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健健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026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且下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上模,且上模座的底部靠近上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下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弹簧。该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通过内腔、脉冲管、挡板、弹簧和限位套环的相互配合,使得模具内的工件在脱料前,工件与模具内壁的接触面受到振动松动,从而避免硬力脱料时造成工件表面和模具内壁磨损的问题,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现有的模具在完成注塑后,模具的内壁与工件的接触比较紧密,难以进行脱料下料,现有的模具大多采用顶针将工件顶出进行脱料下料,这样容易造成工件与模具内壁的接触面硬力拉拽,容易损坏模具和工件的表面,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模具脱料下料时易损坏模具内壁和工件的外壁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且下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上模,且上模座的底部靠近上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下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挡板。优选的,所述上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支撑臂,且固定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优选的,所述支撑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丝杠,所述第二传动杆位于第一传动杆与丝杠之间,所述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丝杠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丝杠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架。优选的,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靠近弹簧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环套,所述下模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脉冲管。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远离移动架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软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通过轮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丝杠与第二传动杆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通过内腔、脉冲管、挡板、弹簧和限位套环的相互配合,使得模具内的工件在脱料前,工件与模具内壁的接触面受到振动松动,从而避免硬力脱料时造成工件表面和模具内壁磨损的问题,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件的成型质量;该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通过丝杠、移动架、移动台和软胶垫的相互配合,使得模具内的工件在下料时脱离下模,避免传统的顶出下料造成工件翻转撞击损坏的问题,也便于后续下料后的存放;该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通过支撑臂内的传动结构可以保证四个移动台将工件夹紧,从而保证下料的稳定,避免掉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座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上模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图中:1、下模座;2、上模座;3、下模;4、上模;5、定位柱;6、定位孔;7、内腔;8、弹簧;9、挡板;10、限位环套;11、脉冲管;12、固定座;13、支撑臂;14、电机;15、第一锥齿轮;16、第一传动杆;17、第二传动杆;18、丝杠;19、第二锥齿轮;20、移动架;21、移动台;22、软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包括下模座1、上模座2、下模3、上模4、定位柱5、定位孔6、内腔7、弹簧8、挡板9、限位环套10、脉冲管11、固定座12、支撑臂13、电机14、第一锥齿轮15、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丝杠18、第二锥齿轮19、移动架20、移动台21、软胶垫22,下模座1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座2,且下模座1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下模3,上模座2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上模4,且上模座2的底部靠近上模4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5,下模座1,的顶部靠近下模3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孔6,下模3的内部设置有内腔7,内腔7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设置有挡板9,起到振动的作用,便于工件脱料。进一步的,上模座2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支撑臂13,且固定座12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14,电机14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进一步的,支撑臂1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和丝杠18,第二传动杆17位于第一传动杆16与丝杠18之间,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和丝杠18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9,丝杠18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移动架20,便于动力传输的稳定。进一步的,内腔7的一侧内壁上靠近弹簧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限位环套10,下模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脉冲管11,起到脉冲空气进入内腔7。进一步的,移动架2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移动台21,移动台21上远离移动架20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软胶垫22,减少对工件的挤压。进一步的,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9通过轮齿啮合连接,第一传动杆16与第二传动杆17之间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19传动连接,丝杠18与第二传动杆17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19传动连接,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上模座2和下模座1在定位柱5和定位孔6的定位下合在一起,完成工件的成型后,外部的脉冲设备将压缩空气通过脉冲管11压入内腔7内,冲击空气撞击在挡板9上,挡板9冲击后在弹簧8的作用下晃动,随后挡板9的震动传递至下模3内壁上,下模3内壁与工件接触位置震动并松动,便于后续工件的脱料,上模座2在外部设备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电机14通过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15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9的啮合连接,电机14带动第一传动杆16转动,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19的啮合连接,第一传动杆16带动第二传动杆17转动,第二传动杆17带动丝杠18转动,通过丝杠18与移动架20的旋合连接,移动架20在丝杠18上移动,移动架20带动移动台21移动,软胶垫22挤压在工件上,完成工件的取料,便于后续的脱料下料。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包括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且下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上模,且上模座的底部靠近上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下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包括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且下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下模,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上模,且上模座的底部靠近上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柱,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靠近下模的一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定位孔,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支撑臂,且固定座的顶部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模具的下料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第二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健健刘大明孙恺易浩
申请(专利权)人:赖健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