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34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包括镭射膜本体,所述镭射膜本体的底部设有基膜层,所述基膜层的上侧设有镭射层,所述镭射层的上侧设有镀铝层,所述镀铝层由第一镀铝层、橡胶层和第二镀铝层组成,所述第一镀铝层的上侧表面与橡胶层的下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的下侧表面与橡胶层的上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上侧设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镀铝层、橡胶层和第二镀铝层,且在橡胶层内嵌套有铁网片,提高了镭射膜本体的强度,镭射层上的凸块嵌套在第一镀铝层内,提高了镭射层与镀铝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镀铝层难剥离,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
本技术涉及镭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
技术介绍
镭射膜一般采用计算机点阵光刻技术、3D真彩色全息技术、多重与动态成像技术等。经模压把具有彩虹动态、三维立体效果的全息图像转移到PET、BOPP、PVC或带涂层的基材上,然后利用复合、烫印、转移等方式使商品包装表面获得某种激光镭射效果。目前普通的镭射膜强度差,镀铝层附着力不高,用这种普通镭射膜与其它基材复合时会出现镀铝层大面积剥离现象。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通过设有第一镀铝层、橡胶层和第二镀铝层,且在橡胶层内嵌套有铁网片,提高了镭射膜本体的强度,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连接处设为波浪形,提高了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粘附力,且镭射层上的凸块嵌套在第一镀铝层内,提高了镭射层与镀铝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镀铝层难剥离,使用寿命长,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包括镭射膜本体,所述镭射膜本体的底部设有基膜层,所述基膜层的上侧设有镭射层,所述镭射层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镭射层之间设为一体化,所述镭射层的上侧设有镀铝层,所述镀铝层由第一镀铝层、橡胶层和第二镀铝层组成,所述第二镀铝层位于橡胶层的上侧,所述橡胶层位于第一镀铝层的上侧,所述橡胶层的上下两层表面均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的上侧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的上侧表面与橡胶层的下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的下侧表面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镀铝层的下侧表面与橡胶层的上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镀铝层的底部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之间相卡合,所述第二镀铝层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上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下部与第二镀铝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基膜层设为BOPP光膜。优选的,所述第一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胶黏剂粘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橡胶层设为透明乙烯-已二烯乙丙橡胶,所述橡胶层内嵌套有铁网片。优选的,所述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胶黏剂粘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油墨层采用透明油墨。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材质设为二氧化硅,所述保护层的上侧表面设为波浪纹,所述保护层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隔缝,所述隔缝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油墨层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有第一镀铝层、橡胶层和第二镀铝层,且在橡胶层内嵌套有铁网片,提高了镭射膜本体的强度,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连接处设为波浪形,提高了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镀铝层和第二镀铝层与橡胶层之间的粘附力,且镭射层上的凸块嵌套在第一镀铝层内,提高了镭射层与镀铝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镀铝层难剥离,使用寿命长;2、通过在镀铝层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且油墨层之间设有隔缝,使得镭射膜本体表面形成一个个相同的标记区域,便于进行加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镀铝层底部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镭射膜本体、2基膜层、3镭射层、4凸块、5镀铝层、6第一镀铝层、7橡胶层、8第二镀铝层、9凹槽、10油墨层、11保护层、12隔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包括镭射膜本体1,所述镭射膜本体1的底部设有基膜层2,所述基膜层2的上侧设有镭射层3,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与镭射层3之间设为一体化,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设有镀铝层5,所述镀铝层5由第一镀铝层6、橡胶层7和第二镀铝层8组成,所述第二镀铝层8位于橡胶层7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位于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的上下两层表面均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下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上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底部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与凸块4之间相卡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10,所述油墨层10的上侧设有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的下部与第二镀铝层8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膜层2设为BOPP光膜,具有高透明度和光泽度,优异的油墨和涂层附着力,优异的油脂阻隔性能,低静电性能;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镀铝层6与橡胶层7之间胶黏剂粘合连接,使得第一镀铝层6与橡胶层7之间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层7设为透明乙烯-已二烯乙丙橡胶,所述橡胶层7内嵌套有铁网片,橡胶层7使得镭射膜本体1具有一定的弹性,铁网片加强了镭射膜本体1的强度;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镀铝层8与橡胶层7之间胶黏剂粘合连接,提高了第二镀铝层8与橡胶层7之间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墨层10采用透明油墨,透明油墨遮盖力低,有良好的透明度;实施方式具体为:镀铝层5由第一镀铝层6、橡胶层7和第二镀铝层8组成,提高了镀铝层5的结构强度,且在橡胶层5内嵌套有铁网片,提高了镭射膜本体的强度,第一镀铝层6和第二镀铝层7与橡胶层5之间的连接处设为波浪形,提高了第一镀铝层6和第二镀铝层7与橡胶层5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镀铝层6和第二镀铝层7与橡胶层5之间的粘附力,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且镭射层3上的凸块4嵌套在第一镀铝层6内,提高了镭射层3与镀铝层5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镀铝层5难剥离,使用寿命长,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的镭射膜强度差,镀铝层附着力不高,用这种普通镭射膜与其它基材复合时会出现镀铝层大面积剥离现象的问题。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层11的材质设为二氧化硅,所述保护层11的上侧表面设为波浪纹,所述保护层11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隔缝12,所述隔缝1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油墨层10之间,二氧化硅能满足透明的基本要求,且具有不溶于一般的酸,抗腐蚀性强,耐高温等特点,波浪纹使得表面镭射的光学效果更佳;实施方式具体为:在镀铝层5的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10,且油墨层10之间设有隔缝12,使得镭射膜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包括镭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膜本体(1)的底部设有基膜层(2),所述基膜层(2)的上侧设有镭射层(3),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与镭射层(3)之间设为一体化,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设有镀铝层(5),所述镀铝层(5)由第一镀铝层(6)、橡胶层(7)和第二镀铝层(8)组成,所述第二镀铝层(8)位于橡胶层(7)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位于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的上下两层表面均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下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上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底部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与凸块(4)之间相卡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10),所述油墨层(10)的上侧设有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的下部与第二镀铝层(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准确标记的镭射膜,包括镭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镭射膜本体(1)的底部设有基膜层(2),所述基膜层(2)的上侧设有镭射层(3),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与镭射层(3)之间设为一体化,所述镭射层(3)的上侧设有镀铝层(5),所述镀铝层(5)由第一镀铝层(6)、橡胶层(7)和第二镀铝层(8)组成,所述第二镀铝层(8)位于橡胶层(7)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位于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所述橡胶层(7)的上下两层表面均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上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下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设为波浪形,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下侧表面与橡胶层(7)的上侧表面相配合,所述第一镀铝层(6)的底部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与凸块(4)之间相卡合,所述第二镀铝层(8)的上侧表面等间距设有油墨层(10),所述油墨层(10)的上侧设有保护层(11),所述保护层(11)的下部与第二镀铝层(8)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容李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宜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