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行走梁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本行走梁生产线,包括焊接机构,焊接机构包括机架、抓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焊接机构还包括均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机架呈条形,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均能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抓料机器人位于机架前端的一侧,焊接机器人位于机架后端的一侧。本行走梁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行走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梁生产线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行走梁生产线。
技术介绍
目前,行走梁包括行走梁本体、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行走梁装配时,首先将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依次上料到行走梁本体上,接着对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进行定位,即将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焊接在行走梁本体的指定位置上,传统的是采用人工将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焊接到行走梁本体上,行走梁的装配效率低下。为了提高行走梁的生产效率,现有采用的是通过行走梁生产线来装配行走梁,行走梁生产线首先配备三个焊接工位,每个焊接工位配置一个抓料机器人和一个焊接机器人,其中第一个焊接工位用于将套筒焊接到行走梁本体上,第二个焊接工位用于将封堵头焊接到行走梁本体上,第三个焊接工位用于将安装件焊接到行走梁本体上。焊接的过程中,首先抓料机器人将行走梁本体放置在相对应的焊接工位上,接着抓料机器人将套筒或封堵头或安装件放置在行走梁本体上,最后焊接机器人将套筒或封堵头或安装件焊接在行走梁本体上。上述的行走梁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当抓料机器人在抓料的过程中,焊接机器人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当抓料机器人将行走梁本体和相应的工件都放置在焊接工位上后,焊接机器人开始焊接操作,当焊接机器人在焊接的过程中,抓料机器人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当焊接机器人焊接完毕后,抓料机器人开始抓料操作,使得焊接机器人和抓料机器人的操作均不具备连续性,导致行走梁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行走梁生产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行走梁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包括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包括机架、抓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还包括均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所述机架呈条形,所述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均能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抓料机器人位于机架前端的一侧,所述焊接机器人位于机架后端的一侧。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下工作台位于机架的前端,上工作台位于机架的后端,首先抓料机器人将行走梁放置下工作台上,下工作台和上工作台相对移动,当下工作台移动至机架的后端时,上工作台移动至机架的前端,此时焊接机器人对下工作台上的进行焊接,抓料机器人将新的行走梁放置在上工作台上,当焊接机器人对下工作台上的行走梁焊接完毕后,上工作台也完成上料,下工作台和上工作台相对移动,上工作台上的行走梁移动至机架的后端时,下工作台上焊接完成的行走梁移动至机架的前端,焊接机器人对上工作台上的行走梁进行焊接,与此同时抓料机械手将焊接完成的行走梁取下,并且将新的行走梁放置到下工作台上,以此循环往复。本结构采用双工作台交替上料的方式,使得抓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基本上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抓料机器人上料操作和焊接机器人焊接操作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生产行走梁的生产效率。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机架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一和导轨二,所述上工作台滑动连接在导轨一上,所述下工作台滑动连接在导轨二上。采用设置导轨一和导轨二的设置,使得上工作台的滑动与下工作台的滑动互不影响,使得整个调节的过程更加的顺畅,进一步的提升了行走梁的生产效率。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的端部均设置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用于顶在行走梁端部的顶块。通过本结构的设置,抓料机械手将行走梁放置在上工作台或下工作台上后,行走梁位于两个顶块之间,并且行走梁的端部朝向顶块,压紧气缸动作使得顶块顶在行走梁的端部,两个顶块将行走梁夹紧定位,上工作台或下工作台在输送行走梁的过程中,行走梁不易发生移位,方便行走梁的后续焊接操作。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上均设有用于压紧行走梁的若干个旋转下压气缸,若干个旋转下压气缸沿机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本结构的设置,当行走梁被两个顶块夹紧定位后,若干个旋转下压气缸压紧在行走梁上,进一步提高行走梁的定位效果。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上工作台包括上工作台板,所述上工作台板的两侧部均具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滑动设置在导轨一上。通过本结构的设置,支撑脚的设置使得上工作台板的高度位置高于下工作台的高度位置,使得下工作台能够从上工作台板的下方滑过。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本行走梁生产线还包括位于机架前侧的储料机构,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支架、上储料容器和下储料容器,所述上储料容器和下储料容器均沿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下储料容器能够从上储料容器的下方滑过。通过本结构的设置,使用时,上储料容器和下储料容器内均放满工件,下储料容器靠近机架的前端,上储料容器远离机架的前端,首先抓料机器人从下储料容器内抓取工件,当下储料容器内的工件消耗完后,下储料容器朝远离导轨前端的方向移动,上储料容器朝靠近机架前端的方向移动,上储料容器替代下储料容器给抓料机器人供料,此时工人可将工件搬运至空置的下储料容器内,这种双上料方式保证抓料机器人上料操作的连续性。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行走梁生产线还包括罩壳,所述导轨一的后端部、导轨二的后端部和焊接机器人均位于罩壳内,所述罩壳的侧面上开设有供上工作台和下工作台进出罩壳的开口,所述罩壳的顶部具有能够将罩壳内的废气排至罩壳外的排气组件。通过本结构的设置,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废气,罩壳将废气与生产线的其他部位隔离开,罩壳内的废气通过排气组件向外排出,提高生产线的工作环境。在上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中,所述焊接机构具有三个,三个焊接机构沿横向间隔设置。通过本结构的设置,焊接机构具有三个,使得第一个焊接机构将行走梁本体和套筒焊接在一起;第二个焊接机构将行走梁本体和封堵头焊接在一起,此时的行走梁本体上具有套筒和封堵头;第三个焊机机构将行走梁本体和安装件焊接在一起,此时行走梁本体上具有套筒、封堵头和安装件,三个焊接机构各自独立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走梁的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行走梁生产线具有以下优点:本结构采用双工作台交替上料的方式,使得抓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基本上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抓料机器人上料操作和焊接机器人焊接操作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行走梁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焊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焊接机构;11、机架;12、抓料机器人;13、焊接机器人;14、导轨一;15、上工作台;151、上工作台板;152、支撑脚;16、下工作台;17、压紧气缸;18、旋转下压气缸;19、罩壳;191、开口;10、导轨二;2、储料机构;21、支架;22、上储料容器;23、下储料容器;3、排气组件;4、行走梁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包括焊接机构(1),所述焊接机构(1)包括机架(11)、抓料机器人(12)和焊接机器人(13),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1)还包括均滑动连接在机架(11)的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所述机架(11)呈条形,所述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均能沿着机架(1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抓料机器人(12)位于机架(11)前端的一侧,所述焊接机器人(13)位于机架(11)后端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包括焊接机构(1),所述焊接机构(1)包括机架(11)、抓料机器人(12)和焊接机器人(13),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机构(1)还包括均滑动连接在机架(11)的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所述机架(11)呈条形,所述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均能沿着机架(1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抓料机器人(12)位于机架(11)前端的一侧,所述焊接机器人(13)位于机架(11)后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包括沿机架(11)长度方向设置的导轨一(14)和导轨二(10),所述上工作台(15)滑动连接在导轨一(14)上,所述下工作台(16)滑动连接在导轨二(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的端部均设置有压紧气缸(17),所述压紧气缸(17)的活塞杆连接有用于顶在行走梁端部的顶块(1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走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作台(15)和下工作台(16)上均设有用于压紧行走梁的若干个旋转下压气缸(18),若干个旋转下压气缸(18)沿机架(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杰,王洋,熊东锋,潘东东,曹俊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