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贴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86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贴屏装置,包括:机架,包括顶板、底板、相机及支撑板;位置调整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及第二驱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可带动第二驱动模组移动;下压组件,包括下压组件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可带动下压驱动模组移动;取屏组件,包括吸嘴,吸嘴用于连接下压驱动模组,吸嘴用于吸取屏幕;及治具,治具用于承载产品外壳,产品外壳与屏幕均位于相机的下方。上述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通过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可多次调整屏幕的位置,确保屏幕和产品外壳的位置无偏差后再进行贴屏,可大大提高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贴屏装置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定位贴屏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产品都成为日常生活常见用品。生产中,产品外壳与屏幕进行贴合时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传统定位贴屏机构的定位做法是,利用一个相机对产品外壳拍照,另外一个相机对屏幕拍照,通过计算校正位置后,进行贴屏。贴屏后再无检测矫正手段,不能保证产品100%贴合成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多次调整屏幕的位置,可大大提高良品率。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位贴屏装置,包括:机架,包括顶板、底板、安装于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上的相机、及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相机的数量为一个;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驱动模组、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移动;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所述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组件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移动;取屏组件,所述取屏组件连接所述下压组件;所述取屏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用于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屏幕;及治具,所述治具用于承载产品外壳,所述产品外壳与所述屏幕均位于所述相机的下方。上述定位贴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一个相机,通过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驱动模组,可多次调整屏幕的位置,确保屏幕和产品外壳的位置无偏差后再进行贴屏,可大大提高良品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顶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屏组件还包括旋转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连接于所述下压驱动模组与所述吸嘴之间;所述旋转模组包括固定座、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旋转驱动件、及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旋转轴;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朝向所述治具的一端上,所述旋转驱动件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相机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件为电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一端的主动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的从动轮、及套设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同步带;所述主动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转子,所述从动轮连接所述旋转轴,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设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可沿着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滑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可沿着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模组为KK直线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设有下压滑座,所述下压滑座可沿着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下压滑座连接所述取屏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定位贴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位置调整组件与下压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取屏组件与屏幕的应用状态图;图5为图4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取屏组件与屏幕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定位贴屏装置中治具与产品外壳的应用状态图。附图标注说明:10-机架,11-顶板,12-底板,13-支撑板,14-相机;20-位置调整组件,21-第一驱动模组,210-第一滑座,22-第二驱动模组,220-第二滑座;30-下压组件,31-下压驱动模组,310-下压滑座;40-取屏组件,41-吸嘴,42-旋转模组,43-固定座,44-旋转驱动件,45-旋转轴,46-主动轮,47-从动轮,48-同步带;50-治具,60-屏幕,70-产品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定位贴屏装置,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包括呈平行间隔设置的顶板11与底板12、安装于顶板11朝向底板12的一面上的一个相机13、及连接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的支撑板14。位置调整组件20,所述位置调整组件20安装于机架10内;位置调整组件20包括连接支撑板14的第一驱动模组21、及连接第一驱动模组21的第二驱动模组22。第一驱动模组21可带动第二驱动模组22移动。下压组件30,所述下压组件30连接位置调整组件20;下压组件30包括下压驱动模组31,下压驱动模组31连接第二驱动模组22,第二驱动模组22可带动下压驱动模组31移动。取屏组件40,取屏组件40连接下压组件30;取屏组件40包括吸嘴41,吸嘴41用于连接下压驱动模组31,吸嘴41用于吸取屏幕60。所述治具50放置于所述底板12上,治具50用于承载产品外壳70。产品外壳70与屏幕60均位于相机13的下方。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21为KK直线模组,第一驱动模组21设有第一滑座210,第一滑座210连接第二驱动模组22,第一滑座210可沿着第一驱动模组21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22为KK直线模组,第二驱动模组22设有第二滑座220,第二滑座220连接下压驱动模组31,第二滑座220可沿着第二驱动模组22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下压驱动模组31为KK直线模组,下压驱动模组31设有下压滑座310,下压滑座310连接取屏组件40,下压滑座310可沿着下压驱动模组31的运动方向做直线运动,带动吸嘴40朝向治具50方向运动,并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包括顶板、底板、安装于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上的一个相机、及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板;/n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驱动模组、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移动;/n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所述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驱动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移动;/n取屏组件,所述取屏组件连接所述下压组件;所述取屏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用于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屏幕;及/n治具,所述治具用于承载产品外壳,所述产品外壳与所述屏幕均位于所述相机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包括顶板、底板、安装于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上的一个相机、及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撑板;
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内;所述位置调整组件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驱动模组、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移动;
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连接所述位置调整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驱动模组,所述下压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移动;
取屏组件,所述取屏组件连接所述下压组件;所述取屏组件包括吸嘴,所述吸嘴用于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模组,所述吸嘴用于吸取屏幕;及
治具,所述治具用于承载产品外壳,所述产品外壳与所述屏幕均位于所述相机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平行于所述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驱动模组的运动方向的所在直线垂直于所述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贴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屏组件还包括旋转模组,所述旋转模组连接于所述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