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铰刀,属于机械制造的加工与装配技术领域,用于大型结构件内孔的精整加工方法,特别适用于孔径为φ80以下的高精度孔系的现场装配在线高效加工。该套式铰刀,该铰刀包括切削锥刃口和校准锥刃口;切削锥刃口在刀具切削段,为来福线走向;校准锥刃口在在刀具校准段,为来福线走向,切削段的切削锥长度在10mm‑15mm;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问题,实现对高精度孔高效精整加工,特别是手工铰孔的高精度、高效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铰刀
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的加工与装配
,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来福线套式铰刀,用于大型结构件内孔的精整加工方法,特别适用于孔径为φ80以下的高精度孔系的现场装配在线高效加工。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结构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针对高精度孔需要在线精整,现行技术一般采用:(1)传统的方法是重新上机床进行二次加工;(2)或采用普通标准铰刀,手工操作铰孔。套式标准铰刀切削刃为普通螺旋角或直齿刃,锥长一般在12mm以下,如图1、图2所示。
技术介绍
的缺陷:现行技术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针对高精度孔的在线精整,存在局限性:(1)传统的方法是重新上机床进行二次加工,辅助时间长,普通铰刀转速低,效率低;(2)特别是对于工件结构限制,不宜在设备上实现的,采用常规的标准铰刀手工加工,精度不易保证;(3)采用普通标准铰刀手工铰孔,在变形孔中的定位、导向性差,因切削余量小、且又不均匀,易产生切削振动,在孔表面形成波纹或刀痕划伤,使工件精度、粗超度无法达到7级要求;(4)普通标准铰刀进给力较大,适合于设备加工,在手动操作过程中,切削扭矩大,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效率极其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来福线)套式铰刀,利用金属切削机理,设计来福线刃带铰刀,优化刀具刃口的几何参数和切削角度,填补刀具行业空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问题,实现对高精度孔高效精整加工,特别是手工铰孔的高精度、高效加工。采用来福线套式铰刀实现了机加高转速高效切削、发挥了手工高精度切削的优势。本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铰刀,该铰刀包括切削锥刃口和校准锥刃口;其特征在于,切削锥刃口在刀具切削段,为来福线走向;校准锥刃口在在刀具校准段,为来福线走向,切削锥刃口具有切削锥切削齿;校准锥刃口具有校准锥切削齿;切削锥切削齿的锥度为7′以下;切削段的切削锥长度在10mm-15mm;其中切削锥切削齿刃口的前角和后角,校准锥切削齿有刃口的前角、后角和切削刃带宽度;切削锥切削齿前角为12°,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后角与切削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和后角的大小分别相同;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带宽度为0.2mm。进一步地,来福线形状为炮膛膛线的曲线形状。进一步地,切削段的来福线形状的刃带具有8~12条。进一步地,切削齿后角为8.5°。进一步地,该铰刀由切削锥刃口、校准锥刃口、刀杆连接孔与键槽组成;刀杆连接孔连接刀杆;键槽与刀杆的键配合。进一步地,切削锥的长度是标准铰刀切削锥长度的5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来福线套式铰刀,切削部分设计成来福线形状的刃带8~12条,将切削锥长度较普通铰刀增长5倍以上,切削锥长度在10mm-15mm,减小切削部分的切削齿的锥度仅为7′以下,可保证铰刀在孔中定位稳定,同时每齿切削量大幅减少,前角为正12°,使切削刃更加锋利,能够切下很薄金属,切削刃带设计成来福线形状,导向性提高,使切削过程更平稳,极大地减少了抖动,实现高效切削。来福线刃带,加长切削锥,很小的切削锥角,较大的正前角组成新型铰刀,避免了机加过程刀具定位不稳,切削余量不均匀产生的振动等问题;而且彻底解决了高精度孔系在线装配手工精整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其操作步骤便捷、高效,提升加工件孔系的的精度。本技术的刀,主要用于高精度孔系的装配在线精整加工,机加的切削深度为0.1~0.15,手工精整加工深度为0.03-0.05,加工的尺寸精度达H7、粗糙度达Ra1.6以上,尤其适用于不具备设备机加的装配场合,对装配孔系进行高精度手工精整,加工效率提升5倍以上。精整后对孔系的圆度变形同时有校正作用,偏差可控制到0.02。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套式标准铰刀的剖视图;图2现有的套式标准铰刀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铰刀的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图5为图3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3、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来福线)套式铰刀,该铰刀,由来福线切削锥(a段)刃口1(切削部分)和来福线校准锥(b段)刃口2(校准部分)、刀杆连接孔3与键槽4组成(或将连接孔和键槽部分根据手持便携式低转速的转动装置接口进行设计)。来福线切削锥刃口1在刀具切削段(为锥形),为来福线走向,来福线形状为炮膛膛线的曲线形状。校准锥刃口2在在刀具校准段(为柱形),为来福线走向,来福线形状为炮膛膛线的曲线形状。刀杆连接孔连接刀杆;键槽与刀杆的键配合。来福线切削锥刃口1(a段),作为切削锥(a段),具有(来福线)切削锥切削齿。来福线校准锥(b段)刃口2,作为校准锥(段),具有(来福线)校准锥切削齿。切削锥切削齿的锥度为7′以下。其中切削锥切削齿设计有刃口的前角m和后角n,校准锥切削齿设计有刃口的前角m、后角n和切削刃带宽度c。切削锥a段长度是普通铰刀的5倍以上,(切削锥)切削齿正前角m设计为12°,切削齿后前角n设计为8.5°;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m、后角与切削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和后角的大小分别相同。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带宽度c为0.2mm。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来福线套式铰刀结构,切削部分设计成来福线刃口8~12条,将切削锥长度较普通铰刀增长5倍以上,减小切削部分的切削锥的切削齿的锥度仅为7′以下,前角为正12°,切削齿后前角为8.5°,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带宽度为0.2。来福线套式铰刀尾部,可根据手持便携式低转速的动力装置接口进行设计,利用便携式动力装置驱动铰刀铰孔加工。对大型结构件高精度孔系,在装配现场实现了“以铰代磨”在线精整的高效制造工艺方案,达到7级以上精度。用于设备高转速、高效加工孔系;尤其适用于手工精整孔系的加工,即将手工刀杆插入铰刀的孔和键槽中,转动刀杆带动套式铰刀对孔系实现高精度加工。或者安装在便携式动力装置上进行使用,提高加工效率。本技术方法,在装配过程中,实现了现场对安装孔系在线精整加工,手工操作步骤包括:S1工艺准备,根据所精整孔的孔径和精度要求,选择相应规格的铰刀,检测来福线套式铰刀刃带的磨损情况,磨损量超过0.04时,停止使用。S2使用切削油,分别在所精整孔的内壁和来福线套式铰刀的刃带部分,涂刷适量切削油,如蓖麻油、油酸、硫化油和氯化油等;S3铰削加工,手持来福线套式铰刀刀杆,将铰刀头导向部分从孔口伸入,保持套式铰刀与所铰孔同轴,加轴向力作用,定向旋转刀杆,带动套式铰刀切削孔壁;S4检测孔系,用相关检测量具检测所精整孔的加工质量;S5进行装配,对精整过的孔,按照要求进行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铰刀,该铰刀包括切削锥刃口和校准锥刃口;其特征在于,切削锥刃口在刀具切削段,为来福线走向;校准锥刃口在刀具校准段,为来福线走向,/n切削锥刃口具有切削锥切削齿;校准锥刃口具有校准锥切削齿;/n切削锥切削齿的锥度为7′以下;/n切削段的切削锥长度在10mm-15mm;/n其中切削锥切削齿刃口的前角和后角,校准锥切削齿有刃口的前角、后角和切削刃带宽度;切削锥切削齿前角为12°,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后角与切削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和后角的大小分别相同;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带宽度为0.2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铰刀,该铰刀包括切削锥刃口和校准锥刃口;其特征在于,切削锥刃口在刀具切削段,为来福线走向;校准锥刃口在刀具校准段,为来福线走向,
切削锥刃口具有切削锥切削齿;校准锥刃口具有校准锥切削齿;
切削锥切削齿的锥度为7′以下;
切削段的切削锥长度在10mm-15mm;
其中切削锥切削齿刃口的前角和后角,校准锥切削齿有刃口的前角、后角和切削刃带宽度;切削锥切削齿前角为12°,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后角与切削锥切削齿的刃口的前角和后角的大小分别相同;校准锥切削齿的刃带宽度为0.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加工精整孔的套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锋,张建强,李军,王贵勇,李志俊,王俊,张学海,庞旭刚,潘树民,赵晶,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