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89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底模加工装夹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其通过中心定位环与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定位,省去装夹后拉直找正调整的时间,提高了装夹精度,并同时提高了底模的加工精度,提升了底模的装夹效率;采用起模机构将底模抬起,当底模加工完成后可顺利将底模卸出;包括工装主体,工装主体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定位环,中心定位环的内径和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工装主体上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对底模进行压紧固定;工装主体上还设置有起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底模自工装主体上抬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
本技术涉及轮毂底模加工装夹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压铸模具的底模加工精度要求高,因此在加工中心装夹时为保证装夹精度,找正拉直耗时长,影响了模具的加工效率。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目前装夹底模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将底模放到垫铁上,用垫铁压住底模,通过拉直与找圆确定底模角度和圆心,耗费时间较长,加工效率低。本申请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能够快速装夹的工装,该申请不仅能够解决底模的装夹精度问题,还可以减少装夹时间进而提高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装夹精度、提高底模的装夹效率的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包括工装主体,所述工装主体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定位环,所述中心定位环的内径和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所述工装主体上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对底模进行压紧固定;所述工装主体上还设置有起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底模自工装主体上抬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装主体为矩形形状,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工装主体对角线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匹配的滑块、滑块上端固定的螺杆、套设在螺杆外侧的压板、用于固定滑块和支撑压板的垫块,所述垫块的下端与第一凹槽的上端相匹配并能够卡紧,所述螺杆上位于压块上部设有用于固定压板的第一螺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为T型槽,所述滑块为与T型槽匹配的倒T型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起模机构包括所述工装主体相对两侧边缘中心处设置的沿底模径向方向的第二凹槽、与第二凹槽匹配的楔形块,所述工装主体相对两侧中心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垂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螺栓穿过螺纹孔推动楔形块向前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中心定位环与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定位,省去装夹后拉直找正调整的时间,提高了装夹精度,并同时提高了底模的加工精度,提升了底模的装夹效率;采用起模机构将底模抬起,当底模加工完成后可顺利将底模卸出,避免因中心定位环和底模中心止口配合间隙紧密导致卸件困难问题;本装置结构简单,定位精确,方便操作,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块、螺杆、压板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楔形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工装主体;2-中心定位环;3-滑块;4-螺杆;5-压板;6-垫块;7-第一螺栓;8-楔形块;9-连接板;10-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包括工装主体1,工装主体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定位环2,中心定位环2的内径和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工装主体1上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对底模进行压紧固定;工装主体1上还设置有起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底模自工装主体1上抬起;通过中心定位环与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定位,省去装夹后拉直找正调整的时间,提高了装夹精度,并同时提高了底模的加工精度,提升了底模的装夹效率;采用起模机构将底模抬起,当底模加工完成后可顺利将底模卸出,避免因中心定位环和底模中心止口配合间隙紧密导致卸件困难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工装主体1为矩形形状,压紧机构包括工装主体1对角线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匹配的滑块3、滑块3上端固定的螺杆4、套设在螺杆4外侧的压板5、用于固定滑块3和支撑压板5的垫块6,垫块6的下端与第一凹槽的上端相匹配并能够卡紧,螺杆4上位于压板5上部设有用于固定压板5的第一螺栓7;工装主体1四个角处分别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矩形编夹角为45°,根据底模规格尺寸不同可沿第一凹槽方向调整滑块3的位置,使用垫块6将滑块3卡紧固定,通过第一螺栓7将压板5固定压紧底模;第一凹槽为T型槽,滑块3为与T型槽匹配的倒T型块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起模机构包括工装主体1相对两侧边缘中心处设置的沿底模径向方向的第二凹槽、与第二凹槽匹配的楔形块8,工装主体1相对两侧中心处边缘设置有与第二凹槽垂直的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螺栓10穿过螺纹孔推动楔形块8向前移动;第二凹槽为T型槽,底模加工完成后,使用两侧的第二螺栓10向第二凹槽内部深入推动楔形块8向前移动,将底模顶起,从而可顺利卸下底模。本技术实施例的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如图4所示,需要加工底膜时,将底模的中心止口与中心定位环2对正定位,根据底模规格尺寸沿第一凹槽方向调整滑块3的位置,使用垫块6将滑块3卡紧固定,通过第一螺栓7将压板5固定压紧底模;底模加工完成后,使用两侧的第二螺栓10向第二凹槽内部深入推动楔形块8向前移动,将底模顶起,从而可顺利卸下底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主体(1),所述工装主体(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定位环(2),所述中心定位环(2)的内径和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所述工装主体(1)上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对底模进行压紧固定;所述工装主体(1)上还设置有起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底模自工装主体(1)上抬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主体(1),所述工装主体(1)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定位环(2),所述中心定位环(2)的内径和底模的中心止口相匹配;所述工装主体(1)上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对底模进行压紧固定;所述工装主体(1)上还设置有起模机构,用于将加工后的底模自工装主体(1)上抬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底模的加工中心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主体(1)为矩形形状,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工装主体(1)对角线方向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匹配的滑块(3)、滑块(3)上端固定的螺杆(4)、套设在螺杆(4)外侧的压板(5)、用于固定滑块(3)和支撑压板(5)的垫块(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顺旺郑艳银李会林董思成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戴卡兴龙轮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