够使得由管道中的热风能够均匀的作用到待干燥承印物上。进一步的,所述承印物干燥装置还包括有干燥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待承印物通过的开口,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且通过管道与壳体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第二轴流风机、干燥壳体通过上述管道构成一气流循环回路;所述热源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轴流风机出气端与所述干燥壳体之间的电热丝或电热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实现热风的循环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壳体以及管道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上述气流循环回路中的热量散失,降低能耗。进一步的,所述热传导件配置为与所述电致发热件热传导连接的金属片或电致发热件本体,所述金属片或电致发热件本体构成供待承印物穿过的热辐射空间;所述热回收件配置为热辐射反射片,设置于待承印物所处位置周围且热辐射反射片朝向热传导件一侧,用于将所述金属片或电致发热件本体辐射的热量反射至金属片或电致发热件本体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热辐射反射片将热源件产生的热辐射反射到热源件或待干燥承印物上,由此使得热源件产生的热量更多的作用到承印物上。进一步的,所述热源件包括电热丝或电热片;所述金属片或电热丝或电热片相互配合,形成供待承印物穿过的热辐射通道;所述热辐射反射片围绕所述热辐射通道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中连通设置有盛放有干燥剂的干燥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流在管道中进行循环时,干燥盒中的干燥剂能够吸收掉气流当中的水汽,使得气流变得干燥,更有利于提升承印物的干燥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对应于不同的热源件设置不同的热回收件,使得由热源件释放的热量不易流失到空气或周围空间中,能够将热源件产生的热量更多的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也能够显著的降低上述干燥工序处的环境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实施例一);图2为干燥壳体内基于温度反馈的热源件功率控制示意图;图3为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实施例二)。附图标记:1、热源件;2、热传导件;3、热回收件;4、温度反馈控制组件;5、电源功率控制器;6、程控电源;7、温度传感器;8、第一轴流风机;9、管道;10、气流均衡器;11、第二轴流风机;12、气流吸嘴;13、干燥壳体;14、电热片;15、隔热层结构;16、热辐射通道;17、干燥盒;18、热辐射反射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主要包括热源件1、热传导件2以及热回收件3。热源件1产生热量,热传导件2将上述热量传导至待干燥承印物上,热回收件3将多余的热量重新导回到热传导件2和/或待干燥承印物上。本实施例中,热源件1配置为用于将输入自身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热传导件2配置为用于将热源件1释放的热量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热回收件3配置为用于接收干燥承印物周围空间中的热量,并将上述热量传导至热传导件2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热源件1产生的热量更多的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热源件(1),配置为用于将输入自身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n热传导件(2),配置为用于将热源件(1)释放的热量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n热回收件(3),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干燥承印物周围空间中的热量,并将上述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传导件(2)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源件(1),配置为用于将输入自身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
热传导件(2),配置为用于将热源件(1)释放的热量传导到待干燥承印物上;
热回收件(3),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干燥承印物周围空间中的热量,并将上述热量传导至所述热传导件(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件(1)配置为与外部电源装置电连接的电致发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物干燥装置还包括温度反馈控制组件(4),包括:
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待干燥承印物所在位置处,用于检测上述位置处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电源功率控制器(5),与所述温度传感器(7)信号连接,接收并响应于上述温度检测信号,输出功率调节信号;
程控电源(6),配置为与外部电源以及所述热源件(1)电连接,且与所述电源功率控制器(5)信号连接,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功率调节信号,控制输出至热源件(1)的电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件(2)配置为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设置于热源件(1)远离待干燥承印物一侧且出气端朝向所述待干燥承印物,用于将热源件(1)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传导至待承印物处;
所述热回收件(3)配置为气流收集器,所述气流收集器的气流吸入端设置于待干燥承印物处,气流收集器的气流排出端设置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进气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设备承印物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发生器配置为第一轴流风机(8)以及通过管道(9)连通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8)出气端处相连通的气流均衡器(10);
所述气流收集器配置为第二轴流风机(11),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元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诺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