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95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该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这样,精简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并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乏燃料水池
,特别涉及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乏燃料水池是核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乏燃料水池中一般会设置有冷却系统。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是在核电站的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带出乏燃料衰变产生的热量,从而将乏燃料水池内的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实际运用中,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中一般包括多根冷却管,且每一冷却管中均设置有单独的取水口、取水管道、冷却水泵和热交换器等部件,可见,当前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的结构较为冗余,且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解决了当前乏燃料水池的冷却系统的结构较为冗余,且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两个第二隔离阀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一个第二隔离阀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量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供电列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第一冷却管中的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流量计均分别与所述备用电源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中还设置有切换供电列切换装置,所述供电列切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流量计由所述非安全级供电列供电切换至所述安全级供电列供电。可选的,每一第一热交换器上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安全级冷却水;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有所述核岛内的一非安全级冷却水。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一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在所述第二水泵的每一侧位置,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每一侧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连接有虹吸破坏器和止回阀。可选的,所述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还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可选的,任意两根第一冷却管的取水口在所述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的设置高度不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和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第一位置为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这样,第二冷却管可以与第一冷却管共用取水口以及设置于乏燃料水池内的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从而精简了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1,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为取水口101,所述取水口101设置于乏燃料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2内,所述第一冷却管1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102、第一水泵103和第一热交换器104;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3,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102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4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3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301、第二水泵302和第二热交换器303。本实施例中,从取水口101至与第二冷却管3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的该部分第一冷却管可以被称为取水管,则第一冷却管1和第二冷却管3可以共用上述取水管、取水口101以及放置于乏燃料水池2内的第一冷却管1的第二端,从而减少了整个乏燃料水池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和设备维护的维护成本。另外,若只采用一个取水口,则上述取水口出现故障时,则整个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不能从乏燃料水池2中抽取热水,从而无法实现对乏燃料水池2的冷却功能。与只采用具有一个取水口的实施方式相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每一第一冷却管1均可以通过取水口101从乏燃料水池2中取水,并使得上述水依次经过第一冷却管1中的第一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n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应用于核岛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根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为取水口,所述取水口设置于乏燃料水池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乏燃料水池内,所述第一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阀、第一水泵和第一热交换器;
至少一根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冷却管中沿着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隔离阀、第二水泵和第二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依次设置有两个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隔离阀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冷却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两个第二隔离阀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通过一个第二隔离阀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流量计;
所述第二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端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中,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焕广李洁垚丘锦萌刘妍盛美玲戴俊刘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